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英出了一首歌,是為一部電影演唱主題曲《兩個人一個人》。她的聲線醇厚大氣卻又不失婉轉細膩,演繹的歌曲會很容易觸碰到聽眾內心最私密柔軟的一處,從而引發共情。
伴隨著那英深情的聲音,那部記不得名字的電影中的畫面不斷在我記憶里切換,流轉。
故事的開始很浪漫。在巴黎的街頭,男女主角相遇了。男主角是樂團的一名懷才不遇的小提琴手,在音樂上的見識與抱負難以得到施展,為了生活,他不得不違背對音樂的初心,但熱愛藝術的靈魂卻始終無法被剝離。女主角是一名室內設計師,清冷寡淡,獨立果敢的她擁有冷傲的吸引力。
個性和興趣上的契合令兩人很自然地相互吸引。在街邊嬉笑奔跑,牽手,擁吻,兩個人在一起了,“愛情”就這樣發生了。
在愛情面前,無非會經歷三種考驗。
一種是未曾開始的愛情,也許是無疾而終的單戀,也許是不曾言明的情愫。
一種是沒有結果的愛情,多年相戀敗給時間,最終都沒能好好說再見。
還有一種是想要改變結果的愛情,在錯誤的時間遇到了對的人,該如何去愛?
畢竟,不是所有愛情都會發生在對的時間。對于男女主角這兩個已經在婚姻狀態內的人來說,選擇追尋“愛情”就意味著背叛與傷害。而選擇放棄“愛情”,則代表著你可能會為錯過“摯愛”而抱憾終身。正所謂“得不到的才最遺憾”嘛。
所以,這道選擇題,無論怎么選,都不會有一個完滿的結果。
很多經典的愛情故事,主題都是緬懷逝去的愛情與愛人。如果把視角投向了愛情中所謂的“現任”,一個在愛情博弈中獲得階段性勝利的角色,真的可以拋開“前任”陰影,走向幸福嗎?
結果似乎依舊很難。
有一句話很真實,“因為我們曾經都騙過人,所以我們比別人更擔心被人騙。”源于背叛他人而取得的愛情,似乎一開始就是被詛咒的。
出軌,背叛,歷經各種指責,就算走到了一起,依舊無法抑制猜忌對方。兩個人的內心都會回響一個聲音:“我背叛過別人,所以我沒有辦法相信你不會背叛我。”
本來人性就是復雜多變的,而親密關系作為人際交往中的一種極特殊形式,處理起來就必須更加慎重。當你一旦放棄了心中的責任、道德底線,選擇了出軌,你就會像一匹脫韁野馬,無可挽救地奔赴懸崖。
愛情的產生源于多巴胺的分泌。每一份戀曲最初都是充滿激情的。那時,眼中只有彼此。然而隨著令人頭昏腦熱的化學反應逐漸消退,各種摩擦與隔閡開始不斷產生。不要以為突然遇見了“真愛”,那往往只是經過自己粉飾的一時沖動和激情而已。
事實上,健康的情感狀態是坦蕩的。唯有當不再欺騙或討好任何人,擁有完整獨立的靈魂,不再從他人身上期待獲得任何東西時,才可以更好地進入一段穩定的屬于兩個人的親密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