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彬 麻金峰 張亮 姚康
中交四公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江蘇南京 210000
建筑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建筑業快速發展,建造能力不斷增強,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吸納了大量農村轉移勞動力,帶動了大量關聯產業,對經濟社會發展、城鄉建設和民生改善作出了重要貢獻。但是,建筑業仍然大而不強,監管體制機制不健全、工程建設組織方式落后、建筑設計水平有待提高、質量安全事故時有發生、市場違法違規行為較多、企業核心競爭力不強、工人技能素質偏低等問題較為突出。特別是項目一線勞務用工流動性極大,給安全生產管理帶來了極大的不確定因素。國家也出臺了一系列措施文件,推動建筑勞務實名制的落地[1]。
本文基于以上背景與問題,基于在建項目“中交四公局南京海峽兩岸科工園海科新寓保障房D 區項目”(以下簡稱浦口項目)為了進一步做好勞務人員的實名制管理工作,提升項目管理能力,積極采用了廣聯達公司的智能安全帽。既從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工人的生命安全,也響應了南京市建筑業施工人員管理服務中心的相關要求,切實做好勞務人員的實名制管理工作。
本文提供了基于智能安全帽的實名制管理思路,從勞務人員進場后的三級安全教育、實名制登記,書面勞動合同的簽訂,到生成勞務人員花名冊,再到日常的考勤、工資發放等,所有的資料通過智能安全帽得到展現,較好的實現了對勞務人員的動態監管,有效防止了工資糾紛,保障了勞務人員的合法權益,也提高了項目的實名制管理水平。
南京海峽兩岸科工園海科新寓保障房D 區及基層社區中心工程,位于南京市浦口區五華路與嘉義路交叉處。本工程由6 棟26-27 層高層住宅樓、2 棟1 層商業、1 棟6 層基層社區中心及配電房、門衛室等4 棟配套附屬房組成。其中最高建筑高度84.9m。高層住宅區域下設一座1-2 層整體地下室、基層社區中心下設1層地下室。項目住宅樓為全現澆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結構,其余建筑為全現澆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總建筑面積105413.40 m2,其中地上建筑面積76763.45 m2,地下建筑面積28689.95 m2。
施工現場的人員管理,雖然有實名制通道可以解決工人的進場問題,但實名制卡存在較大的監管漏洞,如工人不從實名制通道進出即該卡的功效立即缺失,更存在代刷實名制卡等問題。更不能對現場工人的信息、每天的行動路線、勞動軌跡,現場工作面人員和人數進行實時跟蹤,雖通過傳統的現場管理人員監控和實時匯報可以解決這些問題,但工作量大、數據不全面、數據傳遞間存在時間差和信息差。
智能安全帽管理系統是基于實名制安全管理,以智能硬件搭配物聯網技術,通過讓工人佩戴帶有智能芯片的特殊安全帽,在現場安裝“工地寶”進行數據采集,再通過移動4G 技術進行實時數據收發和現場語音提示。最后在云實時數據整理、分析,通過網絡傳輸,項目管理者通過手機APP、PC端就可以清楚了解工人現場分布、個人考勤數據等情況,給項目實名制管理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2]。
智能安全帽由安全帽、芯片、電池三部分組成,采用進口的ABS 材料,符合國家防碰撞要求,內置lbeacon 芯片,電池可超長續航至少2 年,并可進行更換,可按照項目需求定制LOGO 和編號,智能安全帽的單個成本與普通安全帽差不多,但在質量和管理上卻有著普通安全帽無法達到的優點。
工地寶是現場接收安全帽信號的設備,負責系統數據的收集和上傳,內置lbeacon 網關,可根據需求設置播報語音提醒,且可遠程設置參數,操作簡便快捷,滿足防水、防塵、防震的工業級配置。工地寶由芯片感應元件、數據傳輸元件、語音廣播元件組成,當智能安全帽出現在其設置的接收范圍內時,會被工地寶檢測到,相關數據直接傳入云端平臺,包括人員基本信息、人員定位、路線圖、考勤信息等,管理人員可實時查看相應信息。同時工地寶在接收到智能安全帽的信號時,會播放設置好的語音提醒,用于提醒工人應該注意的事項,起到隨時隨地教育工人的作用,更好地保障了現場的安全管理。
