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巨
當今世界,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創新活力競相迸發。創新成為最鮮明的時代特色,成為決定一個國家未來發展的關鍵。依靠科技,依靠創新,通過科技創新的重大突破,提供新的經濟增長引擎。而科技創新的動力在于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因為對知識產權的保護能夠激發創新者的創新動力,激發其創新的熱情。為此,世界各國越來越重視科技創新,重視知識產權的保護,并紛紛把知識產權提升到了國家戰略高度,更加注重知識產權在發展戰略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
近年來,特別是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的構想以來,我國從切實增強服務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和經濟自主協調發展的角度出發,進一步強化了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觀念,中國要走向世界,要讓世界了解中國,就必須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只有用好用足知識產權法律,加強各類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切實降低維權成本和加大制裁力度,才能真正實現中國與世界各國合作共贏,才能保證統籌好國際國內兩個大局。
公證制度作為一種預防性法律制度,一直以來就是知識產權保護的有力工具。近年來,公證機構主要通過大量的保全證據公證服務于知識產權的維權,使權利人在知識產權受到侵害時能通過公證保全證據固定侵權行為,從而有效地維護自身的合法權利,從近年來涉及知識產權的侵權訴訟來看,幾乎90%以上都運用了公證保全證據。然而,當前公證對知識產權保護還主要作用于維權方面,而在知識產權形成、知識產權使用階段缺乏更多、更強、更大的作為。
按照《2014年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推進計劃》和《深入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兩份文件要求,建議積極拓展知識產權公證業務領域,加快構建完善的知識產權預防性保護機制。探索以公證的方式保管知識產權證據及相關證明材料,加強對證明知識產權在先使用,侵權等行為的保全證據公證工作。二〇一七年六月十六日,司法部、國家知識產權局聯合發布了《關于充分發揮公證職能作用,加強公證服務知識產權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公證機構要積極創造條件,加大服務力度,創新方式方法,推進公證服務知識產權保護,維護知識產權創新、創造、應用和保護的良好秩序,促進和保障我國知識產權事業健康發展,從這一通知的要求我們可以看出,公證不能只停留在知識產權保護的維權過程,而應更深入更全面地服務于知識產權保護的各個階段,為此,筆者在本文為知識產權保護的全方位服務提出一些粗淺的構想。
知識產權的類型多樣化,決定了分門別類是適應知識產權自身屬性和特點的必然要求,知識產權的權利類型包括著作權與鄰接權、專利權、植物新品種、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商標權、反不正當競爭等,其中,既有類似絕對權的權利,又有具有某種相對對應的應予保護的利益(例如反不正當競爭法通過禁止行為所體現的利益),既有純粹經濟性質的權利(例如專利權),又有兼具精神性質的權利(例如版權)。各類知識產權具有不同的特質也決定了在形成階段確認權利的不同要求,例如著作權、專利權的發表在先、商標權的使用在先、植物新品種的發現在先等是對各種類型知識產權確權的認定。在此之前,公證一般會采取保全書證、物證的方式,通過確認其發布時間來主張權利形成,而這種方式因傳統的公證業務模式存在程序復雜、成本較高、效率偏低的缺陷,導致公證在知識產權形成階段的服務缺失,很多權利人不愿也無法依賴公證來確認其發表的時間,從而宣誓權利。往往在后來因而產生各種權利爭議。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數據云、區塊鏈等技術手段逐漸開始進入公證運用,特別是區塊鏈技術和公證業務結合后,“存證”已成為便捷、快速且成本低的一種知識產權(特別是版權類知識產權)確權方式,區塊鏈作為一種分布式賬本的底層網絡技術,因其具有不可篡改、可追溯、在各個節點上共享、共管的特點,成為了公證存證的最好選擇,已逐漸成為區塊鏈進入公證領域的橋頭堡。當然,目前,區塊鏈技術在知識產權保護類公證中還剛剛開始運用,還有很多業務模式需要研究、開發,但畢竟互聯網技術的運用已為公證更好的服務于知識產權形成階段帶來了曙光。
在權利人的技術研發,技術改進等活動中,公證機構要積極介入,提供各種類型的公證服務,例如對研發過程階段性成果的先行證據保全,成品、半成品的物證保全,對于研發階段防泄露,防糾紛的公證法律意見書等。在知識產權的創造、形成階段,公證機構還可以通過辦理研發人員保密協議公證,委托研發和委托設計的委托協議公證等方式積極介入知識產權的形成,創造階段。
知識產權在形成后最重要的是盡快地投入應用,專利的應
用能提高生產力,有些發明專利的應用甚至可能帶來一次新的技術革命,帶來一個新的時代。
但是,知識產權的使用階段也是最易埋下糾紛,爭議的階段,類似絕對權的知識產權類型,知識產權的使用,有權利人自用和許可使用方式,許可使用又分為一般許可使用和獨占許可使用。而許可使用,是通過權利人與使用人簽訂許可使用協議的方式來實現知識產權使用權的讓渡,知識產權權利人還可以通過轉讓和贈與的方式實現知識產權權利的流轉,而這些過程,公證機構通過各種公證服務方式的介入,能有效地保障知識產權的正常流轉,特別是對許可協議、轉讓協議、贈與協議的公證,一方面通過公證人對協議的全面審查,有效地避免了因協議缺陷而導致的爭議隱患,另一方面因公證的證據效力,保證了交易雙方履行義務的責任感,因而經過公證的知識產權流轉基本上能順利進行。而現階段個別知識產權類型以單方聲明的方式來實現流轉有可能存在爭議的隱患。因為畢竟知識產權流轉和其他交易一樣涉及到雙方的權利,義務,隨著互聯網在公證業務的廣泛應用,未來知識產權的流轉過程權利人和權利繼受人一定會選擇更全面、完善的公證服務方式。
另外,知識產權因權利人的消亡所產生的繼承,也是公證機構大有可為的領域。知識產權的財產屬性使其作為一種財產權受繼承法的保護,而確認權利的繼受者是公證的法定業務,也是公證機構傳統繼承公證業務的延伸。
知識產權在運用過程中往往會出現未經權利人許可而使用權利人知識產權的侵權行為,權利人為維護自身的知識產權權利會積極主動地采取一系列維權方式,而無論何種維權方式,對侵權行為的證據固定是一切的關鍵,侵權行為因其隱蔽性,易滅失的原因往往難以取得有效證據,而保全證據公證是解決這一難題的最好方式。一直以來,公證機構出具的保全證據公證書為知識產權維權提供了有效的保障,讓侵犯知識產權的侵權主體和侵權行為無所遁形。公證機構通過保全行為、物證、書證、電子證據等各種保全證據的方式固定了侵權證據,讓權利人能使用公證書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未來在保全侵權證據的公證業務方面,公證機構應有更多、更完善的思考。一方面,要進一步完善公證書,讓保全證據公證書成為證據的說明書,將知識產權權利證據、侵權行為、事實證據、侵權人主體證據以各種證據類型在一份公證書中展示出來,讓裁判者從一份公證書就能明確地知悉權利主體、侵權事實、行為,侵權者;另一方面,進一步創新辦證模式使用互聯網技術辦理公證,解決傳統公證模式可能出現的效率低、成本高的問題,以及侵權人在熟悉了公證模式后有效地隱藏侵權事實的問題。公證在知識產權保護領域大有可為,公證機構應充分發揮公證服務的優勢全方位地服務于知識產權保護的各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