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順正

據美國《防務新聞》周刊網站報道,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歐洲國家2019年的國防開支總額為2890億美元,比2018年增長4.2%。研究認為,各國增加國防開支一方面是因為已經從金融危機中恢復過來,另一方面也是對歐洲大陸安全風險和美國防務支持存在擔憂。從該項研究成果不難看出,歐洲防務獨立意識正在增強。歐洲防務獨立成為焦點,與多方面因素有關。
首先是俄羅斯的實力恢復以及美國越來越不負責的態度。長期以來,曾經的蘇聯和現今的俄羅斯都是歐洲國家主要的防御對象。在普京的領導下,俄羅斯在對外事務中日漸積極主動,尤其是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引發了歐洲國家的普遍擔憂,特別是歐洲東部的國家對莫斯科的戒備心明顯增強。
而與之相對的是,自從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以來,跨大西洋關系變得冷淡。除了在防務費用上向北約盟友施加壓力外,特朗普在“退群”時不顧其他國家利益的做法更讓歐洲感到寒心。《中導條約》之所以能夠簽署,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涉及歐洲諸國的切身利益。但是去年8月2日,華盛頓單方面放棄了《中導條約》,緊接著8月18日就試射了最新的戰斧導彈。12月美國范登堡空軍基地對一枚陸基非核彈道導彈進行了發射、飛行測試。美國的做法無疑刺激了俄羅斯,其表示,如果美國在第三國發展、生產和部署《中導條約》限制的導彈,俄羅斯能夠在6個月內對應生產出陸基中短程導彈。照此勢態發展,歐洲遲早又會被架到“火山口”上。
其次,特朗普與歐洲在主要防御對象上也存在分歧。重歸“大國競爭”戰略的美國已把中國作為主要競爭對手。美國更希望能和歐洲共同應對中國,并放松對俄羅斯的關注。但是,歐洲有自己的打算,他們仍然更擔憂近在咫尺的俄羅斯,而不是遠隔萬里的中國。在此背景下,歐洲國家對美國產生了“靠山不可靠”的感覺。
再次,“西方缺失”也是歐洲防務獨立的重要動力。第56屆慕尼黑安全會議發布的主題報告提出了“西方缺失”的概念。報告認為,“世界已經變得不那么‘西方了,更重要的是整個西方或許也將變得不那么‘西方”。
然而,有些西方國家并不甘于眼見曾經的“世界核心”落寞,還希望能夠重振歐洲雄風,法國就是其中之一。由于法國一直以來倡導歐洲防務獨立,因此未來法國或將加速推進歐洲防務獨立的進程。
最后,英國脫歐為歐洲防務獨立移走了“絆腳石”。梅杰政府時期,英國對歐洲防務獨立采取“雙重遏制”政策,即遏制歐盟防務政策超越國家性的趨勢,阻止歐盟框架下大規模與高強度軍事行動的實施,強調北約對于歐洲安全的重要地位。同時,英國收回對歐洲防務局的國防產業改革方案與防務能力整合項目一貫支持的態度,不僅在歐洲國防產業升級調整進程中采取更加強硬的談判態度,還單方面宣布保留對本國國防采購的所有權利。
英國脫歐大大降低了歐洲防務獨立的阻力。脫歐后不久,馬克龍在關于法國國防和威懾戰略的講話中指出,法國的核力量將有助于強化北約的核威懾力,但是法國不參加北約的核作戰體系,今后也不會參加。法國只在北約進行涉核問題討論時才會做出貢獻。作為歐盟唯一的核武國家,馬克龍在這樣時間節點對威懾政策進行闡釋,并且多次強調法國的核威懾能力和歐洲的安全息息相關,既表現出法國獨立的核防務態度,也是在有意突出英國離開后法國在歐洲的重要地位。可以推測,少了英國,今后歐洲防務獨立之路也會變得相對順利。
在多重因素催化下,未來歐洲防務獨立意識將得到進一步提升。
(摘自《思想理論動態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