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蕾 趙慧寧 婁軒齊
摘 要:建設礦山公園是實現礦山景觀營造以及再利用的重要手段,對改善礦區的生態情況、礦區環境的改善有積極的意義。文章以南京湯山礦坑公園為例,從國內外現狀、項目概述、設計理念、設計手法等方面探究了礦山公園的景觀營造再利用實現的手段與方法,使其為其他的礦山景觀改造再利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礦山公園;景觀改造;環境設計;生態修復
在礦業高速發展的今天,礦業經濟對城市發展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但是其對環境的污染以及生態的破壞也尤為嚴重。隨著礦資源的枯竭,礦場關閉,被挖采的礦山失去了原有的商業價值,由此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廢棄場地,這些場地亟待進行新的改造與利用。近年來,礦業廢棄場地如何進行新的開發與利用引起了許多討論,各地積極探索方法進行治理,努力使廢棄的礦山得以轉型,不僅要對其進行生態恢復,還要賦予其新的活力與生命力。
本文以南京湯山礦坑公園為例,從國內現狀、歷史沿革、設計理念、設計手法等方面探究了礦山公園的景觀營造再利用實現的手段與方法,使其為其他的礦山景觀改造再利用提供參考。
一、礦山改造現狀
工業革命之后,頻繁出現環境污染相關問題,引發了西方發達國家激烈的討論,也逐漸引起包括我國在內的眾多發展中國家的重視。隨著人們觀念的改變,工業遺跡不再是廢棄的土地,它們經過改造形成了新型獨具特色的后工業景觀,作為城市發展進程中的痕跡被保留了下來。工業廢棄地改造項目在國內外已有許多成功案例,從美國西雅圖的煤氣廠公園,到德國的北杜伊斯堡景觀公園,從中山由造船廠改造的岐江公園到上海的辰山礦坑花園,每個項目都有具體的場地條件及挖掘潛力,提供了可充分利用的特殊資源。這類后工業景觀不同于其他的主題公園,它是基于已經形成的人工工業景象重新進行的景觀改造與利用,因此同時還具有傳承礦業文化功能、科研意義、教育價值、警醒作用等等,在人們觀賞游覽時進行啟示與學習。將景觀與人文相結合,以此達到社會效益、經濟效益是統一,對城市的發展起到積極作用。礦產資源是我們人類生存發展中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不可再生資源,為了促進經濟發展,對礦產資源進行無節制的開發利用對環境造成了極大的威脅和污染,因此恢復礦區生態平衡,對礦山的景觀進行改造再利用成為了重要的論題。
(一)國外現狀
英、美、澳等發達國家采礦歷史悠久,對礦區的修復改造早于我國,其最初主要是針對廢棄礦區的植被重新覆蓋及復原。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國外就陸續出臺了礦區土地復墾的方案。英國作為最早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早在19世紀中葉就在政府的支持下在利物浦一塊廢棄的土地上建造了伯肯海德公園。20世紀70年代開始,尊重自然環境的大地藝術家在廢棄的工業土地上進行藝術創造,在保留原有特色的同時賦予其藝術的價值。德國在1980年之后,進行了大量的礦山公園的建設,一大批新型的公園由此產生,包括埃姆舍公園、海爾布隆市磚廠公園、關稅同盟煤礦工業建筑群、北杜伊斯堡景觀公園等。
(二)國內現狀
1980年之后,我國礦山修復得到重視。近10年來,國家大力推進礦山生態修復、綠色礦山和礦山公園建設。近幾年隨著后工業景觀概念的提出,設計師開始參與礦山的修復治理,在修復生態的同時,營造新的景觀,對其進行新的創作,賦予新的意義。上海辰山礦坑花園、重慶銅鑼山國家礦山遺址公園、湖北黃石國家礦山公園等都是近幾年建造的成功的礦山改造的案例。
二、項目概況
項目位于南京湯山旅游度假區,湯山旅游度假區是集各種形式的景觀(如泉水、寺廟、山巒等)為一體的大型旅游度假區。湯山以溫泉出名,是世界聞名的溫泉度假勝地,是國內唯一獲得歐洲和日本共同認證的優質泉水基地,獲得了“千年圣湯,養生天堂”的稱號。
此次的項目礦坑公園處于度假村的北面,湯山山體以南,曾是湯山山體最大的廢棄礦坑——龍泉采石場。該采石場位于湯山山體的南側,在1990年,湯山地區成立了龍泉采石場,之后被私人承包,主要的開采礦是石灰石。采石場經常開采礦石,由此,被當地人口稱為“南兒峰”的湯山的高度日益變低,長期的開采后形成的一個個礦坑,最終在湯山南麓形成了4個巨大的礦坑,成為湯山地區最大的廢棄礦坑。從坑底往上看,4個礦坑高度在30到100米之間,體積與深度不一。從遠處進行觀賞時,在湯山這個度假勝地的一片綠意盎然之中,裸露的灰白色巖體尤為矚目,和整體景色格格不入。
本次設計以現狀地形地貌為基礎,挖掘湯山地區獨特的地理因素與人文特色,充分利用區域內現存的植物與已經形成的礦坑人工景象,保留地區原有的景觀特色,通過瀑布、草地、跌水等景觀元素的添加對其進行生態恢復和景觀的營造再利用,使其產生新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以作為全國礦坑修復的示范性案例。目前開放的部分設置了濱水景觀區域、戶外劇場、帳篷露營區域、無動力兒童游樂設施等。
三、南京湯山礦坑公園設計
