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英

摘要:根據“十四五”期間**油田開發規劃安排,原油產量調減致使采油區塊外輸油量發生變化,部分已建原油外輸系統不能滿足要求。原油產量下降后,區塊凈化油外輸系統產生一系列連鎖影響。主要問題為:供油量不足、管道輸量低、風險大等,同時受石化公司三年一次45天檢修期影響,運行平穩度較差。因此該地區需要綜合分析影響油田凈化油外輸的諸多因素,提出解決對策,滿足下游煉廠需求量、提高系統安全運行的可靠性。同時通過對原油集輸及外輸系統的調整完善,滿足油田生產調節的需要。
關鍵詞:油田開發;原油外輸;管道輸量;低風險;安全運行;調整
1.**開發區輸油系統建設現狀
該區塊已建脫水站10座,已建轉輸油站2座,分別為*油庫及*輸油站供油,凈化原油通過這2個外輸口外輸。*油庫負責5座聯合站凈化原油儲存和外輸,一部分原油通過1條D325×7(7.1km)管道輸至**計量間,另一部分原油通過1條D377×7(19.4km)管道輸至南*油庫。*供輸油站也負責五座聯合站凈化原油儲存和外輸,*供輸油站通過1條D377×7(16.9km)管道輸至南*油庫。
2.輸油系統存在問題
2.1.油量不滿足下游煉廠需求
按目前輸油方式,根據地質產油量預測,在2023年*油庫所轄5座聯合站所產全部油量輸往東*計量站仍不能滿足石化需求量,預測期內缺少237~2961t/d。
2.2管道低輸量問題
該區塊已建部分凈化油管道統計表2-1。
通過對各外輸油管道能力計算后,結合凈化油外輸量預測,外輸系統存在以下3個問題:
1、*輸油站至南*油庫外輸管道管徑D377×7-16.9km,最小量為3959t/d。2027年起*輸油站的外輸量為3676 t/d,低于管道的最小輸量。
2、*油庫外輸有2條分別至南*油庫(管道管徑D377×7-19.7km,最小輸量為5767t/d)、*計量站(管道管徑D325×7-7.09km,最小輸量為1956t/d),兩條管線合計最小輸量為7723t/d,*油庫2027年(外輸油量7522 t/d)起外輸總量低于最小輸量。
3、南*聯合站至*油庫外輸管道管徑D325×7-5.23km最小輸量為1359t/d。在2021、2025、2026、2027年外輸油量均低于最小輸量。
2.3.外輸油管道老化腐蝕問題
部分輸油管線運行時間長,局部腐蝕、穿孔嚴重,影響管線安全運行。對周邊環境帶來不利影響。*輸油站至南*油庫外輸管道建于2004年,該管道部分路段腐蝕、穿孔嚴重。**聯合站外輸油管線建于1997年,該管道全線腐蝕穿孔嚴重;北*聯外輸油管道建于1994年6月穿越5條公路,1條鐵路,該管線因投產年限久遠腐蝕穿孔嚴重,事故頻繁出現。
2.4.凈化油穩定需平衡
該開發區塊凈化油穩定處理進三個原穩站,分別是**天然氣處理廠、1號原穩站、2號原穩站。**天然氣處理廠設計處理量為12000t/d,接收區塊內*輸油站接收的三座脫水站的外輸原油。三座脫水站目前外輸原油合計5100 t/d左右,該處理廠負荷為42.5%左右。1號原穩站設計處理量為7000t/d,接收區塊內2座脫水站外輸來油。目前2座脫水站外輸原油合計4800 t/d左右,1號原穩站負荷為68.57%左右。2號原穩站設計處理量為12000t/d,接收四座脫水站來油,四座脫水站合計外輸原油在7200左右,2號原穩站負荷為60%左右。隨著凈化油產量逐年降低,2027年天然氣處理廠處理負荷為30.63%,1號原穩站為33.96%,2號原穩站為49.24%。顯然三座原穩站都處于低負荷運行狀態,為避免投資浪費,應考慮調油平衡問題。
3.解決措施
1、將*供輸油站油量輸往*油庫管道停運(即*油庫接收該區塊全部凈化油量),該區塊保留兩個外輸方向。石化廠檢修時,該區塊全部凈化油輸送至南*油庫。滿足下游煉廠需求同時解決管道低輸量問題。
2、鑒于南*聯合站外輸原油量2021年低于管道最低輸量,需更換南*聯合站外輸油管線,將其管線規格由325*7變為273*7。
3、經過外輸油方向調整后,**天然氣處理廠可以停產,所有的凈化油穩定由1號原穩站與2號原穩站完成。兩個原穩站可視生產情況,進行協調,滿足實際生產需求。
4、對腐蝕穿孔嚴重的管線,應及時給與更換,避免油量損失,也避免污染環境,且減少安全隱患。
4.總結
通過對該區塊原油集輸及外輸系統的調整重新布局,使得該系統運行更加合理,更利于生產運行,節省了人工設備利用率,降低了能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