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雨濛
摘要:傳統的層檢測方法將二維地震剖面中同一軸上的打斷點連接為打斷線。這通常會在地球上產生幾種物理方法,以提高層檢測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它在地層檢測中起著重要作用,但它們是以地震數據為基礎的。因此,地震數據的質量、算法的可靠性和參數設置往往會影響碎片檢測的效果。油田開發過程中,通過分析開發矛盾,人們可以在綜合地質分析、勘探和石油儲量建設的基礎上,掌握足夠的數據和比較深入的地質知識,從而提高斷面一級探測的準確性。此外,地震數據確定的與油田開發有關的斷層往往很難適應生產要求。為此,結合捐助者多年的經驗,提出了若干建議,以尋求一種復雜而分散的辦法來識別油庫。
關鍵詞:復雜斷塊;油藏;小斷層;識別方法
引言
在油田開發調整階段,小斷層對流體運動和地層能量傳遞有很大影響。解釋和闡明復雜斷塊中小斷層的分布,對于實現剩余儲量和油藏挖潛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在近年來油田解釋研究不斷深入的基礎上,結合測井、錄井和生產動態資料進行分析判斷,總結出正演模擬指導識別法、地震技術綜合識別法、相控識別法、井震結合識別法和生產動態識別法來綜合識別小斷層。
1、小斷層在油田開發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小斷層一般指斷距小延伸長度短的斷層。主要體現在:(1)對控制局部微幅構造和油氣富集起著重要作用;(2)小斷層封堵對改善注采關系、提高水驅開發效果起著重要作用。
2、識別方法
2.1正演模擬指導識別法
正極模擬旨在闡明研究地區地質體地震記錄特征,通過地質模型的靜葉計算驗證解釋結果,為地質體地震波巖石的物理反應特性、研究人員正確理解地質體提供地震波場依據。
2.2地震技術綜合識別法
在地震結構分析中,垂直斷層方向的地震剖面清楚地識別出缺陷,因此,可以首先應用多方向地震剖面標記準確地確定斷點的存在,并在此基礎上結合多線剖面顯示連續跟蹤制動連接。典型的連續多線并行顯示主要用于判斷小于半相位的誤差和小失真的平面分布特性,在小缺陷制動器不能在截面上很好地反射的情況下,可以使用多數據體顯示來跟蹤故障平面卷展欄,在不同數據體截面上分析同一截面上發生小誤差或弱失真的相同位置,識別和解釋小缺陷,并通過水平切片和一致切片相互驗證。
2.3相控識別法
相位控制識別方法是利用測井、測井數據對單個砂體進行精細比較,結合“多砂體”和“厚度突變”識別缺陷。
2.4井震結合識別法
用井地震耦合識別小斷層是井鉆井遇到斷點時以鉆井數據為基礎,井地震耦合實施斷層。主干斷面應實施多井標定、層位和斷點。在鉆井相對稠密的工作區,以擬合速度準確地實施井孔斷層和井孔斷層。該方法在實際油氣儲層開發過程中得到廣泛應用,可以快速準確地實施小斷層,達到突出小斷層的目的。
2.5生產動態識別法
生產動力學識別法充分應用鉆井壓力、油水關系等信息,判斷井間小斷層是否閉合的方法,不需要直接判斷小斷層是否存在,而是需要根據地震數據識別斷層的依據來判斷斷層的連續性。
2.6細分地層,識別輔助標志層,指導小斷層解釋
日志記錄數據的分辨率比地震數據高得多,因此,基于精確的地層對比和精確的時間深度校正,可以使用日志記錄中斷位置指導地震誤差的解釋。
2.7利用動靜態矛盾落實隱蔽性斷層
隨著開發井的增多,地質認識的加深,地層對比矛盾也逐漸暴露出來,利用相鄰開發井的反復對比找出矛盾是開發后期尋找潛力的方法之一。此外,開發后期充分的動態資料可以識別隱藏的缺陷。隱秘斷層是通過常規地震解釋難以識別或通過地層對比難以明確的斷層。
2.8相干處理
相干體技術可用于檢測地震反射凍傷軸的不連續性,識別斷層、河流。作為三維分析和可視化內容,一致的主體技術通過快速應用和開發自動識別錯誤,顯著提高了分析準確度和效率。通過第一代一貫的3種一致處理,對高質量地震具有良好的檢測效果,分辨率高。第二代方法采用多通道相干處理,分析效果低,但具有很好的抗噪聲能力。量化波形的相似性,增加傾斜角和方位角參數計算的第三代方法用協方差矩陣形式的數學計算多通道地震數據,并應用多通道特征分解技術求出多通道數據之間的相關性。該方法反映了波形空間變化,與地質特征更加密切。梯度分析、時間孔徑和計算方法決定了一致算法的精度。
2.9傾角掃描疊加處理
在地震勘探中,提高地震數據的信噪比很重要。據悉,通過三維勘探得到的地震數據通道和道路之間有很強的相關性,KL轉換可以有效地提取地震的有效信號,消除噪音。相干數據主體的噪音與傾斜和地震的軸不同,可以使用KL變換過濾相干截面中的噪波,但是對于傾斜或彎曲的相同軸,KL變換的應用受到限制。在這種情況下,請使用傾斜掃描疊加的KL變換。也就是說,首先用線性時差校正地震剖面,展平相同的相位軸,然后進行KL變換和逆時差校正,將產生低噪聲地震數據。
3、某斷層新認識及應用效果
3.1斷層調整方案
這次研究通過幾種方法重新梳理了某一分隊的結構格局。整體上,這個分裂的邊界斷層必須由西向北外推,東向南外推;同時,在這個缺陷塊中間要加上東北-西南方向的隱藏缺陷;塊內部還可以開發其他小的隱藏缺陷。新的結構認識將該分裂面積擴大到了南方,說明了該分裂區塊南北地區的開發特征車(南方比北方的水額上升得更快),提出了下一個挖潛方向。
3.2斷層識別方法應用效果
該斷塊生產時間長,現有生產井和注水井10多個口,綜合水分84%,標定油回收率38.4%,以特定年9月為準,31.6%的開采程度仍有改善的馀地。剩余油的形成受水庫異質性、注射和生產管理等控制,構建新的認識也可能帶來新的潛在方向。此次研究重新繪制了區塊邊界缺陷形態,擴大了區塊南陷區域。與此同時,該斷塊的主系列砂體發展,連續性好,單井具有較高的特性,因此該區南部應該有剩余油富集區,確定了該設計和實施的井是成功的,并以早期日本產油4t/d確認了斷層外延的正確性。另外,通過隱秘斷層的識別,結合注采井模式現狀,研究了該斷層區塊內部仍有挖掘的潛在空間。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得出以下結論:(1)高分辨率三維地震資料是識別小斷層的基礎。建立適合研究區的正演模型,充分利用鉆井、測井和生產動態資料,是解決復雜斷塊油藏開發問題的有效手段;(2)在復雜斷塊研究中,要綜合運用小斷層識別方法,實現小斷層精細描述,有效解決局部微幅構造調整和老井層間矛盾問題,實現復雜斷塊油藏的合理開發。
參考文獻:
[1]何雄濤.復雜斷塊油藏小斷層識別方法探討[J].承德石油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9,21(04):10-13.
[2]丁娜.斷塊油藏開發后期斷層識別方法[J].復雜油氣藏,2018,11(04):42-45+64.
[3]位江紅.復雜斷塊油藏斷裂系統識別方法應用[J].中國石油石化,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