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建宏(北京市昌平法院速裁庭副庭長)
我在工作中發現,在交通事故中,受傷者四分之一是老人,老年人呈現傷情更重、同等條件下賠償較低等特點,應積極依法維權。
75 歲的邢大爺在行走時被貨車撞傷,致右腿動脈損傷、肋骨骨折、血氣胸,右腿被截肢。貨車全責,邢大爺起訴肇事方,獲得19 萬元賠償。車禍后第三年,邢大爺突然昏迷,并因重癥肺炎去世。家屬再次起訴肇事方,要求賠償喪葬費、死亡賠償金等共29 萬元。邢大爺出院一年半后因感染去世,肇事方不認可其死亡是車禍導致。但司法鑒定機構認為,交通事故導致邢大爺嚴重外傷,加上截肢后需長期臥床,因此繼發了感染。同時,邢大爺年齡較大,全身情況較差,死亡前一周因受涼出現咳嗽、咳痰,認為邢大爺的死亡與交通事故存在一定因果關系。據此,昌平法院判決支持其家屬的訴請。
雖然老人的體質因素對傷害結果存在一定影響,但這不構成事故中的過錯,不能因此減輕肇事者的賠償責任。肇事者常以老人自身疾病加重了損害后果為由辯解,但交通事故是導致傷害后果的成因之一,由此導致的合理損害都應賠償。
2009 年,沈陽80 歲的李某被撞致五級傷殘。事發后,肇事司機姜某已按5年的賠償年限進行了賠償。5 年后,李某的情況沒有好轉,仍需大量的護理治療,因此她再次起訴姜某,索要5 年的護理費。法院依據相關法律規定,認定李某超過確定的護理費給付年限,且仍需繼續護理,故判決姜某繼續給付相關費用13萬余元。
最高人民法院對死亡賠償金、殘疾賠償金、被扶養人生活費等賠償以60周歲為限。60 周歲以下的,賠償年限為20 年;超過60 歲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賠償年限。如超過75 周歲,賠償年限全按5 年計算。由于賠償年限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降低,相比于同等傷情的年輕人,老人能拿到的賠償金會顯著減少。不過,超出期限的賠償主張并非不能支持。這是民法中“填平損害原則”的體現,如受害者的損失在賠付期屆滿時仍沒有被“填平”,他可以繼續主張相關的賠償金,法院依法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