張潔 唐晴
東南亞是“一帶一路”倡議的優先推進方向,聚集了許多重大項目。疫情導致人員與物資流動受阻、市場需求下降、投資停滯等多方面問題,對項目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沖擊,加大了項目潛在的安全風險。
東南亞“一帶一路”重大項目眾多,主要項目包括中老鐵路項目、雅萬高鐵項目、馬來西亞東海岸鐵路項目(馬東鐵項目)、恒逸石化大摩拉島綜合煉化項目(恒逸文萊項目)等。
在東南亞地區,疫情不僅引發了公共衛生安全危機,而且負面影響迅速擴散到經濟、政治、社會等領域,導致一系列連鎖反應。由于中國與東南亞國家采取了關閉邊境、停飛國內外航班、實行大規模隔離政策等措施,客觀上造成“一帶一路”項目人員短缺、物資緊張、需求減少、資金吃緊等困難。截至5月底,雖然多數項目沒有受到疫情的嚴重沖擊,但是部分項目出現了停工停產。
總體來看,疫情對項目的影響是多方面的。第一,各項目出現不同程度的勞動力短缺問題,影響項目正常運轉。從2020年1月23日湖北省武漢市封城開始,中國強有力地防控疫情,東盟各國隨即跟進,先后采取限制入境、禁航等措施,導致項目的中方人員返崗受阻。3月中旬后,東盟各國實行嚴格的社交隔離政策,本土員工供給不足。4月10日馬來西亞逐步放開部分行業后,仍要求開工項目將施工人數減少50%。第二,各國采取嚴格的口岸、復工和交通管制措施,物資生產與運輸效率降低。第三,國內國際需求大幅下降,旅游業、零售業及石油產業受影響嚴重。恒逸文萊項目受全球經濟活動停滯、國際油價暴跌等因素影響,項目原有盈利下降。第四,出現資金挑戰。以雅萬高鐵項目為例,為應對疫情影響,印尼公共工程和公共住房部響應政府要求削減預算,同時由于經濟活動停滯及采取稅收優惠措施,預計今年印尼國家稅收將會大幅下降,對項目資金支持力度也隨之減小。
面對各國不同的疫情形勢與防疫措施,“一帶一路”項目立足于自身特點,及時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并加強疫情防控工作,從而保障在建項目如期完工、建成項目平穩生產。
具體而言,東南亞“一帶一路”項目采取的措施體現了“三個結合”的特點:一是線上與線下方式相結合。為緩解人員流通受阻對生產建設與投資的影響,各項目利用技術優勢,將智能化、數字化與抗疫生產結合,通過線上“云模式”助力復工復產。例如,雅萬高鐵中國設計團隊加大了國內對印尼現場的技術支持力度,合理安排遠程辦公。南方電網越南永新一期電力有限公司通過視頻會議與多個越南企業簽署了粉煤灰綜合利用合同,推動當地環保、建筑行業發展。
二是用工、物資屬地化與調整原有供應相結合。各企業提高屬地化程度,同時為保證項目的質量與效率,協調滯留中國的員工回國,促進生產材料供應商復工。云南國際公司老中電力投資有限公司分批外派人員,同時依靠聘用本地員工來補缺。1月底,承攬中老鐵路項目物資供應任務的中國鐵路物資集團啟動應急預案,使用海陸聯運。金港高速項目通過租賃當地設備緩解設備緊缺。中交第四航務工程局一公司馬東鐵路項目部與簽證代理及勞務公司協調,引入屬地和第三國勞動力,同時利用留守的管理人員彌補勞動力缺空。
三是配合政策與主動作為相結合。在遵守所在國防疫政策的同時,各項目的中資企業主動作為,提前采取應對措施規避疫情帶來的風險。越南永新公司在春節假期分析供應風險、疏通海關與物流渠道、協調煤船運載事宜。中國能源建設集團廣西水電工程局有限公司菲律賓公司做好證據收集、舉證和項目工期和費用索賠的工作,及時向業主發出不可抗力事件通知函,維護企業合法權益。
中資企業及時有效的防疫措施成效明顯。截至5月底,多數項目實現復工復產。同時,各中資企業與所在國中央與地方政府及時溝通,增信釋疑,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向政府、醫療機構、居民捐款贈物,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影響。
