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江 蘭茂霞
時代發展,社會對創新性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科教教育席卷而至,各種科教活動乘風進入校園,為培養中小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提高實踐能力提供了重要途徑。但想要成為中小學科技教師須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出眾的動手和動腦能力以及創新思維,可能犧牲大量的休息時間還不一定得到領導的重視,還得克服一些心理障礙。
盡管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科技教育在社會或者學校中的重視程度仍然不足,更多人看重的是占升學考試比較重的科目。要想成為科技輔導員,首先就要作好這種“可有可無”心理準備。不過,沒有三頭六臂,你也做不了這個工作。
科技活動要求學生要有較強的綜合素質,要了解項目相關的各方面知識,比如物理、化學、工程學、美學等,為能更好的為別人介紹自己的作品,學生需要掌握答辯技巧,訓練自己的表達能力等,作為科技教師必須要先學先知才能更好的指導學生,這對科技教師的理論知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8年我們在輔導學生制作智能書柜時,為了實現對書的檢測利用到了杠桿原理,把按鈕放在支點的位置能實現對重量較輕的書的檢測,在實現刷卡功能時,必須先了解射頻卡的原理,利用數學知識把識別到的信息轉換成特定的編碼,為了實現自動開關門,利用工程學進行柜門結構設計,要實現自動借閱圖書必須使用編程知識進行程序設計,在整體的外觀設計利用美學知識進行設計等。
科技活動的性質和涉及的知識結構決定輔導教師需要較強的動手動腦能力。2017年在輔導學生進行科技創新大賽作品設計時,學生提出想做一個智能窗戶,當時覺得這想法不錯,于是開始了實驗,在實驗過程中發現常見的滑軌的方式不利于安裝,安裝必須要改變已有窗戶的結構,為了方便安裝在已有的窗戶上,開始不斷的設想、驗證、再設想、再驗證……最后采用步進電機來完成了作品設計。這些經驗的積累顯得尤為重要,有了新的想法后可以很快思考得出初步的結論:是否可行,創新性、實用性怎樣等。這也是優秀科技教師的必經之路。
此外,思維還得活躍。2018年學生想做一個智能學習課桌時,他的想法是課桌有坐姿不正確提醒,燈光亮度自動調光,學習時智能提醒休息等功能,要判斷這些想法的創新性,首先根據自己的認識進行初步判斷創新性較強,但是通過網絡查詢和家具城的走訪發現很多功能都已有產品,不得不通過更改作品功能來增加產品的創新性。科技教師首先要有新的教學觀念,教學不能照搬常規的教學過程、方法、形式,需要不斷探究、尋求新的教學方法來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教學過程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進行試驗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