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科川
摘 ?要:在讓自主學習的教學理念的推動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要以老師的啟發導和學生自主學習為前提,以學生為主體探究、小組討論為形式,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如何把這一自主學習式教學理念應用到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去?本文主要從教師要做學生自主學習的啟發引導者;巧設情境與問題,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在探究過程中掌握知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三個方面進行探究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的自主學習式教學。
關鍵詞:自主學習式;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
自主學習式教學理念提出了教師的啟發引導下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我校初中道德與法治科任教師在自主學習式教學理念的指引下,掀起了新一輪改革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方法的熱潮。自主學習式教學理念要求在新的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要以教師的啟發引導和學生自主學習為前提,以合作學習、學生為主體探究、小組討論為形式,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因此,在教學中,我根據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具體教學內容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了自主學習式教學的嘗試。自主學習式教學是指在教師的啟發指導下學生運用自主學習的方法、主動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實踐活動。具體說它是指教學過程是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以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為前提,以現行教材為基本探究內容,以學生周圍世界和生活實際為參照對象,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表達、質疑、探索、討論問題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個人、小組、集體等多種解難釋疑嘗試活動,將自己所學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教學形式。自主學習式課堂教學特別重視開發學生的智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自學能力,培養學生科學自主學習的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教師要做學生自主學習的啟發引導者
在自主學習式教學理念下,教師應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合作者、啟發者、引導者、評價者。教學過程是一種特殊認識過程,是一個有目的動態生成過程,學生的發展離不開教師的啟發引導。課堂教學的特定目標決定了教師應是課堂的靈魂所在。探究問題的開放性不等于學生思維的隨心所欲;探究過程的自主性不等于學生的放任自流;互動生成的多樣性不等于學生探求結果的魚目混珠。在強調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教師強有力的組織、指導、調控是必要的,否則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就可能失去正確的方向和必要的秩序,要做到精心組織、及時調控,當好“導演”。
此外,我們面對的學生不是被動接納知識的容器,不是生成知識的機器,而是有情感、有意志、有豐富內心世界的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他們需要知識,更需要理解、尊重、肯定和鼓勵。每個學生都是生動活潑的生命體,教學活動應是豐富多彩的生命過程。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以平等身份參與學生的討論,給予學生較多的自由和寬容,以關愛之心,平等、民主之風,維護他們的自尊,激勵他們的自信,幫助他們學會自控,喚起他們的自主意識,讓他們感受成功的喜悅、體驗失誤的愧疚,分享互動交流的快樂和班集體的溫暖。同時教師也要培養學生養成尊重他人、遵守規則的良好習慣,學會做人與處世。
在整個自主學習過程中,教師的任務就是使學習活動直接指向過程本身,教師通過啟發引導和支持達到組織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其啟發引導作用和支持作用相互交叉、相互滲透。教師既要使學生獲得積極探究真理的認知和思維能力的發展,又要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正確的道德信念以及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學技能和教育理念的結合,應是教師追求和努力達到的一種教育境界。
二、巧設情境與問題,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教育心理學角度講,興趣是一種內在動力,它促使學生萌發出強烈的求知欲,從內心產生一種自我追求,自覺努力去探索、去攀登,向著認知的目標前進的欲望。因此,學習環境中的情境必須有利于學生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內容的意義建構。這就對教學設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學設計不僅要考慮教學目標分析,還要考慮有利于學生建構意義的情境創設問題,并把情境創設看成是教學設計的最重要內容之一。而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往往來自一個充滿疑問和問題的情境。這類學生自主學習結合相關情境提出問題,寓問題于情境之中,引導學生結合所提問題擴展思維、進行自主學習。
我們教師要善于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和自主學習氛圍,創設生動而富于感染力的教學情景和氛圍,是營造可教學時刻的重要方面和環節。真實而生動的教學情景,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滋生自主學習之欲望,啟動自主學習之旅。鮮活生活場景的生動再現,重大時事熱點的引入,富于情緒感染的情景渲染,美妙智慧之花的綻放,獨辟溪徑的問題展示,入木三分的現象剖析,充滿競爭、富于挑戰的活動設計等方式,都能較好地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值得強調的是,教學情景的創設,一定要服從于自主學習的開展,服務于自主學習目標的達成。選擇和設置生活氣息濃、具有探究性意義的情境,引導學生分析、思考、探究、體驗,是創設教學情景的一般法則。
所以,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時要注意兩點:一是問題情境的創設要從學生熟悉的現實材料入手,同時聯系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二是盡可能地創設條件,使學生很快進入自主學習的情境。
三、在探究過程中掌握知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教師要根據教材要求和學生自主學習情況,簡要歸納、概括要點,掌握什么方法,理清什么概念,明白什么道理,幾句畫龍點睛的話,就給學生以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交待。然后,要求學生運用自學和討論探究獲得的知識,學會舉一反三,解決類似或相關的問題,從而牢牢掌握知識。分析、解決問題是自主學習式教學模式的關鍵,也是整個教學活動的核心。教師要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采用多種學習方法,考慮到學生的實際能力,分層教學,給每個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利和機會,使每個學生都能在自主學習中顯示自己的才華。使之在教師的激勵、啟發引導之下,通過"學、思、疑、問、探"等多種方式,去挖掘自己的內在潛力,獲得新知、增長能力、體驗解決問題后的成功的喜悅。另外教師在設計問題和抽樣檢查提問時注意鼓勵學生的求異思維。教師應明確學生討論不是為了找出正確答案,而是為了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要讓學生盡情地去想,盡情去說,只要能自圓其說,都不算錯。
綜上所述,自主學習式教學理念的關鍵所在是教師的啟發引導和學生的自主學習兩大主題。因此,我們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要善于改變教學觀念,做學生自主學習的啟發引導者;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巧設情境與問題,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要善于在探究過程中掌握知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