但是,有些項目在應對疫情時不盡如人意,需要進一步深化對疫情沖擊的應對邏輯,開展企業應對措施有效性的分析。有些項目受限于自身特點,遠程辦公、屬地化措施替代性較差。例如,泰中羅勇工業園于3月底推出了“在線+直播”的接待投資考察新方式,但效果不佳。基建工程類建設幾乎無法使用遠程辦公,臨時屬地化的措施也無法彌補機械設備的缺口,一些當地勞工紀律意識淡薄、專業技術較差等問題也直接影響項目正常生產。此外,還有部分項目危機意識與管理薄弱,因被動應對而錯過了規避風險的最佳時機。
根據上述案例可知,影響“一帶一路”重大項目疫情防控成效的主要因素是多方面的,具體而言,包括以下幾點:
第一,所在國的防疫政策與國家治理能力。在東南亞國家中,越南的防控疫情成效顯著。印尼疫情最嚴重,整體防控政策效果差,對“一帶一路”項目的負面影響最為突出。從1月28日起,印尼政府就嚴格限制境外人員與貨物入境,直接限制了雅萬高鐵項目的人員返崗和進口材料到位。4月10日,印尼采取措施限制大規模社交之后,雅萬高鐵項目基本停工,這意味著該項目無法按時完工。5月29日,印尼經濟協調部門宣布,雅萬鐵路將延遲一年通車。
第二,中資企業的安全管理與危機處理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菲律賓卡利瓦大壩項目受到疫情影響較小。這得益于春節堅守員工超預期推進工程進度,對沖了疫情影響。另外,該項目中資公司能夠根據菲律賓國內疫情發展及時調整應對措施。中國國內疫情暴發后,廣西工程局菲律賓公司迅速抽調關鍵崗位人員返崗。1月28日菲暫停向中國公民簽發落地簽證后,公司及時召開防疫會議,落實防疫工作。隨著菲律賓防控政策升級,項目部及時制定了應急停工和防疫預案,實行封閉管理。
第三,員工本土化程度與疫情防控成效直接相關。多數進入運營狀態的項目注重實現用工本土化,這既避免了人員入境限制,又緩解了與當地社會的就業矛盾。例如,中緬油氣管道項目的用工本土化率達到了80%,雇傭緬籍員工900多人,其中近200人成為公司的中堅力量,為項目在疫情期間的正常運營提供了重要保障。
第四,項目類型及特點與受到疫情沖擊程度具有相關性。“一帶一路”項目可分為基礎設施類、工業類、工業園區類等。在疫情中,工業類項目(尤其是已經投產的項目)受到影響較小,因為此類項目便于實行封閉管理,用工人數來源穩定,在疫情中僅需重點應對生產材料問題,如中緬油氣管道項目、恒逸文萊項目和越南永新燃煤電廠項目。工業園區類項目受到的影響較大,如印尼德龍工業園、中泰羅勇工業園雖然較早實行封閉管理,落實防疫措施,但是由于過度依賴中國公司人員及材料供應,抗風險能力不足。基礎設施類項目受到沖擊最為嚴重,尤其是大型鐵路建設項目,這類項目處于建設的實施階段,工作環境開放,施工人員和建設物資需求量大,本土化實現難度大,面對防疫政策調整空間較小。
令人欣慰的是,6月以來,東南亞疫情形勢趨近穩定,各國逐步解封,尤其是中國與新加坡啟動的“快捷通道”和“綠色通道”,為“一帶一路”項目的全面恢復建設和生產創造了便利條件。但是,全球范圍內疫情繼續惡化,防疫工作具有長期性。為應對海外公共安全風險,企業應重點關注供應鏈安全,轉變員工培養模式及用工偏好,提高屬地化程度;將智能化、數字化同生產相融合,發展智能制造。此外,還應該加強危機管理機制建設并做好與各方的協調。
(作者張潔為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摘自《世界知識》2020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