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2日,由海口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國航空工業文化中心支持,海口市商務局、海口國際投資促進局、海口江東新區管理局和中航出版傳媒有限責任公司共同承辦的自貿港臨空產業線上招商洽談會在海口市舉行。
海口市人民政府副市長王磊和有關市直部門負責人,以及來自國內外商務航空和通航產業制造企業、金融、運營公司、維修企業、科研機構等40余家單位的負責人參加了本次會議,包括德事隆航空、空客直升機、達索航空、建信租賃、中國民航飛行學院、航天科工三〇二所、北京飛機維修等知名公司或機構。

與會人員就海口臨空產業發展優勢、政策措施、合作事項等進行探討并提出多項建議。此次洽談會,是海口超常規推動招商的重要舉措之一,將進一步激發發展活力,做大做強海口市航空產業,助力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
在自貿港臨空產業線上招商洽談會現場,海口開展“屏對屏”“線連線”不見面招商。海口江東新區管理局和海航航空技術相關負責人先后介紹海口臨空產業園和美蘭機場一站式維修基地的規劃和建設情況。
據悉,以美蘭國際機場為核心的臨空經濟區,是海口江東新區“一港雙心”中的“大空港”引擎,是產業集聚發展的重要陣地。重點發展“大物流、大航服、大保障、新消費與新商展”功能,推動自貿物流、跨境電商、飛機維修、航空總部、航空金融、會展貿易、市場交易、新興消費等產業發展。
“和其他地區相比,海南自由貿易港有什么特色?”“海口發展通航旅游業務的環境如何?”“海口目前有哪些吸引高科技人才創業的政策?”洽談會上,行業專家和企事業單位代表,就各自關心的問題,與海口市及海南省有關部門開展“云對話”。
“海口具有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和獨特的區位優勢,我想了解目前海口發展通航旅游業務的環境如何?”視頻另一端,中國航協通用航空分會總干事王霞提到自己最感興趣的問題。對此,海口市旅文局副局長張昆榮進行了詳細解答。
近年來,海口深入挖掘自身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通航產業,隨著海口水上飛機空中游覽觀光航線開通、海口甲子通航機場相繼建成等,進一步豐富了海口市旅游品牌和提升城市形象。
疫情防控特殊時期,線上洽談會的形式,令參會代表紛紛感到別開生面、耳目一新。
“洽談會體現了海口方面主動有為、開拓進取的精神,展現了海口作為改革開放前沿陣地的風貌,值得各方學習,并讓航空業各界感受到了海口市發展航空產業的決心,以及自貿港建設將給我國航空產業發展帶來新的重大歷史機遇。”中國航空工業文化中心主任蔡二雨表示。
“和以往的招商活動不同,除了是線上進行之外,我們邀請了海口市旅文局、教育局、科工信局等相關部門負責人,針對企業感興趣的問題進行了一對一的回應,讓企業更加了解海口的環境優勢。”海口國際投資促進局投資促進一部副部長劉丹介紹,作為全市招商專業部門,該局將繼續秉承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思路,策劃一系列招商活動,推動更多的創新型企業和高層次人才到海口創新創業。
活動最后還預告了近期海口市產業招商活動。洽談會主持人海口國際投資促進局負責人陳量子表示,海口市將于6月12日舉辦自貿港臨空產業招商推介會暨中國(海口)商務航空產業發展論壇。
據了解,海口將持續加快培育發展以旅游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三大領域”為支撐的開放型生態型服務型產業體系,并出臺相關扶持政策,這些舉措將對飛機研發生產、飛機和航材進出口貿易、航空金融、航空維修、通航運營等產業在海口的落地帶來巨大的吸引力。
美蘭空港一站式飛機維修基地項目主要內容是:以MRO業務為核心,在MRO業務基礎上,以打造綜合性服務的一站式飛機維修服務基地目標為導向,布局其他飛機維修子業務。
項目由海口空港飛機維修工程有限公司出資投建,該公司為海南省國有控股公司,由海南新創工業信息產業投資基金、海口市城建集團有限公司和海航基礎設施投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合資設立。項目擬搶抓海南自貿港航空產業發展機遇,筑巢引鳳,打造背靠大陸腹地,面向印度洋、太平洋,服務全球航空公司的國際飛機維修服務平臺。
機體大修機庫的大廳總體跨度約165米,進深約120米,附樓長約165米,寬約30米,地上三層,總建筑面積超過35500平方米。預計建成后該機體大修機庫可同時滿足2架A350-900級別寬體客機以及4架A321級別窄體客機同時進行機體大修工作。
國際航材存儲交易中心在滿足本基地航材保障的同時,也是整個園區的航材存儲、航材保稅、航材共享、航材交易中心,是一個面向印度洋、太平洋的開放性的航材周轉平臺。
該中心分為A、B兩座主體,局部四層,總建筑面積約11800平方米。A庫內設有設有保稅航材區、立體貨架存儲區、航材交易區等;B庫具備大件航材存儲區、立體庫存儲區、穿梭貨架存儲區等,總建筑面積約2620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