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翔

北京在幾天的調研之后,迅速推出了2020年新冠疫情之下對文化產業的支持政策。
雖然28條沒有直接提到和電競相關的扶持政策,但在后續的政策解讀中,主管領導趙磊針對電競給出了明確的回答:北京市會圍繞“電競北京2020系列活動”展開一些電競相關的活動。
騰訊電竟也把未來一屆王者榮耀冠軍杯的世界總決賽落戶到了北京。
北京一直以來都是出版和影視的重鎮,所以政策扶持的主要方向也是針對這兩個領域。相比于出版和影視這樣受影響大,恢復周期長的文化產業。
在這個特殊時期,電子競技更應該抓住整個文化市場的調整,發揮行業本身線上傳播能力強,跨地域參與的能力,成為新的重要的宣傳手段。
過去幾年,電子競技行業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線下活動上,與之相伴的是賽事越來越精美、體驗場景越來越多元,也可以說看上去更高大上了。
但實際上電子競技能夠在過去二十年里幾乎不借助任何扶持發展到今天擁有數以億計的觀眾,依靠的并不是線下活動的高大上,而是可以在線上持續提供給觀眾豐富的內容和文化交流。
“網友見面”是一個在電競語境里非常有意義的短語。很多曾經的電競愛好者,在浩方這樣的平臺上不斷競技交流之后,成了至交好友。在這個過程里電競是溝通和聯系他們的唯一紐帶。可能很多年之后,機緣巧合之下才會迎來一次見面的機會。
在被隔離,無法正常進行線下交流的時候,我們卻發現很多原本可以通過電競實現的交流并沒有變多,甚至還變少了,不少俱樂部的運營近乎停業,在困難的環境里,電競并沒有迅速地成為陪伴和慰藉。那些在研究怎么直播的高中老師,那些試著共同在線上參與一場活動的職場白領,相比于他們,電競人其實和互聯網有著更深的關聯。
雖然當初因為公平性、網絡穩定性等原因,電競從線上走到了線下。但在這個線下場景被迫缺席的特殊時期里,電子競技能不能在線上拿出足夠豐富的內容,承載足夠多的孤獨和情緒的釋放,其實并不是一個需要回過頭來重新思考的問題。
順著這個思路,在《北京日報》關于28條的報道里提到“大力發展‘文化+互聯網,明確新興業態、場景應用的主攻方向”,對于數以億計的電競觀眾來說,電子競技不僅僅只有體育競賽的屬性。
在特殊時期,電子競技同樣可以具備人文關懷;在接下來時間很長的恢復時期里,電子競技可以提供的優質內容、新興業態和應用場景,對電競從業者和有志于電競行業的人都是必須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無論是在受到的沖擊,還是本身文化產業的規模上,電競都不足以像影視、出版行業一樣得到直接的補貼和扶持。當傳統模式受到挑戰時,必然會有不愿意思變的團隊因此陷入困境。
然而在危機面前,大時代留給電子競技的機遇卻是前所未有的。這個時候不止要喊共抗疫情的口號,而是要關注那些雖然只是數字代碼,但無比真切的情感,讓電子競技成為他們在特殊時期的陪伴和慰藉。
因此,疫情其實敲響了“不要只關注或過分關注線下”的警鐘,逼迫所有的從業者重新思考線上線下兩條腿走路的問題。回到線上,去溝通每一個愛好者,聽他們的聲音,陪他們一起度過那些不能出門的夜晚,這才是電子競技的使命和機會。而不是在比賽被迫取消,俱樂部被迫停擺時什么都不做,等著特殊時期過去。
北京28條不僅僅是對文化產業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向我們展示了未來基于“文化+互聯網”這個大命題下的機會。對于電競業者來說,現在不是自怨自艾的時候,大時代下沒有人是不困難的,主動求新求變才是出路。

視頻內容引發粉絲共鳴的一幕
我們看到KPL已經啟動了線上賽計劃、LPL推出了百大經典戰役和公開訓練賽、杭州閃電隊宣布取消近幾周的主場賽事和令人動容的視頻、EDG俱樂部的線上培訓計劃……有變化,有自救,一定是要好過全行業停擺。如果特殊時期下,電競也跟著一起停擺,那疫情結束后,外界也不會對電子競技抱以更大的信心。
只要相信電子競技的本質,堅持去做,電競行業不需要信心,需要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