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曉娟
摘 要:微治理模式是一種全新的城市治理模式,微治理能夠滿足社區各個群體的利益和基層的社會要求。當前在我國很多城市社區微治理已經有了一定的規模,也顯示出了它的成效,但是依然存在著很多弊端。基于此,我們結合每個城市社區的特點,在黨社融合發展的視角下,積極創新城市社區微治理的模式。
關鍵詞:黨社融合發展;城市社區;微治理模式;創新研究
微治理要體現黨的領導,要在黨社融合發展視角下,加強社會協同和增加社會公眾的參與程度,要真正尊重每個社區居民的真實需求,將權力還給居民,深刻挖掘社區內的治理精英,加強每個社區居民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監督,并真正使每個社區居民都能進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務。每個城市社區居民在黨社融合發展視角下,在創新城市社區微治理模式里,能夠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一、城市社區微治理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城市社區微治理主體的合法性一直不是很明確
城市社區微治理主體的合法性一直不是很明確,而且由于微治理模式運行時間并不長,體制也不是很完善。在我國基層社區中,一直積極探索治理的方式和途徑。部分城市社區根據社區的發展積極創新了社區組織部門,建立了社區居務監督委員會,對社區日常事務進行指導和監督。但是從現在的情況來看,也存在著很多問題。首先,社區居務監督委員會沒有明確的合法性。各個地方雖然都在嘗試著通過發布地方性規章與通知為社區居務監督委員會的存在與發展提供現實性的依據,但并沒有從實質意義上確定社區居務監督委員會的合法性,實際上與有法可依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城市社區微治理模式的管理運行體制和日常工作機制也存在著很多問題。社區居務監督委員會和社區黨委、社區居委會“三位一體”,都要發揮應有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完善城市社區微治理模式,但是當前社區居務監督委員會的工作職責實施上嚴重不足,監督工作很多時候淪為形式,社區領導體制不健全和不完整。社區隊伍建設力度不夠,人才缺口比較大,同時現有工作人員的業務能力比較低。
(二)城市社區居民參與度不高
城市社區微治理的主體是社區居民,城市社區居民的參與度決定了城市社區微治理模式的發展和壯大。社區居民是社區微治理的主體,居民參與社區治理是一個解決民生問題的過程,也是一個解決當地政治經濟問題的過程??梢哉f,它也為社區居民提供了謀取社區共同利益的機會和平臺。但是大多數社區居民對微治理模式認識相當模糊,而且自身也沒有參與社會治理的意識和觀念,認為沒有參與社區治理的必要性。很多社區居民對自身享受的權利和義務也不能做到很好的認識和正確的把握。有的社區居民對社區事務一點也不關心,覺得和自己沒有任何關系,不知道通過什么渠道和途徑去參與社區管理事務,這就造成長期以來社區居民參與意識和參與觀念的淡薄,對社區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社區居民的日常生活習慣和形成的歷史習俗決定了他們對社區事務的參與度。由于歷史原因和現實原因,很多人長期以來形成了“自掃門前雪”的思想,導致了在社區治理過程中需要先灌輸民主的思想和意識。微治理從“微”入手,它關心的是社區居民的生活細節和身邊小事,一切從小事開始,從細節入手。如何調動居民的參與熱情和有效拓展居民的參與渠道是當前社區微治理面臨的問題,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國現代化治理體系和社會組織治理能力的提升必須有全體居民的參與,只有這樣才能在黨社融合發展視角下創新城市社區微治理的模式。
(三)現有社區微治理模式還不夠完備
