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的故事】
“二戰”時,金融大亨索羅斯還是個小孩。那時他們一家都生活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屬于德軍占領區。作為猶太人,為了避免納粹屠殺,躲藏就成為索羅斯一家生活的主題。
但他們找來找去,一直沒有合適的地方。直到有一天他們發現了一個隱蔽的地下室,一家才暫時安定下來。
可是很快,地下室的沉悶生活就令小索羅斯感到乏味。為了讓兒子開心,老索羅斯就建議大家一起來玩游戲打發時間,而獎品就是那時候很珍貴的糖果。

第一局小索羅斯勝了,贏到了一些糖果,他興高采烈地立刻吃了幾塊。接著一局,他再勝一次,又贏得了一些糖果,他干脆高興地把所有糖果一下子吃光了。因為這時他堅信,自己的好運氣會一直持續下去。
很快,小索羅斯就發現自己錯了。之后父親贏了一局又一局,而索羅斯只能看著別人吃香甜的糖果。
最后父親語重心長地教訓他說:“孩子,你為什么要將糖果全吃掉呢?幸好這只是一個游戲,如果這次是你和別人賭錢,可能一雙手都會輸掉!”
【故事的哲理】
這是索羅斯受用一生的信條:即使你口袋里有再多的糖果,也不要一下子全吃光。因為那些永遠存在的未知突變,會讓你不知所措。不論是游戲還是人生,我們在做決策時,必須給自己留下退路。商業之路注定充滿冒險,但冒險絕不是孤注一擲,而要隨時察看自己的口袋,知道自己和組織的底線究竟在哪里。
【哲理的故事】

2006年,百事公司前任CEO卸任后,時任首席財務官的因德拉·努伊女士,與幾位候選人競爭CEO職位。其中呼聲最高的要數副董事長邁克爾·懷特,因為他資歷最深,經驗也很豐富。但最終,努伊憑借出色的表現勝出,成為公司歷史上首位女掌門。懷特落選后,無心留在公司,就去了科德角度假。努伊顧不上慶祝自己榮升,匆忙坐飛機去找懷特。二人見面后,沿著海灘漫步,閑聊了很久。回到懷特的別墅后,努伊看到房間里有架鋼琴,便提出想唱首歌,請懷特伴奏。
一曲唱罷,努伊真誠地對懷特說:“你看我們不是配合得很默契嗎?留下來好嗎?你提任何條件,我都會考慮。”懷特遲疑了一下說:“讓我再考慮考慮吧。”
努伊沒有放棄。接著,她讓前CEO去做說客,但懷特還是沒松口。隨后,她又給懷特漲了薪,享受和自己同樣的待遇。努伊還在公司會議上說:“懷特是公司最出色的經營人才,也是我最親密的伙伴,有他的幫助,我才能干得更出色。”懷特終于被感動了,決定留下來。他對努伊說:“以后我彈琴,你唱歌,我們就一直這樣合作下去。”
之后,凡是重要的會議,努伊都會堅持讓懷特坐在她右邊緊靠她的位子上。努伊不僅以誠意留住了競爭對手,更以“尊奉賢人”的魄力讓三位前任都成了她的智囊團隊的成員。而她的大度與包容,也讓她與懷特之后的合作真如演唱者和伴奏者一樣和諧。在上任之初,她的多項重要決策都是因為獲得了懷特的支持,才最終打動整個董事會。
【故事的哲理】
所謂的對立只是暫時的,所謂的沖突只是片面的,你內心的容量決定了你的格局,也最終導致你的成敗。
【哲理的故事】
源自日本的QB House理發店從來不為顧客做發型設計、不染發、不剃須,連頭都不肯幫顧客洗。但就是這么一家要什么沒什么的理發店,從1996年創立至今,已經開設超過500家分店,年收入40億日元(約合2.6億元人民幣),擁有一群忠實的“QB粉絲”。

QB House的口號所宣示的是,只專心做好一件事情——剪發,再加上不用排長隊,沒有人絮絮叨叨讓顧客辦卡。創始人小西國義的靈感來源于他的一次理發經歷:他去剪頭發,等了很久終于坐上理發椅,發型師助理卻給他沒完沒了地按摩,為他推銷護發品。最后剪完頭發,一個多小時過去了,因為這些“周到”的服務,他共花費6000日元。小西國義覺得這煩瑣冗長的服務根本就是在浪費時間,還被收取高額費用。“我只不過是想趕快把頭發剪短點。肯定有其他人和我一樣,不喜歡那些花樣服務,只需一家方便快捷、收費合理的剪發店。”
1996年,小西國義在銀座開設了第一家QB House——10分鐘快剪理發店。他的理念是“把時間還給客人”。他將顧客劃分為兒童、老人、男士、女士四類,為他們各自制定了兩三種標準發型,這恰好迎合了消費者對“簡單快捷”的追求。
在小西國義的規劃下,QB House店內設備也統一了“極簡”的標準,常用的工具只有剪刀、鏡子和毛巾。而店里削減的項目都是傳統理發店的高利潤附加服務,要維持盈利,首先面臨的就是成本問題,因此店鋪面積一般6~8平方米,僅擺放3張理發椅。10分鐘快剪意味著高效率,所以除了控制成本,還要解決“客流量”問題。他將QB House開在大型商場附近、地鐵口等人流密集的地方,為每家店帶來每天100人次的顧客。
“免洗”是QB House提高效率、提升流量的一大關鍵。QB House有一項已經獲得專利的發明——清潔碎發的小型吸塵器。吸塵器的頂端附有軟毛,插上電呼啦兩下子就能清理完顧客頭上和頸部的碎發。顧客對此很喜歡,“這比洗頭方便舒服得多”。
2004年,QB House成功上市,如今已經進軍中國臺灣、中國香港、韓國、新加坡,引得競爭對手爭相效仿。
【故事的哲理】
是為顧客進行創新,還是為了企業的利潤創新,有時不是一件能兩全的事。任何一個時代,永遠要圍繞客戶需求進行創新,最終也將成就企業的效益和價值。
(摘自《管理故事與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