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杰 陳燕
【摘 要】礦產資源是自然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在新的形勢下,積極穩妥地推進地質工作改革,加強地質勘查工作,既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要求,也是建立有中國特色地質礦產勘查工作新體制的必然,必須予以高度重視。本文主要圍繞我國現階段地質礦產勘查工作的相關問題展開論述。
【關鍵詞】礦產;地質勘查;問題;對策
【Abstract】Mineral resource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natural resources, is an important material basis of human social development.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actively and steadily push forward the reform of geological work to strengthen the geological exploration work, both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but also the inevitable establishment of Geology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work in the new system must be highly valued. This paper mainly focus on issues related to the present stage of Geology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work to start on.
【Key words】Geological prospecting;Mineral issues;Countermeasures
進入市場經濟以來,我國礦產勘查業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然而這樣的轉變并沒有完全適應市場經濟體制。要使礦產勘查與社會市場經濟相適應,就必須從礦產地質勘查投資運行機制現狀著手,分析礦產地質勘查投資運行機制的合理性,并根據我國礦產地質勘查存在的問題和相關法律法規,做出合理的地質勘查運行機制規劃。
1. 我國地質礦產勘查工作存在的問題
1.1 國家對地質礦產勘查項目資金投入不夠。
新中國成立以來,在廣大老一輩地質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我國的地質礦產勘查工作起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打破了西方學界所謂中國是個資源貧乏國家的論斷,為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建設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保障。但是,近年來我國的礦產儲量的年增長率日趨緩慢,多數金屬礦產增長甚微,危機礦山越來越多,目前地質礦產勘查的技術難度也在不斷的加大,國家對地質礦產勘查資金的投入已不能完全適應當前地質礦產勘查形勢的需要。
1.2 國家地質工作管理相對分散,缺乏有效的資源整合機制。
當前,中央和地方都有自己的地質礦產勘查單位,這些單位之間由于各自的隸屬關系的不同而有著自己相對獨立的工作范圍和技術領域,各自掌握著分散的地質礦產勘查資料,資源整合難度很大,不利于地質礦產勘查工作的重大突破,為政府宏觀決策提供支撐與服務的力度不夠。
1.3 地質礦產勘查科技創新能力不強。
目前,我國具有宏觀影響的找礦成果很不突出,地質行業領軍人才、學科帶頭人等高層次人才難以脫穎而出,在國際地質學術領域研究水平有待進一步的提高。
1.4 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力度不夠。
從世界范圍來看,幾乎沒有一個國家能完全利用國內礦產資源滿足國內需求,各國利用國外資源是不可避免的。在國內礦產資源供給不足的情況下,走出國門、從國外獲取礦產資源為我所用對保障國家礦產資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目前,我國在利于國外資源的能力和水平上還有待進一步的增強和提高。
1.5 現行的地質勘查體制建設不夠完善。
我國現有的勘探單位大部分是在原來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建立的,當時地質勘查的出資人和受益人均是國家。在現在的市場經濟體制下,這種模式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政府開始退位到公益性的地質勘查,大部分投資的主體和受益主體在市場,而原有單個地質礦產勘查單位無論資產、人員、裝備、機制,特別是獨立投融資能力、抗風險能力與合格市場主體的要求相距甚遠。
2. 搞好地質礦產勘查工作的對策分析
2.1 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完善國家地質工作的管理機制。