我國現有的社區微治理模式還不夠完備,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可持續性,因而不能成為可以復制的成功模式。微治理方案在近幾年才被適用到各個地方的社區中,微治理模式是隨著城市化的進程應運而生的,因而參與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實踐的時間并不算很長?,F有部分社區實行的是“社區三委”制度,“社區三委”制度是在“社區兩委”制度基礎上發展而來,因為有社區監督自治委員會的存在,使得“社區三委”比起“社區兩委”更具有獨立性和自治性。從當前最直觀的視角來看,“社區三委”實現了行政與社區自我治理的分離。社區黨委、居民委員會和監督委員會都能履行自己的職責,發揮自己的作用。但從長遠的視角來看,隨著社區進一步發展,社區微治理模式會進一步完善。社區微治理模式在未來發展道路上不可避免地與現代化國家治理的方式存在矛盾。國家治理要按照統一的步伐運行,社會治理要按照多元化的方式進行,因而,與社區微治理模式有一定矛盾。政府與社區應該建立一個平衡和平等的關系,通過平衡和平等的關系尋求社區微治理的持續性,但是當前由于受各方面條件的制約,很多地方政府和社區的關系并不平衡,也不平等?;诖耍覀円诰S護當前利益的基礎上,重視長遠利益的發展。
(四)微治理模式存在著很多模仿的現象
黨和國家一直對我國社區微治理模式比較關注和重視,也出臺了相關的指導意見,對我國社區微治理模式的探索有了更加科學和宏觀的指引。每個社區都有自己社區的特點和特征,指導意見是大綱性質的,需要與每個社區的具體情況進行結合。每個地方社區不能照搬大綱意見和理論。在社區微治理模式的制定過程中,具體的實施路徑需要與社區的日常管理和實踐相結合,從而形成實際操作性的方案。在社區治理過程中,應該一切從實際出發,堅持因地制宜,充分發揮社區自身的特點和優勢,各個地方和社區都應該立足于自身的固有資源、自身具備的條件和歷史形成的社區人文特色。進一步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的思路與策略,形成具有共性的社區治理模式。當前我國很多地方和社區的微治理模式存在著大量的機械模仿現象。微治理模式具有一定的零碎性、局限性和不完整性,無法進行整體使用和普遍推廣。社區微治理模式的數量相對比較少,有些社區將外來的社區實踐經驗進行生搬硬套,微治理由于水土不服,導致了社區整體治理實踐存在很多缺陷和問題,收到的效果也是微乎其微。
二、黨社融合發展視角下城市社區微治理模式的創新
(一)進一步明確社區自治主體身份
在黨社融合發展視角下,不斷創新城市社區微治理模式,就需要進一步明確社區自治主體身份的合法性。從當前的社區自治現狀來看,要使社區自主主體活動更好地進行,運行能力的速度不斷加快,社區自治主體的身份合法性必須得到法律層面的確認。社區居務監督委員會的地位要和黨組織與居民委員會一樣,要有身份的合法性。要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社會調節和社區治理,居民自治各個組織結構進行良性的互動,通過各種方式和途徑全面提升社區治理的科學化、法治化和組織化水平,從真正意義上促進城市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要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社區居務監督委員會的職能與權力,不斷提升社區自治組織的各項能力,充分發揮黨組織、居民委員會和居務監督委員會的作用,推進城市社區更好更快地發展。進一步明確社區自治主體身份是黨社融合發展視角下城市社區微治理模式的必然和趨勢,也是微治理模式創新的舉措。
(二)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提高社區居民的參與意識
我國社區居民參與居民事務的意識和觀念還比較淡薄,也是當前社區治理和社區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诖耍ㄟ^多種途徑和方法不斷提高社區居民的參與意識,社區居民參與的本質就是社區居民對公共事務傾注自己的熱情和智慧。要將應用的權利和能力賦予社區居民,讓社區居民感受到自身的價值,對社區充滿愛,充滿責任心,將社區的事情當成自己的事情。我們不但要讓社區賦予居民一定的權利,也要通過制度賦予居民一定的權益,社區賦權和制度賦權能夠有效保證社區居民正確科學的參與,社區賦權和制度賦權也能讓居民的參與更具有靈活性、操作性和有效性。要充分發揮黨的領導作用,社區里的黨員要發揮模范帶頭作用,讓每一個黨員真正地參與到社區管理的日常工作和日常事務中。黨員干部的參與能夠帶動更多的社區居民參與,要擴大參與的深度和廣度,將更多的社區工作交給他們做。黨組織和社區的融合,就要發揮黨組織在社區管理和運行中的領導作用,積極創新城市社區微治理模式,使得城市社區微治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有更加完備的體系和模式,不斷健全和完善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社區管理能力和社區管理體系。
