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傳海

沈抖在“2020萬象大會”上作演講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材。”
2019年3月,百度宣布了新的人才梯隊建設計劃,意在加速干部年輕化的進程,選拔更多的“80后”“90后”年輕人進入管理層。5月17日,百度搜索業務戰略轉型為移動生態事業群組,沈抖被任命為這個核心業務部門的繼任者,成為該計劃宣布后首個晉升的年輕高管,同時,他也是百度內部成長起來的年輕高管。
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在內部信里這樣評價沈抖:“具有戰略視野,敢打硬仗、能打勝仗。”隨后,一批批年輕的領導者不斷走上管理崗位,可以說,以沈抖為代表的年輕一代管理者身上,寄托了百度很大的期望,肩負著讓百度“重抖擻”的重任。
在百度人眼里,沈抖能被委以重任,是因為他是一個“能做事”的管理者。一個可以佐證其“能做事”的案例就是信息流。
2016年年底,以推薦新聞為核心的今日頭條日活達到7800萬,快速逼近百度App。彼時,很多人認為百度將面臨嚴峻的挑戰。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當時負責百度App的沈抖已經帶隊對百度App進行了重新的定位:百度App不是簡單的瀏覽器或者搜索工具,而是一個綜合入口、超級App。
信息流成為了沈抖必須要打的“仗”。在沈抖看來,“信息流本質上就是無query(關鍵詞)搜索”。盡管如此,這場戰役的開局仍然不太容易。當時,不僅僅是今日頭條,阿里、騰訊也都在加碼信息流戰場。
但后面的故事,大家都清楚無比:百度成為了國內最大的信息流平臺,百度App日活突破2.3億,遠遠甩開諸多競品。
當然,不僅是信息流,百家號、智能小程序都是沈抖帶團隊打過的勝仗。據萬象大會披露的數據顯示,百家號的創作者數量已超過300萬,原創內容增速同比上漲122%;智能小程序月活更是突破了5億,入駐的小程序數量超過42萬,開源聯盟的伙伴也達到了45家。在內容和小程序這兩個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百度始終穩居第一集團,并手握獨特優勢。
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給全社會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對于百度和沈抖來說同樣如此,只有在這種時候,才能看得清誰能打“硬仗”,又是誰能把“硬仗”打成“勝仗”。
在信息和知識的老本行上,百度在疫情期間反應迅速,日均為用戶提供疫情相關信息10億次,更是持續不斷生產了大量辟謠內容,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社會的恐慌情緒。
在信息和知識之外,百度也提供了大量服務,比如百度健康向全球提供了6500多萬次免費醫療咨詢,獲得100多個領事館推薦。另外,為了幫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百度在第一時間推出“共度計劃”,提供技術上的幫助和營銷資源上的扶持。同時,為了豐富人們疫情期間的生活,百度還陸續推出了云游博物館、故宮直播、水下探秘等,收獲了大量的關注度。
疫情并沒有打亂百度的節奏,相反,在保證滿足人們對于疫情相關信息、知識和服務需求的基礎上,沈抖還在求變,他在思考如何能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在4月的“全民讀書月”活動中,沈抖就做了這樣一個嘗試,把搜索、信息流、百家號、小程序、百度百科、直播等移動生態的各個業務互相打通,并以智能小程序為載體將其串聯起來,這使得用戶在百科、百家號、直播等任何與讀書相關的場景下都可以體驗到小程序提供的購書服務。率先享受到這一模式紅利的便是當當網,數據顯示,僅世界讀書日當天,當當網百度智能小程序單日就完成了10萬訂單。
說到求變,直播也是繞不開的話題。憑借百度在搜索上的多年積累,沈抖和他的團隊也挖掘出了一條具有百度鮮明特色的創新之路。

2019百度AI開發者大會
以清明節期間的“云游故宮”系列直播為例,在故宮首播當天,“故宮”的百度指數暴漲了近10倍,一些地點如“太和殿”“延禧宮”等的搜索指數也均有大幅度上漲。“時長有限的直播更像是引領用戶走進知識世界的敲門磚,真正去承接、消化用戶需求的,其實是百度強有力的知識產品體系。”對于百度而言,直播并不單單是一個產品,而更多是一種媒介能力,適用于百度所有的產品線。