公園入口處是自然匯水而形成的濕地湖泊區,在湖泊上以及周圍設計親水平臺,讓人和水景可以得到親密的互動。湖邊走廊是由金屬材質建設的鏤空步道,即使雨水漫過平臺也不會對設施有損害。
“三疊湖”是一個巧妙的跌水景觀,利用了地形本身的形式,在一片平坦的草坡上給人以視覺的吸引。它的立面和門口呼應,把簡單的石塊放置在金屬的框架中,體現工業的特點。
“阡陌花澗”種植了大量的粉黛亂子草,9至11月是最佳的觀賞期,中間設置了小的通道,可以讓游客置身其中卻不傷害景觀。
“時光隧道”是柱子外形的構筑物,在隧道底部的石路上刻錄了湯山的歷史沿革,隧道的墻壁上設置了長短不一的金屬條,在白天不需要開燈的時候起到反光的效果,使內部有光線射入。
第一個宕口是“攢子澗瀑布”,瀑布高 100 米,寬 50 米,依據險峻的地勢優勢,是國內落差最大的人工假山瀑布。假山瀑布完全依托于礦坑原始地貌而建,通過藝術石雕刻造型,采用先進的施工工藝和制作流程,依據山體自然形狀布置基礎鋼架結構,通過專業雕刻師對整體地形的把握和掌控,分區域進行雕塑造型。最大化復刻自然山石的天然紋理和造型,避免山石的單調呆板和人工痕跡,完美透徹演繹自然山石的韻味和風姿。部分巖石中間鑿空,種植松柏類的植物,突出嶙峋的質感。
在臺階之間設置了可以遠眺公園全景的平臺。這里是舊有采石場堆放廢棄石渣形成的一個相對平坦的場地,現在設置了互動裝置,在晚上人們可以和燈光進行互動,增加了游客的互動體驗。
礦野拾趣樂園原為采石場堆放廢料的地方,原有植被和水文條件已被完全破壞。根據現場條件,在恢復水文生態加固山坡基礎上,將攀爬、滑梯、秋千滑索、蹦床等活動設施組合在一起,形成礦坑特色的游憩場所。滑梯采取了人性化的設計,尤其注重安全問題,特地設計了緩沖區,游客從滑梯上滑下來時,不會以很快的速度沖進沙坑里。采礦盒子較大,共由5大部分組成,包括攀爬盒子、音樂盒子、大樹盒子、眺望盒子、管道盒子。音樂盒子可以使人聽見風吹起鈴鐺的聲音,管道盒子類似傳聲話筒。
這些裝置的設置在五感上給予了游客更加豐富的體驗,同時傳遞出了礦坑公園的獨有特色。各個節點的顯眼位置都設置了科普作用的指示牌,在游客游玩的過程中起到教育的作用。
四、結語
礦山公園是對已經損害的礦區進行修復的產物,是社會進步與發展的產物,隨著人們對環境的重視,廢棄的工業區也重新被重視起來。廢棄礦區進行轉型,不再是單純地恢復或者復原,而是對其進行新的設計與利用,使其產生新的社會效益。礦山公園獨特的文化與歷史賦予了它不一樣的內涵,它的作用與意義越來越被人們肯定與接受。工業廢地的種類繁多,環境問題十分嚴峻,如何解決這類的難題是人們在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所要探討的話題。景觀設計是一種有效的重塑生態平衡、帶來經濟效益的方法,通過景觀設計對廢棄場地進行景觀重塑和再利用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礦山公園的一大意義在于對生態環境的修復,另一方面是在設計時使其與周圍的景觀進行合理的融合,讓它與背景的密林融為一體。
在景觀設計的同時融入人文內涵、保留礦業文化的遺跡也是設計所能帶來的另一大意義。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文化與地理特點,每一個廢棄的礦區都有屬于自己曾經的輝煌與熱血,它們雖被淘汰了但不該被忘記,使其文化在新的設計中傳承與發展對景觀設計的未來具有積極的現實作用。
本文通過對礦山公園這一典型景觀設計進行研究,分析了礦山景觀設計手法與原則。設計師秉承的理念緊緊圍繞著礦區的景觀營造、對場地的深入研究與探索以及歷史文化的沿革。湯山礦坑公園集文化教育、休閑娛樂于一體,實現了對礦坑的景觀營造與再利用,通過景觀使人們可以得到心靈的愉悅,同時又時刻引發著人對與自然如何和諧相處的思考。不論是自然景觀還是裝置小品,無一不與礦業這一主題相呼應,展現了工業時期特有的粗獷感。
礦區景觀的維護不只依靠現代的技術與手段,更急需建立一套新的制度來對其進行規范,在開發的同時如何保持可持續的發展依然需要深思。
參考文獻:
[1]李文君.礦山公園的生態恢復與景觀營造:以淄博四寶山礦山公園為例[J].現代園藝,2018(19).
[2]沈潔,李利.從工業廢棄地到綠色公園:卡爾·亞歷山大礦山公園景觀改造[J].風景園林,2014(1).
[3]高原.礦山公園景觀設計探析[D].陜西師范大學,2012.
[4]陳蓬勃.普蘭店市花兒山礦坑公園設計[D].大連工業大學,2017.
[5]俞孔堅.尋常景觀的詩意[J].中國園林,2004(12).
[6]周連碧,王瓊,代宏文.礦山廢棄地生態修復研究與實踐[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10.
[7]王向榮,任京燕.從工業廢棄地到綠色公園:景觀設計與工業廢棄地的更新[J].中國園林,2003(3).
作者簡介:
羅 蕾,南京工業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環境設計。
趙慧寧(通訊作者),南京工業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環境與景觀設計。
婁軒齊,南京工業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環境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