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大慶油田儲運銷售分公司)
原油儲運系統是連接原油生產和煉化加工的紐帶,承擔油田生產原油的存儲和外輸的任務。原油儲運系統多建成于油田高產穩產階段,系統建設規模與油田產能相匹配,系統能夠很好的滿足油田開發和煉化企業的生產需求,并且以安全、經濟的最佳狀態運行,但隨油田開發程度的不斷深入,原油產量遞減,原油儲運系統的適應性逐步下降,油田進入開發后期,系統將面臨低輸量、低庫存的運行風險,輸儲油的安全性和經濟性都將顯著降低[1-2]。
大慶油田原油儲運系統大部分輸油管網均建設于油田5 000×104t 原油穩產階段,隨著油田產量的遞減,目前一部分輸油管道均維持在低輸量水平運行,管道流動安全性下降,管道運行風險升高,同時,由于輸量降低,為了保證管道的安全運行管道運行溫度不斷提高,增加了運行能耗。2017 年,大慶油田儲運系統輸油單耗為1.54 kg/t(標煤),與2015 年同期相比上升4.05%。油田開發后期,隨著油田產量的遞減,原油儲運系統的適應性將不斷下降,準確分析原油儲運系統的運行狀態,有針對性的實施優化調整措施,提高系統運行負荷率,對于系統實現節能降耗、提質增效,提高系統運行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義。
大慶油田原油儲運系統主要承擔著大慶原油的儲存和外輸任務,主要由4 座大型原油儲庫和輸油管道構成(表1)。近年來,隨著大慶油田減產,其儲運系統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系統逐步處于低負荷運行狀態,系統運行的安全性和經濟性顯著下降。根據大慶油田開發后期產能部署和產量預測,2017 年大慶油田南一油庫外輸管道預計將低于管道最小輸量8 277 t/d 運行,2023 年管道運行或將面臨停運局面,下游煉化企業的原油需求也將無法滿足。大慶油田原油儲運系統適應性水平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油田整體生產的安全性和經濟性。通過分析大慶油田儲運系統存在的問題及適應性,以保障儲運系統正常生產及下游煉化企業的能源需求為前提,以生產調節靈活、節能高效運行為原則,對儲運系統采取油庫間協同調度、合并外輸的優化調整措施,提高原油儲運系統的適應性水平[3-6]。

表1 大慶油田原油儲運系統建設現狀
優化調整方案應結合油田原油開發規劃產量進行預測;優先確保下游石油煉化企業能源需求;系統優化調整工程建設適應年限按5~10 年來考慮,充分考慮下游石油煉化企業檢修期間對系統運行能力的影響,合理確定優化調整方案;充分利用當前系統建設,生產調度靈活,節約投資。
大慶油田南一油庫上游周邊暫無采油廠新油源可規劃進入,南一油庫與北油庫外輸管道同路由,外輸終點都為末站,且南一油庫位于北油庫和末站之間。在現有儲運系統設備設施建設基礎上,在北油庫外輸管道與南一油庫外輸管道“交匯”處新建7.3 km 輸油管道,將原北油庫周轉原油調入南一油庫作為南一油庫外輸補充油源,解決南一油庫外輸管道低輸量問題,同時滿足下游煉化企業原油需求,儲運輸油系統調整前后布局見圖1。對原油儲運系統進行結構性優化調整可實現油庫間周轉量靈活調度,提高儲運系統負荷率[7-10]。

圖1 儲運輸油系統調整前后布局
2.3.1 運行能力計算
1)儲運系統水力計算如下:

式中:h為管道內沿程水力摩阻損失,m;λ為摩阻系數;L為管道長度,m;d為輸油管道的內直徑,m;V為原油在管道內的平均流速,m/s;g 為重力加速度,m/s2;qv為平均溫度下的原油流量,m3/s。
2)儲運系統熱力計算如下:

式中:tR為管道起點原油溫度,℃;tZ為管道終點原油溫度,℃;t0為管道中心處最冷月份平均地溫,℃;C為輸油平均溫度下原油的比熱容,J/(kg·℃);K為總傳熱系數,W/(m2·℃) ,管道的總傳熱系數可基于管道實際運行數據采用反算方法;D為管道的外直徑,m;qm為管道原油質量流量,kg/s。
2.3.2 系統能力核實
1)正常運行期間。2017—2025 年北油庫調入南一油庫原油量預計為24 558~16 862 t/d,北油庫原油調入后南一油外輸量預計為34 172~12 124 t/d,南一油庫外輸管道輸送能力為43 000~8 277 t/d能夠滿足油庫外輸需求。依據上述公式對正常運行期間北油庫和南一油庫外輸管道進行水力、熱力計算,經核實2 座油庫現有輸油設備能夠滿足系統運行參數要求,油庫輸油管道運行能力計算見表2,北油庫、南一油庫正常輸送期間適應性分析見表3。

表2 油庫輸油管道運行能力計算
2)下游煉化企業檢修期間,北油庫原油調入后南一油庫外輸原油量預計最高可達45 693 t/d ,初期將超過管道最大輸送能力43 000 t/d,為保證管道安全外輸,檢修期間南一油庫采取升庫存以平衡輸量,油庫規劃儲油量5 000 t/d,根據以往經驗檢修時間按45 天計算,預計增加庫存22.5×104m3,南一油庫現有庫容60×104m3能夠滿足檢修期間儲備需求,煉化企業檢修期間系統能夠保證穩定運行。
1)儲運系統優化調整措施實施后,南一油庫平均日輸油量增加2.35×104t,增幅達214%,管道輸量大幅增加,運行熱能消耗下降37.18%,年節約天然氣158×104m3。
2)油庫間協同調度儲運系統運行效率提升了13.66%,輸油耗電量下降4.07%,年節約輸油用電53.72×104kWh,優化調整前后系統運行能耗對比見表4。
3)儲運系統輸油單耗下降37.77%,系統運行的安全性和經濟性取得了的顯著提高,系統適應性水平得到明顯提升。

表4 優化調整前后系統運行能耗對比
1)原油儲運系統優化調整措施的實施,將北油庫原油調入南一油庫作為南一油庫外輸的補充油源,既提高系統運行的安全性又實現了系統運行的經濟性,實現年節約天然氣158×104m3,年節電53.72×104kWh。
2)該方案的實施,不僅提高了儲運系統的適應性水平,同時保障下游煉化企業預計10 年的穩定能源供應,滿足能源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