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志勇
摘 ?要:高中歷史新課標將培養高中生主動思考、自主探究能力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而問題牽引式教學能夠有效實現這一目標。為此,本文從自身的教學實踐經驗出發,從注重歷史問題難易度的把控、強化對歷史隱性問題的挖掘、運用史料內容強化問題設置以及強化對教學難點問題的探究四個方面,探討問題牽引式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開展。
關鍵詞: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問題牽引
新的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強調,高中歷史課堂教學除了要講授相關歷史知識之外,還要有意識地培養和提升學生探究歷史問題的能力,讓學生能夠更加精準地發現問題、深入地分析問題、快速地解決問題。為此高中歷史教師應該對自身的教育觀念、教學方式進行優化和創新,以問題為牽引,引導學生自主思考、探究,改變傳統的老師教、學生學的落后教學方式,使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得以保障,學生的學習意識得以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更加高漲。利用歷史問題的探究,強化學生的學習動力,優化歷史教學發展,使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課堂教學有效性都能得到顯著提升。
一、注重歷史問題難易度的把控
高中生的歷史水平不可能都處于同一層次,分析史料的能力也有高有低。因此,高中歷史教師在開展問題牽引式課堂教學時需要注意把控歷史問題的難易程度,應以高中生的實際層次為依據,設置在難易程度上具有梯度性的問題。既要設置一些簡單問題,以鞏固基礎知識點,滿足那些歷史基礎較差的學生的學習需要。同時還要設置一些具有一定難度、需要思考和探究才能解決的歷史問題,引導學生積極調動思維思考,滿足那些歷史水平較高的學生的學習需要。促使那些處于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學習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在共同進步的同時樹立學習歷史的信心和自主學習、探究的意識。切忌一味設置過于簡單或過于復雜的歷史問題,這會打消學生對歷史的興趣、求知欲和自信心。
例如,在講授《開創外交新局面》這一內容時,教師可針對中美關系問題進行提問,首先提出簡單問題:“冷戰時期中美關系是因為什么得到緩解的?”然后提出難一點的問題:“中美關系正常化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從中國、美國以及世界形勢角度進行分析。”在這種能夠回答上來,但又有一定挑戰性的問題的牽引下,學生對歷史學習抱以極大的熱情,學習效率顯著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有效鍛煉。
二、強化對歷史隱性問題的挖掘
傳統模式下,學生主要是依靠背誦來記憶教材中的概括性、總結性文字,以及重難知識點,這種死記硬背的方式導致了學生對歷史知識“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問題,對知識的理解程度較低。很多問題可能換一種方式問學生就答不上來,影響學生的歷史思維發展和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為此,教師應該強化對歷史隱性問題和知識的挖掘,通過問題的設置和牽引,幫助學生分析教材文字背后隱藏的知識,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同時在學生的腦海中形成系統的知識網絡。挖掘歷史隱性問題的過程是充滿趣味性的過程,學生在思考和挖掘過程中,學習熱情會變得更高、自信心更足,歷史分析能力也會得到充分的鍛煉。
三、運用史料內容強化問題設置
分析近年來的高考歷史試卷會發現,史料分析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首先會給出兩段或幾段史料,然后提出一系列問題,學生需要結合史料回答問題。史料分析題,一方面是對學生掌握歷史知識情況和綜合運用歷史知識能力的考查,一方面是對學生閱讀、分析史料能力的考查。史料分析題涉及的知識點可能是單個,可能是多個,所以難度較大,對高中生來講是個很大的挑戰。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有意識地鍛煉學生史料閱讀、分析能力,以實際教學內容為依據選擇合適的史料內容,并在此基礎上設置出具有一定深度的歷史問題,促使學生主動投入精力去探究和思考。在高效完成既定教學內容、幫助學生理解和內化所學知識的基礎上,還能顯著提升學生閱讀史料、分析史料的能力,為高考打好基礎。
四、強化對教學難點問題的探究
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之所以引入問題牽引式教學方式,主要是為了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和探究歷史問題,提升高中生的思維能力、自主探究能力,更好地理解和內化歷史知識。因此,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設置問題的數量,不能一味地拋出問題讓學生去找答案,這會使課堂教學的大部分時間在提出和回答問題中度過,從而沒有足夠的時間留給學生去思考、去探究。這不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內化歷史知識,同時也會模糊歷史知識的重難點,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分主次,影響教學質量和學習效果,對學生思維能力、探究能力的鍛煉和提升也是非常不利的。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注意圍繞教學難點提出問題,強化對教學難點問題的探究。例如,在“儒家思想”相關知識的講授中,應堅持“少而精”的原則,針對教學重難點提出問題:即儒家思想產生的因由是什么?在產生和發展過程中發生了哪些演變?發展趨勢上的特征有哪些?我們應怎樣進行評價?在相關問題的牽引下,學生的腦海中會構建起儒家思想相關知識的完整體系,對知識的理解會進一步深化,不僅解決中教學重難點,問題意識也有所增強。
總之,高中歷史教師應積極引入問題牽引式教學方式,通過科學有效地設置和提出歷史問題,調動學生探究歷史問題的興趣和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有效提高高中生的歷史素養和綜合能力,使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
參考文獻:
[1]張若云.淺談問題教學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少年,2019(7).
[2]梅鳳琴.問題教學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分析[J].考試周刊,2019(4).
[3]趙秀敏.巧用問題教學,讓歷史課堂充滿活力[J].知識文庫,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