“百度構建了中國最大的以信息和知識為核心的移動生態,多年來沉淀的知識內容能為直播提供很好的支撐。此外,用戶來百度搜索,給我們明示了他們的訴求,我們可以組織和鼓勵相應的主播通過直播,更加生動、及時、有效地為一批有著相似需求的用戶解決他們的問題。簡言之,通過直播,我們不僅可以給到用戶信息,還可以直接為他們提供服務。”沈抖說。
如今,百度已經可以基于健康類直播向用戶提供問診、預約等一站式服務;基于知識、薦書類直播,向用戶提供購書服務等。
為什么能“打勝仗”的是沈抖?究其原因,在于沈抖更懂用戶,在沈抖帶領下,百度移動生態事業群組也更加重視用戶體驗,并向產品導向傾斜。
比如“聽新聞”這件事本不稀奇,幾乎每家新聞客戶端都會提供類似的功能,但大部分新聞客戶端的播報都是“機械音”,更多是出于“人有我也要有”的心態去占位,用戶體驗其實無從談起。但百度推出“看聽模式”,首要考慮的就是用戶。與行業類似功能不同,百度信息流的看聽模式幾乎與真人無異,有磁性男聲、成熟男聲、成熟女聲、可愛童聲、脫口秀阿龍等多個不同音色可供選擇,更可以在語速、內容精簡程度上進行個性化定制。
對用戶體驗的重視,也體現在搜索、百家號、智能小程序等各個產品上。從搜索上看,通過搜索引擎獲取信息的行為實際上就是人與機器對話的過程,通過前沿的人工智能算法+海量的數據應用,搜索朝著終極人工智能快速進階。百度搜索核心的算法、深度問答精準答案的獲取等,都建立在百度雄厚的AI技術實力之上。通過前沿的預訓練技術和閱讀理解技術,百度搜索能更精準地理解用戶需求,將滿足需求的答案直接呈現給用戶。目前,得益于AI技術的持續提升,百度App搜索結果首條滿足率在過去一年大幅提升,達到了58%。也就是說,有將近六成的用戶會在搜索首條就看到想要的答案。
再以百度智能小程序為例,其快速發展得益于它符合移動互聯網發展的趨勢,并能夠更好地滿足用戶和開發者的需求。
很多人都有過類似的感受:打開網頁搜索自己需要的產品,點進鏈接卻發現并不是自己的最終需求,而是要轉跳到第三方的App或H5上,兜兜轉轉終得所需。
整個過程,用戶的體驗是割裂的。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沈抖和他的團隊秉持開源、開放的理念,把百度智能小程序打造成了用戶需求的終點。現在,用戶無論想學做菜、寄快遞還是使用各類服務,都有具體的小程序可以承接,用戶無需跳轉至站外即可完成從起點到終點的滿足。
另外,百度智能小程序還依托開源聯盟幫助開發者實現了“一次開發,跨平臺、跨終端運行”,百度把自己的技術、流量等資源共享出來,讓開發者大幅降低了運維成本,也讓用戶擁有了更多服務入口的選擇。
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并且AI都充當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某種程度上看,百度其實是在用AI技術構筑新一代年輕人的智慧生活。最典型的就是以語音技術、圖像技術、人臉識別、知識圖譜等為代表的AI技術已經開始在百度移動生態產品中廣泛應用。
——比如根據北京推行垃圾分類的需求,百度及時推出垃圾分類智能小程序,說句話,拍個照,就能對多種垃圾進行快速分類,隨時隨地全場景完成垃圾分類檢索查詢;
——比如知識圖譜可以讓百度百科等產品的知識內容非常結構化地呈現給用戶,幫助用戶更高效地找到他所需要的信息,百家號內容和百科等知識內容的連接更加方便。
…………
如何進一步滿足用戶需求,更好地為用戶服務?沈抖同樣有著自己的考量。
他清楚地知道在滿足用戶需求的這條路上,百度不是在孤軍奮戰,無論是內容還是服務,都有無數的創作者與百度并肩前行,他們既是觸達用戶的第一陣地,也是移動生態保持活力的關鍵要素。
基于此,2020年下半年,百度移動生態立意從產品和扶持政策兩個方面全面助力創作者成長。首先在產品層面上,百度全面打通了百度App、愛奇藝、百家號、智能小程序、好看視頻、百度百科等所有百度系移動產品,讓創作者能夠跨平臺運營。另外,智能小程序作為百度為創作者打通生態的又一重要抓手,它不僅可以在百度全產品中跨平臺運行,也可以在百度以外的平臺運行,這更有利于開發者擴大影響力。
同時,百度還推出了八大核心計劃持續賦能創作者,與創作者和開發者一起建立良性的移動生態,更聚焦滿足用戶的信息和服務需求。
細細品味,一切對于創作者的幫助和扶持其實都是倒推用戶需求得來的。毋庸置疑,以沈抖為代表的新一代百度人正在不斷打破界限,真正站在用戶的角度去推進、完善業務。

參與團建
正如沈抖所言:“一個健康、繁榮的移動生態建成的根基在于‘人’,我希望用戶在百度移動生態里所看到的不只是表層的知識和內容,更能看到背后的創作者群體。”
除了卓越的用戶思維,沈抖能帶領百度移動生態突出重圍的關鍵,還在于他行事的風格和行事的高效性。比如,之前百度的用戶產品、商業產品和銷售三個組織之間是獨立的,現在,這些部門墻已經被橫向打破。百度商業產品也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包括投放方式的變化、ROI的提升等。