手持身份證信息錄入設備是公安部指定的設備,是將智能安全帽與使用者相關聯的設備,擁有身份證一鍵登記、快速進退場登記、黑名單提醒、人員履歷核查等功能。勞務人員進場后,首先需進行三級安全教育,經考試合格后,將身份證交給項目安全管理人員進行實名制登記錄入,并與智能安全帽編號進行綁定,方可領取智能安全帽;人員進退場時均需通過此設備進行操作,保證花名冊數據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切實做好實名制管理工作。且操作簡單。
工地寶APP 是根據此智能安全帽定制的軟件,用于展示智能安全帽系統的相關數據,項目管理人員可通過APP 實時查看項目人員花名冊、人員基本信息、人員定位、考勤數據、勞動力分布情況,也可生成各種項目統計表、設置工地寶語音、進行人員滯留提醒等。
后臺收集的數據均被傳至云端系統平臺,實時進行同步更新,隨時可以通過電腦或者手機軟件端進行顯示,使得現場管理人員可以實時方便的了解現場所有人員的基本信息、位置情況、考勤信息、勞動力分布情況等。
根據項目的施工圖紙及勞務分包情況,項目分別于兩家工區生活區大門設置了兩個工地寶,位于施工現場兩個進出口及七棟主樓分別設置了工地寶,用于收集工人進出場信息,確保全部信號覆蓋到位。并基于智能安全帽特點,制定實名制管理應用流程:
工人進場→錄入工人信息并發帽子→工人工作→信息收集→信息查看→工人退場退帽子→工資發放→系統注銷信息→退回的帽子分發給新進場工人。
同時制定了智能安全帽管理制度,確保安全帽運行機制長期有效。結合智能安全帽特點進行實名制管理及相應延伸應用管理。
通過信息錄入功能,讓每個安全帽對應一個生產工人,安全帽信息即該工人的名片。項目管理人員也可到現場隨機抽查工人信息是否與進場安全帽錄入信息相吻合。
通過安全帽人員定位功能,項目管理人員可實時查看現場各區域人員情況,人員異常滯留情況,發現有滯留信息及時到場進行查看,有效避免意外事故的發生,帶來極大的安全管理效益。
通過安全帽人員定位功能,可實時提供現場各樓棟各區域施工作業人員數量。根據施工現場生產情況查看相應的人員配置,如勞動力不滿足生產要求可及時進行調整。可節省項目對于勞務班組人員管理成本,便于項目高效地進行施工生產安排。
將安全帽的信息錄入和考勤功能,與農名工工資發放相結合。每月發放工資前將安全帽考勤信息打印出來,按出勤時間進行工資發放,避免勞務公司為增加工程款虛報和謊報的勞務費用。也確保工資能準確的發放到個人,百分百落實勞務實名制,避免惡意討薪,確保項目的信用評價,給項目帶來極大地隱形效益[3]。
通過智能安全帽快速錄入人員信息,并自動按工種生成花名冊,結合項目現場管理,對優秀的施工班組人員信息進行歸類登記,對存在惡劣行為的班組進行拉黑登記。可為后續項目施工人員應用提供可靠依據。
(1)通過智能安全帽結合視頻監控可實現安全管理可視化,為安全管理保駕護航;可實時查看現場各區域人員情況,人員異常滯留情況,可有效避免意外事故的發生,帶來的安全管理效益100萬元以上。
(2)通過智能安全帽可實現施工人員可視化。實時提供現場施工作業人員數量。可節省項目對于勞務班組人員管理成本,便于項目進施工生產安排,直接節省勞務專管管理成本30 萬元以上。
(3)通過智能安全帽考勤功能與農名工工資發放相結合,百分百落實勞務實名制,避免惡意討薪,確保項目的信用評價,帶來的隱形效益100 萬元以上。
(1)促進安全管理工作,降低項目安全管理風險,減少了隱形損失。
(2)實名制管理合格率提高,為工人的工資發放提供了有力依據。
(3)減少了勞務糾紛帶動了安全管理標準化,提高了安全管理水平。
(4)通過智能安全帽快速錄入人員信息,自動按工種生成花名冊,對優秀的施工班組人員信息進行歸類登記,并可設置勞務黑名單,可有效提高企業效益并避免企業損失。
本文通過智能安全帽在浦口項目的實際運用,研究了智能安全帽在實名制管理中的突出作用,并制定了規范的應用流程,主要的研究目的和成果已經實現。項目對應用智能安全帽提高現場工人實名制準確率有了比較充分的認識,掌握了提高現場實名率的控制要點,切實符合了國家關于實名制的政策要求,為后續同類項目應用積累了寶貴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