(1)統籌規劃,適度超前。按照以人為本、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統籌公益性地質調查與商業性地質勘查,統籌礦產勘查與環境地質調查,統籌中央與地方地質勘查工作,統籌各類規劃區地質工作,統籌國內地質礦產勘查事業發展與地質礦產勘查領域對外開放,充分發揮地質勘查基礎性先行性作用,提前10~15年規劃部署地質勘查工作。
(2)遵循規律,合理布局。根據我國地質條件和資源分布特點,按照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宏觀布局要求,結合人口分布、國土利用、基礎設施建設和城鎮化格局,統籌地質勘查工作區域布局,引導商業性地質勘查工作的有序發展。
(3)突出重點,拓寬領域。立足于我國地質條件、資源基礎、環境基礎、工程基礎,突出重要礦種和重點成礦區帶的勘查工作,努力創造有宏觀影響的大成果,不斷提高地質勘查的精度、深度和廣度。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積極拓寬地質勘查工作的服務與應用領域。
(4)完善體制,理順機制。健全中央和地方政府各負其責、相互協調的地質勘查管理體制。充分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促進地質勘查多渠道投入新機制的形成,完善商業性礦產勘查機制,注重發揮財政資金對社會資金的引導和拉動作用。
2.2 拓寬思路、創新科技,不斷提高方法手段的有效性。
(1)實施“科技興地”戰略,加快地質礦產勘查工作現代化步伐。突出重大地質理論問題研究,把地質區位優勢變為科技創新優勢。大力推進成礦理論和地質勘查技術發展,加決信息化建設,完善地質科技創新體系。推動科研與勘查的有機結合,發揮科技的支撐和引領作用。加強隊伍建設和人才培養,注重創新基地建設。
(2)拓寬思路、善于創新,要深入研究典型礦區和典型礦床的成礦機制,老區要用新概念、新思路去獲取新認識,新區要用老概念、老方法去研究,以新地區、新類型、新領域和新概念作為實現找礦新突破的重要目標,不斷完善礦床模型,努力揭示新的找礦標志。找礦中,一定要結合根據特定礦產在特定區域的具體成礦規律和控礦條件而建立的各類成礦及找礦標志,靈活地選擇運用找礦方法和手段;尤其是對那些能直接或間接地反映成礦及找礦主要特征的關鍵性標志,更要有的放矢
地選擇運用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予以查明。切忌不分礦種、不分區域,機械地套用老方法、老手段。
2.3 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
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的礦產資源可以自給自足,利用國外礦產資源是世界各國保障本國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因此,我國地質礦產勘查單位到成礦條件較好的國家勘查開發當地優勢礦種應該大有作為。地質礦產勘查單位“走出去”開展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是自我發展的客觀需求。
(1)充分認識“走出去”的長期性和艱巨性。我們既要抓住機遇,充分認識“走出去”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積極開拓,又不能急于求成。要有所規劃,在人才、資金、信息及熟悉當地的政策、法律和人文環境、國際投資運行規則、人身安全等方面有所準備。
(2)選擇“走出去”的國家和地區以與我國有友好關系的周邊國家、非洲國家為宜。從我國經濟發展的總體水平上看,在人才、資金、技術水平、裝備等方面,同發展中國家相比具有一定的優勢。
(3)“走出去”的方式可以多種多樣,如成立合資公司、兼并與收購、組建戰略聯盟、提供技術或勞務服務等。
(4)地質礦產勘查單位要成功地“走出去”,必須深化改革,轉換機制,加強管理,不斷創新,提升國際競爭力;要建立產權關系明晰、經營機制靈活、對境外投資監管約束有力的公司制治理結構。
3. 結語
隨著金融危機由虛擬經濟向實體經濟的蔓延,我國經濟出現了增速放緩的現象,在中央的宏觀調控之下,全國打響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擴大內需、促進增長”保衛戰。新一輪的經濟建設必將拉動鋼鐵等相關行業的發展,而作為鋼鐵等相關產業上游產業鏈的礦產資源產業供應鏈也將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如何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把握機遇,迎接挑戰,實現地質礦產勘查事業重大突破,為政府宏觀決策提供支撐和服務成為我們當前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國礦產資源政策》白皮書[R].2006.
[2] 劉法憲,賈朝蓉.淺談實現地質找礦突破[J].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08.
[3] 鮑榮華.調整礦產開發戰略,保證資源安全供應[J].資源戰略,2002.
[4] 梁珂.我國地質勘查業與礦產開發業協調發展的途徑[J].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