這與沈抖的經歷密不可分。從華北電力大學到清華大學到香港科技大學,再到微軟實習,求學時期的沈抖一路努力上進攀爬象牙塔,走過許多科學殿堂,相關知識領域的積累也愈發豐富。在清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接連拿下碩士、博士學位后,2007年,沈抖進入微軟AdCenter實驗室(西雅圖),先后擔任研究員、科研項目經理,從此開啟職業生涯第一站。
“我覺得自己非常幸運,從本科開始就進入計算機這個領域,在清華讀研的時候,機緣巧合進入智能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開始接觸人工智能。當然,那時候人工智能遠不像現在這么火,之后又到香港科技大學繼續研究人工智能。期間還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和微軟總部實習了一段時間,學習路上遇到的導師也都非常專業、敬業,給了我很好的指導。”整個求學和工作過程中,沈抖覺得最重要的是學習和良好習慣的養成,“當你周邊的老師、前輩和同事們那種求知的欲望和鉆研的精神感染了你,你也會自然而然地成為奮進中的一員。”這種久而久之形成的自驅力對沈抖的幫助很大。

2019百度AI開發者大會
憑借扎實的基礎和鉆研的精神,大學和就業初期的沈抖就已經表現出明顯的優異性:拿下過2005年國際知識發現和數據挖掘競賽(KDD-CUP)三個獎項的冠軍;微軟任職期間,鉆研信息檢索和計算廣告學領域,手中多個項目獲得10多項專利;三年兩獲“金星獎”,獲得過“微軟學者”稱號;在國際學術會議和學術期刊上發表了40余篇高質量學術論文,論文相關內容被引用超過3000次……
2009年,沈抖辭職創業,和同事共同創辦了Buzzlabs公司,這是一家為客戶提供綜合性社交信息收集、分析、反饋輿情監控平臺的公司,后來被當時最大的商戶內容和廣告提供商——CityGrid Media收購,沈抖也由此成為后者的高級技術總監。期間,他組建起應用研發團隊,為CityGrid Media內容、廣告系統核心算法的大幅提升立下了汗馬功勞。
“在微軟總部的工作是我的第一份正式的工作,大型互聯網企業的工作氛圍、協作方式、項目管理為我培養起良好的職業工作習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之后創業,跟合伙人一起挨家挨戶去拜訪商戶、收集需求、推廣產品,吃了不少閉門羹,但當看到產品最后被客戶采納,看到投資并購盡職調查時對我們技術優勢的認可,還是很有成就感的。”“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風雨歷練過后,沈抖收獲了扎實的技術知識儲備、豐富的管理經驗和對產品及應用要貼近用戶體驗的深刻領悟和感觸,當羽翼漸豐,他想到了回國。
Buzzlabs被收購后,沈抖工作相對輕松,經常回國。“未來已來、就在中國”,國內移動互聯網蓬勃發展的氣勢帶給他強烈的沖擊,這是他放棄國外打拼出的一片天空回到百度的原因。
豐富的經歷塑造了一個立體多元的沈抖。在外,他可以帶領百度移動生態事業群組沖鋒陷陣,收獲城池;在內,他則是一個剛柔并濟,注重團結協作的儒帥。沈抖在百度上任后頗為低調,很少對外發聲,但需要直面問題時他也絕不含糊。
媒體多是這樣評價沈抖的:“沈抖的特點就是敢于面對各種問題,不藏著掖著。”“比較真誠,比較果斷,也不兜圈子,比如采訪的時候,敢于面對各種問題,聊得都比較透。”
“團隊決定了業務的成敗。這里的團隊,既包括領導層如何制定戰略方向和戰略路徑;也包括執行層如何做到目標導向、高效協作和落地。一個優秀的團隊,一定要有優秀的文化和氛圍,要保持開放、坦誠和團結的心態來對待自己的同事,同時,要保持拼搏、堅強和韌性來處理手頭的工作和困難。”秉持這樣的理念,沈抖上任以來,致力于多個組織升級,打破部門隔閡,增強部門協同。“過去一年,我們也做了系統性的輪崗機制,讓優秀的同學流動起來,讓好的經驗在不同團隊之間傳遞,同時也能更好地培養人才。”
“從流量分發到閉環體驗建設,我們需要更深入地理解各個行業,而百度作為通用搜索涉及各行各業,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引入優秀的行業人才,尊重相應的行業規律,不斷進步。”內外構建起人才大網的同時,沈抖不忘以技術立身的初心,在過去的一年,在他的帶領之下,團隊不但沒有放松技術投入,反而是進一步加碼,從算法到算力,全面升級技術方案。
“高調做事,低調做人”或許是對沈抖最客觀的一句評價,也得益于這樣的良性反差與互相推動,百度移動生態才能在行業不斷的碰撞和戰斗中活力依舊。
