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幸之助

這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我收到一封來自北海道札幌市的信。信里寫道:“我是一家眼鏡店的店主人。前幾天,我在電視上看到您,覺得您戴的眼鏡不太適合您的臉形。所以建議您換一副更好的眼鏡。”
這位眼鏡店老板特意從北海道寄信給我,還真是熱心。我回了封信表示感謝,但很快就把他的建議給忘了。
后來有一次,我偶然有機會去北海道的札幌市做演講。演講結束時,給我寫信的那位眼鏡店老板過來求見。他六十來歲。
“您好像還戴著以前那副眼鏡呀,我給您換一副吧。”我被他的熱情打動了,決定采納他的建議。
“那就聽您的,您說戴什么樣的眼鏡,我就戴什么樣的眼鏡。”
當晚,我在酒店大堂和四五個人談業務。那位眼鏡店老板再次來訪,趁我談話間歇上前對我說:“我需要用一小時左右的時間來確認眼鏡和臉形的適合度、眼鏡的尺寸,以及您的眼鏡度數。十天后配好寄給您。”
他臨走時又說:“您這副眼鏡戴很久了吧?可能現在已經不符合眼睛度數了。方便的話,您可以來我們店里看看,十分鐘就行。”
他的意思是想給我重新測一下眼睛的度數。我想十分鐘還是能抽出來的,于是跟他約定回大阪前會去一趟他的眼鏡店。
第二天去機場前,我特意去了一趟他的眼鏡店。到那兒我吃了一驚,那家店位于札幌市的繁華區——大概相當于銀座、心齋橋之類的地方,店面非常大,簡直就像來到了眼鏡百貨商店。我隨店員走進店里,里面有個大廳,有三十多位顧客正一邊看大屏幕一邊等待。據說這里還配備了全世界最精密的驗光儀器,令我再次贊嘆不已。
尤其讓我佩服的是那些二三十歲的年輕店員,個個熱情開朗、干脆利落、彬彬有禮,確實讓顧客覺得心情愉快。那位店老板也沒閑著,像只松鼠一樣在店里忙前忙后。
我不禁感到佩服:沒錯,做生意就得這樣才行。我說:“您這么忙,為什么還給我寫信呢?難道僅僅是為了賣給我一副眼鏡?那你可虧大了呀。”
店老板微笑著回答說:“您經常要出國訪問吧?要是您戴著這樣的眼鏡到國外去,人家還以為日本沒有眼鏡店呢。這樣會影響對日本的印象。”
很顯然,那位眼鏡店老板心里除了賺錢,還有更廣闊的視野和見識,這令我有點兒自慚形穢。老實說,我已經三四年沒換過眼鏡了,也從沒想過這和國家形象有什么關系。臨走時,我送了一臺最新款的便攜式收音機給他。
商人要賺錢,這是天經地義的,總不能等著餓死。但如果只想著賺錢,并不是長久的經商之道。只有拓寬視野,不唯利是圖,懷著真心和熱誠經營,才能實現真正的繁榮昌盛。
(摘自《越勇敢 越青春》)
◇ [美]安布魯斯·比爾斯/文? 蔡 茂/編譯
我已經50多歲了。當你開始一種新生活時,人們總是說:“你必須排隊等候。”或者說:“你得付清款項。”
不,我不需要。沒有款項。我已經付完了款項,我喜歡越線。
我沒有任何金融背景,卻創立了一個對沖基金。我毫無經商技能,卻開辦了一家企業。我寫第一本書的時候根本沒有寫作經驗。
是的,我也破產過,生意也失敗過,寫過一些糟糕的書。失敗真的很打臉。
“線”是為害怕越過它的人而存在的。
在舒適區睡覺沒問題,但是要生活在舒適區之外。我想制作一種新的紙牌游戲給我的孩子們玩。馬上有人說:“你不能這樣做。”我描述這款游戲時,他們列出了我可能違反的各種法律。
那又怎樣?這款游戲正在制作之中。
只有等到玩過,我才會知道它是否好玩。
(摘自《諷刺與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