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軍
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是農業農村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東營市利津縣汀羅鎮人大聚焦“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緊緊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針,組織人大代表積極出謀劃策,為區域發展謀劃方向,創新發展模式。
一是組織代表下基層大調研。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要突破發展現代高效農業,必須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積極探索產業經營模式,實施優勢特色農業提質增效行動。立足現代農業“技術化、集約化、市場化”的基本特點,積極探索“龍頭企業+基地+農戶、公司+農戶、公司+基地+超市”等訂單農業經營模式和“農戶+企業、農戶+企業+政府”等生態旅游農業經營模式,積極發展適度經營。通過土地經營權流轉、股份合作、代耕代種、土地托管等多種方式,使農民“資料變資金,股權變股金”,加快發展土地流轉型、服務帶動型等多種形式規模經營,扎實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
二是扎實開展重點工作督查。不斷探索建立重點工作督查督辦制度,按照量化目標、及時督辦、重點督查、快速高效的原則,緊緊圍繞市、縣兩級中心工作和鎮黨委政府確定的重點工程和重點項目,主動參與推進、協調等工作,適時組織縣、鎮兩級人大代表對工程項目的推進情況進行重點督查。加大對農村社區建設的監督力度,多次組織代表參與到欣和家園建設的監督管理之中,圍繞建立健全民主決策機制、保證公眾知情權和參與度等提出建設性意見建議,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三是發揮代表領頭人作用。發揮人大代表中村主職干部作用,以黨支部書記作領頭人,帶好隊伍、抓住優勢,帶動產業發展,努力解決群眾反映的環境衛生等問題,以競技拉練形式,形成落后村每月比拼,快速改觀的氛圍,更快更好地建設生態宜居的生活環境。培育能人經濟。按照“樹典型、抓示范”的工作思路,選擇了一批基礎條件好、帶動面廣、積極性較高的農村能人,在信息、技術等方面提供幫助,引導“經濟能人”組建各類行業協會,提高農戶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增強了農副產品走俏市場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