通過幾年的霜刃試劍,如今的沈抖與初站在舞臺中央的時候相比,多了幾分沉穩,不變的是對創新的熱情和關注。這份活力和自信,注定了他要帶領新一代百度人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姿態去用創新擁抱用戶、擁抱世界、擁抱未來。
“先進的、有顛覆性的新技術可以拉開差距,保持技術壁壘,我們愿意持續長期投入,所以今年年初技術團隊對我說,他們想用新技術解決一些相關性的難題,需要幾個億買最新的硬件,盡管花費不菲,我們依然拍板去做了。技術是有顛覆性的,該投入的時候就要投入。之前內部討論的時候,我也一直在和做技術的同學說,技術一定要追求持續的領先性,不能因為資源問題限制了自己的想象力。思想上有了突破,我們就敢進行大規模的投入,跑得更快、更領先。”和百度多年對技術秉持的態度一樣,同樣是“技術流”出身的沈抖對夯實“技術大廈”從來都是不遺余力、勇往直前。而這與他的另一個身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近幾年,沈抖曾先后擔任了第22屆國際數據挖掘大會(SIGKDD 2016)的工業程序委員會主席、第18屆國際數據挖掘大會(SIGKDD 2012)的大會副主席等學術職務。百忙之中,架起學術界和工業界的連接橋梁,成了他主要的工作內容之一。
“計算機領域的絕大多數工作,都適合與學術界和工業界緊密合作。工業界的大規模應用需要學術界的理論指導,同樣,工業界的大規模應用也為學術界提供了靈感。這也是很長一段時間內我積極參加相關領域的學術會議,向學術界和工業界的老師們請教的原因。除了學術界和工業界之間的交流,企業之間的交流和碰撞也是推動企業和行業發展的重要動力……”廣泛的交流、溝通和合作為沈抖和他的團隊提供了創新的源泉。

荒野活動團隊合影
“百度是世界上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經過20年的積累,百度索引的中文網頁信息已達1000億量級,占全球中文網頁93%;百度每天響應100多個國家的數十億次搜索請求;截至目前,百度移動用戶規模超過10億。我們愿意和合作伙伴一起,充分挖掘這些數據的價值,為社會和經濟的發展盡一份力。”事實上,這幾年來沈抖所帶領的百度團隊也一直在進行積極的嘗試,比如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初期,百度與中國疾控中心密切溝通,發揮百度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能力,支持疫情防控和病毒研究;4月,在南美洲疫情最為嚴重的時期,百度還邀請了李蘭娟院士,通過直播的方式向厄瓜多爾公共衛生部等各部官員輸出中國抗疫經驗。在助力海外抗疫、加強國際間交流的同時,百度也在不斷嘗試如何讓技術更好地服務于全社會甚至全球。
在業務層面的創新和變化也讓百度得到了大量核心媒體的認可,據不完全統計,僅疫情期間,央視就對百度搜索大數據報道90余次。
在沈抖看來,百度20年的基因就是滲入其血液里的“技術創新”。多年深耕細作,在產學研、產業鏈合作創新中,百度也一直走在行業前列。
2019年,百度飛槳與華為麒麟芯片達成深度合作,讓中國人自己的深度學習平臺可運行在中國人自主研發的全球領先芯片上,走出新的中國智能之路。隨著百度語音技術的不斷提升,百度語音識別、語音合成等技術廣泛應用于金融、政務、文娛等多種行業和場景,使百度語音能力引擎生態鏈的建設不斷被拓展。日前,百度飛槳聯合教育部新工科產學研聯盟,開設9期深度學習師資培訓班,共培訓420所高校的超千名專業AI教師,支持200多所高校開設AI課程。
“毫無疑問,自主創新至關重要,它決定了一個國家、社會和經濟進步的速度、質量和安全保障。在日常工作中,我們非常強調創新,創新是一種文化。創新是一種不滿于現狀、追求卓越的體現,是一種不安于現狀、探索未知的努力。當然,創新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創新既要有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也要有腳踏實地的執行力,沒有捷徑,更不能急功近利。中國在很多領域還沒有做到世界領先,但是,中國多年來的人才和技術積累、巨大的市場空間、開放謙虛的心態、艱苦奮斗的精神,都為我們在不久的將來引領世界的自主創新奠定了基礎。高科技產業不斷產出自主創新成果,沖破了國際上的壟斷和封殺,中國自主創新的腳步已經無法阻擋。”沈抖說。
未來已來,手持創新利器,以沈抖為代表的新百度人,如今正站在時代的潮頭之上,迎接屬于他們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