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勇
在反對形式主義的大背景下,形式主義花樣不斷翻新,小路迂回包抄,卷土重來,形成一些新的變種,甚至出現“以形式主義反對形式主義”。同一般的形式主義相比,“以形式主義反對形式主義”表現出隱、急、亂等新特點。
“隱”,即隱形變異,應付上級要求。一曰化整為零。譬如開會,一網打盡的大會少了,無關群眾陪會的小會多了,浪費了基層干部大量做實際工作的時間;譬如調研,過去轟轟烈烈層層陪同的大場面少了,分割成一個一個的小場面,但依然走形式走過場,抓不住關鍵性問題,看不到實質性內容。二曰改頭換面。時下,各級部門都提出了減少發文數量的要求,于是紅頭文件少了,白頭文件多了,內部通知多了,口頭指示多了。實際上只是減少了紅頭文件,基層負擔并沒有減輕。三曰隱身網絡。微信工作群越來越多,如單位群、部門群、工作小組群、專項工作群等,基層干部手機里有十幾個乃至幾十個工作群已不鮮見。不分晝夜的各種信息和指令,已然模糊了工作和休息的界線;領導同志發條指示,“照辦”“遵從”之聲此起彼伏,點贊不絕,儼然永不停息的會場;上面發通知,下面呈匯報,永不消逝的信息流,成為基層工作的一道別樣風景。地方性、部門性評選,動輒發動網絡投票,而投票人與此毫不相干,投票結果竟成為一些評選活動的重要依據。網絡在方便工作的同時,也成為形式主義的隱形場所,工作群還引發了不少網絡輿情。

“急”,即急功近利,不注重實際效果。一曰極端表態。為了表達做好工作的決心,提出一些脫離實際的任務要求,在應急、維穩等工作中調門越來越高。脫離客觀規律,甚至違背基本語言規則造病句,結果是基層無所適從,無法執行,坐等追責。二曰來去匆匆。一些地方,今天發通知部署工作,明天就要求報告落實情況,甚至深夜提要求凌晨要落實;有的今天要方案,明天要實施情況報告,基層部門則直接將方案措施轉型升級為落實情況。如此文字游戲,“稿來稿去”,實際工作并沒開展。三曰遍地留痕。近年來,留痕主義開始流行。開個會、組織個學習、下個鄉、入個戶,凡事要求留痕,凡事檢查臺賬。鄉村干部的工作本應在田間地頭、在院落炕頭,現在卻忙著在辦公室應付各種文本,“戰斗堡壘”躲進了“堡壘”中戰斗,離群眾自然就遠了。假痕跡在一些地方時有出現,假會議、假活動等假新聞堂而皇之見諸網站。
“亂”,即亂作為,違背黨紀國法。一曰急而生亂。平時不注重常態化治理,一旦被約談追責,就不顧法律政策、不顧民生疾苦,不顧下級工作實際,采用所謂“非常規”手段,急功近利,胡亂作為,一旦出現網絡輿情就向基層“甩鍋”。有的搞得“官不聊生”,有的搞得民怨沸騰,既損害黨和政府形象,又侵害企業和群眾利益。二曰無度追責。有的地方為應付上級,違背相關條件和程序亂追責,把嚴肅的黨內法規搞成兒戲。有的地方為了讓責任人規避更為嚴重的處分,竟然輪流排班被追責,既達不到警示的目的,又失去了公平正義。三曰我行我素。有的地方對中央三令五申置若罔聞,依然長篇大論念稿子,依然層層開啟動會、層層搞調研、層層聽匯報,依然要求下級寫簡報、寫周報、寫月報,依然搞形式主義的整改清單和運動式治理。
凡此種種,危害極大。一是消蝕中央決策部署效力,致使改革空轉、發展虛化、黨建流于形式;二是侵害群眾利益,導致企業無端停產、就業艱難、群眾生活困難;三是挫傷了基層工作積極性,干部晝夜加班,應付文山會海,沒有時間和精力做具體工作;四是損害黨委政府形象,導致群眾對其不信任。
把好決策關。決策不科學、不合乎實際,甚至不可執行,是滋生形式主義的源頭。一要堅持不調研不決策、先調研后決策,努力提升調研質量。通過深入調研吃透上情下情、內情外情,創新決策信息采集、分析、綜合等技術手段,利用網絡、市民論壇、公民聽證、專家咨詢等形式,努力做到決策科學化、民主化。二要破除部門利益掣肘,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導向。一些決策不科學,往往與部門利益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通過加強教育引導,強化內外監督,努力打破既得利益的藩籬,引導規范決策主體從大局出發、從人民利益出發進行決策。三要建立健全決策執行反饋修正機制。從決策到執行,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個從認識到實踐的循環往復的過程。要暢通決策反饋渠道,加強決策執行追蹤調查,根據執行中遇到的問題及時調整決策,努力實現決策者與執行者、基層群眾良性互動。
把好執行關。執行不到位、不精準、不踏實,偏離了政策初衷,是形式主義的突出表現。為執行者提供必要的條件,堅持“錢隨事走”,在部署任務的同時為執行者提供相應支持;注重激發執行者的內在動力,堅持激勵和約束相結合,對踏實干事、勇于作為、實績突出者加大激勵力度,對敷衍了事、弄虛作假者加大懲戒力度;優化監督問責,注重物質、政治、精神方面的正向激勵,營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氛圍;在任務指標、時限、方式等方面適度增加彈性,賦予執行者更為靈活的自主權;明確各級權力責任邊界,防止責任層層“甩鍋”,切實為基層松綁減負。
把好監督關。治理形式主義,監督評價機制至關重要。推行第三方評估,防止決策者自定標準、自說自話;注重考核實際效果,防止事無巨細的查詢痕跡,力求客觀、獨立、公正;注重群眾和社會參與,不僅上級考核下級,也要加大基層和群眾對決策部門考核的話語權;加強決策的合法性審查,防止權力任性,杜絕隨意決策,把決策權關進制度的籠子。
把好用人關。用一賢人則群賢畢至,見賢思齊就蔚然成風。要優化選人用人機制,綜合考量政治素質、能力素質、工作實績等因素,把政治過硬、本領高強、作風務實的干部用起來,在一線實踐中培養干部、識別干部,加大干部上下交流力度,切實防范“只有唱功、沒有練功”的網紅式干部。
此外,在決策、執行、監督、用人等各環節把好關,離不開治理現代化。只有努力推動治理法治化、制度化、規范化,實現工作常態化,才能把廣大干部從會議、文件中解放出來,凝神聚力做好實際工作。(摘自人民論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