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靜媚
摘 要:好的行為可以讓孩子從生活中受益,好的行為可以顯示一個人的品質。孩子的行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逐漸演變的。幼兒期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幼兒教師應為小班幼兒提供適當的指導,幫助他們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本文對小班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給出了幾點措施。
關鍵詞:小班幼兒;行為習慣;養成
“習慣塑造性格,性格決定命運”,是美國教育家凱恩斯的一句名言,表明行為習慣對孩子非常重要。3-6歲的孩子正處于人生的早期階段,所有的行為和習慣都應該由老師和家長來指導。幼兒園小班由于年紀相對來說比較小,可塑性還非常強,正是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最佳時間。但是也是因為幼兒的年齡比較小,再加上家庭與家庭之間的差異,造成了每一位小朋友之間的生活習慣的差異。因此,作為幼兒園小班的教師就應該抓住每一位小朋友之間的差異,幫助小朋友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個人的素質修養,盡快適應集體的生活。它將為未來的生活和學習提供一個穩定的基礎,并使他們終身受益。
一、引導小班幼兒養成良好習慣的原則
小班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并不是在一夜之間就可以養成的,而且孩子年齡很小時很難培養出一個習慣,它是在長時間的生活中逐漸的積淀形成的。小班幼兒年紀非常小,所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就需要更長的時間,需要更多的精力以及不斷地練習鞏固的。在培養小班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時,應該遵循一定原則,讓效率提高。
(一)鼓勵性原則
在幼兒的心理中是非常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可的。在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利用幼兒的這種心理。在幼兒出現進步的時候,教師應該毫不猶豫地表揚和鼓勵幼兒。這樣幼兒就會認為你的關注點在他身上,他就會更加努力,讓已經擁有的良好的行為習慣得到保持以及鞏固。所以說在引導小班幼兒養成良好行為習慣中,鼓勵性原則是最為重要的。
(二)堅持性原則
小班的孩子年紀小,不穩定,所以老師在教好行為時要堅持可持續性原則。在百度百科中指出:習慣時積久養成的生活方式。由此可以看出,習慣并不是可以在短時間內能夠形成的,是需要逐漸積累然后定型的一種生活方式,這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任務。所以教師應該遵守堅持性準則,不斷地提示和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三)榜樣性原則
在每個孩子的心目中,教師就是榜樣,孩子會認為教師做什么都是正確的。因此在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生活習慣這一過程中,教師自己的行為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幼兒園教師時刻注意自己的行為習慣,才能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使孩子也會受到影響,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比如,孩子睡覺時,老師不應該聊天,而應該保持安靜,這樣當孩子休息時,休息室就安靜了,他們就不會和其他小伙伴竊竊私語。
(四)一致性原則
所有的孩子都有不同的行為和想法;不同的老師對孩子有不同的要求。所以在引導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的過程中應該遵循一致性原則,根據大小班之間的不同以及個人之間的差異,明確應該注重培養的良好的生活習慣,加強與教師以及家長之間的溝通,注重一致性原則,促進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
二、在家庭中幼兒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有效途徑
每一位幼兒的家庭環境以及受到的家庭教育也不同,幼兒之間必定存在著差異性。所以在教師在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過程中,應該根據幼兒的特點以及發展的情況,依據幼兒園制定的一日活動常規來采取有效地教育教學方法。比如:在對性格比較孤僻的幼兒進行引導時,教師應該主要幫助幼兒樹立信心,主要培養小班幼兒勇敢大膽的行為品質;對性格比較自私的幼兒,應該以培養幼兒無私的品質為主;對比較霸道的幼兒,就應該主要培養幼兒的和諧、寬容、懂得分享的品質等。所以,教師應該針對幼兒的不用特點采取不同的方法來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一)鼓勵幼兒學習同伴良好的行為習慣
在幼兒養成良好習慣的過程中,同伴的作用與教師的作用相差無幾,同伴對幼兒的行為習慣有著別人無可比擬的作用。因此,想要引導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就要充分利用同伴的作用。幼兒園是一個大集體,教師在看到某一位小朋友的行為習慣比較好的時候教師應該主動表揚這位幼兒,并且鼓勵其他幼兒改正自身的缺點,向擁有良好行為習慣的幼兒學習,激發幼兒的求勝欲,形成一個良好的競爭局面。
(二)結合童話故事來引導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對于小班的幼兒來說,單純的說教基本沒有用,所以教師應該將一些良好的行為習慣與童話故事相結合,每天活動的時候多給幼兒們講童話故事,使幼兒對這些良好的行為方式感興趣,促進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例如:在同幼兒講《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的故事時,在白雪公主走進七個小矮人的家時,看見了整齊的床鋪以及餐桌上的面包,白雪公主很餓,但是她還是先洗了手,用叉子切了一小塊面包吃了。說到這一段,我們要強調的是,白雪公主在吃面包前洗手,潛移默化中讓孩子們注意飯前飯后要洗手。這不僅激發了孩子們的興趣,也促進了良好行為的發展。
(三)重視家庭與幼兒園之間的配合
在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過程中離不開的環境就是家庭以及學校,這兩個方面在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過程中的作用不言而喻。為了能夠使小班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在培養時更加順利,幼兒園教師應該加強與家長之間的溝通,讓家長充分了解到幼兒園開展互動的目的,以及家長應該做哪些事情配合幼兒園,并且有必要向家長提出需要做什么的具體要求,讓教師與家長的共同配合共同引導、同時進行。比如:回家后、飯前飯后洗手,飯后漱口,不能隨意扔垃圾,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家里和幼兒園一起努力,讓孩子良好行為的養成變得更加順暢,質量與效率也會提高很多。
結束語:
總而言之,習慣對人的生活學習以及日后的發展都至關重要。培養小班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所以幼兒園的教師應該在這個過程中表現出極大的耐心,一步步指導幼兒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要在小班幼兒中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也需要教師和家長必須共同參與,探索其他促進孩子行為習慣培養的途徑和措施,使孩子得到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代華.如何正確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J].赤子(上中旬),2017.13.
[2].李榮榮.論如何實現幼兒習慣的培養[J].學周刊,2016.03.
[3].胡瓊.淺談幼兒習慣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