(三)不斷加強社區微治理的可持續性和形成社區微治理的完備體系
要不斷加強社區微治理的可持續性,真正形成社區微治理的完備體系。社區要成立社區聯合體,形成社區自組織的網絡,搭建社區資源的對接平臺。首先要成立社區聯合體,社區聯合體的成立能夠進一步推動微治理的發展。要不斷豐富社區的服務內容和服務項目,從根本上提升社區微治理可持續性的發展能力。要形成社區微治理的完備體系。社區治理是社會治理的重要基礎,社區微治理進一步拓展了社區治理的視野,社區微治理有效推動了上下聯動的社區治理體系。要以群眾的具體需求為導向,通過各種方式和途徑深入群眾中間,傾聽群眾的聲音和群眾呼聲。可以采取多種方式,如入戶訪談、座談會和網絡征集等,及時了解社區居民當前遇到的問題,尤其是一些急問題、難問題,隨時掌握居民對社區治理的訴求和意見,更好地掌握社區內的各種事情,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難。要以社區網絡為支撐,在社區內的各個地方包括院落、樓棟和單元等開展各項微治理活動,積極探索建立網絡之家和和睦之家,引導局面建立微平臺和微窗口。要建立各種社會組織,讓鄰里之間互相幫助,志愿服務。要以社區為紐帶,積極和居民對接,使社區微治理模式邁上新臺階。
(四)在黨社融合發展視角下保護微治理模式自身的多樣性
社區微治理的模式有很多,成功的社區微治理模式應該得到推廣和借鑒。但是借鑒不是生搬硬套,要在黨社融合發展視角下保護微治理模式自身的多樣性。要注重保護社區微治理的多樣性,不能直接搬過來對方的社區微治理模式套用,這樣容易改變社區原來的模樣,容易失去社區原有的味道。社區自治模式應該有選擇地推廣和學習,要在選擇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的特點進行創新和實踐,在不斷創新之中尋求適合自身的發展模式和發展道路。總之,社區的發展和進步要做到因地制宜,要充分發揚社區自身的特色和優勢,尋求切合實際的微治理模式。要充分地認識當前社區居民的結構和特點,更加科學地把握社區的地理條件和歷史因素。廣泛征求群眾的建議,通過集體的智慧,在黨社融合發展視角下,創新城市社區微治理模式。
三、結 語
當前城市社區微治理模式存在著很多問題,城市社區微治理主體的合法性一直不是很明確、城市社區居民參與度不高、現有社區微治理模式還不夠完備、微治理模式存在著很多模仿現象?;诖?,我們要在黨社融合發展視角下創新城市社區微治理模式,進一步明確社區自治主體身份,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提高社區居民的參與意識,不斷加強社區微治理的可持續性,形成社區微治理的完備體系,保持微治理模式自身的多樣性。
參考文獻:
[1]王麗.城市社區“大聯動、微自治”智慧治理模式的探索與思考——以成都市C區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踐為例[J].大連干部學刊,2020,36(01):60-64.
[2]陳建平.黨建引領基層社區治理的路徑探索——以黃陂區社區治理實踐為例[J].學習月刊,2019(12):41-42.
[3]朱根土,王關妙.“一社一品”教育 融入社區治理新路徑——以紹興市柯橋區柯橋街道為例[J].新農村,2019(12):47-48.
[4]范佳富.努力打造新時代社區治理新樣板——專訪南京市民政局局長蔣蘊翔[J].中國民政,2019(22):46-48.
[5]李艷麗.從局部失范到整體有序:城市社區治理的路徑演變邏輯[J].內蒙古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51(06):44-52.
項目名稱:安徽省委黨校重點課題(項目編號:QS2019019)
(作者單位:中共合肥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