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良杰



摘 要:傳統書畫文物保護修復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因受人們認知水平和科技手段的制約,其保護修復的理念、技藝及效果評估必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隨著文物保護修復實踐的不斷深入,人們逐漸意識到書畫文物保護修復是為了保護文物的價值。在此理念指導下,充分運用現代科技分析和檢測手段,科學化書畫文物保護修復的每一步操作,使書畫保護修復技藝更加嚴謹、規范。
關鍵詞:書畫文物保護修復理念及技藝;分析檢測;效果評估
1 引言
物質文化遺產是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文物。它承載著文化發展過程中的核心基因,是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治理體系、宇宙觀及核心價值觀三者相互作用下的產物,也是不同時代各民族在其核心價值觀約束下形成的行為處事方式的物化表現。這就導致東西方文物無論是材質上還是風格上,都有很大的差異;同樣,東西方的文物保護修復理念和技藝也有很大區別。國際上通用的修復憲章、公約雖然早在20世紀就已形成,但大多是依據西方文物特點制定的。中國書畫文物是典型具有東方特色的物質文化遺產,其保護修復技術也有悠久的歷史,但卻始終沒有一套完全適合其自身特點的完整理論體系和嚴謹規范的操作步驟。隨著書畫文物保護修復實踐的深入,東西方文物修復理念不斷碰撞,書畫文物保護修復師逐漸認識到“書畫保護修復就是保護書畫文物的價值”。因此,現代書畫文物保護修復既需要繼承古代書畫裝裱修復技藝,又必須參考國際通行的文物保護修復的原則。
2 中國傳統書畫文物保護理念及西方文物保護原則
中國傳統書畫文物修復最早由古董商人和書畫愛好者的購買需求而產生,與重視文物的原真性相比,更重視恢復書畫文物整體上的無欠缺性,這就造成傳統書畫修復以隱匿文物的殘損狀況為指導思想,以恢復文物的完整性和氣韻之美為目的。傳統書畫修復技術包含去污、揭背、補殘、全色四道主要工序,清洗去污、配紙做舊、補齊殘缺、全色接筆等一系列手法也應運而生,這些操作對書畫文物的“干預”都是全面又直接的。傳統書畫修復工作要求選取與原文物完全相同的工藝和材料,甚至在修復畫面殘缺處必須接筆且做到“四面光”,讓人看不出任何破綻,給觀賞者一種完整美的享受,如此更符合當時人們的審美品位。
西方文物保護修復比較側重對古代藝術品的研究和保護及對文化遺產藝術價值的認知,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建立起一套相對科學的文物保護修復的理論體系與技術方法。“一件藝術品,我們必須要思考它要傳達給未來什么東西。只要想到這一點,我們在實施修復之前,就會被迫地對這件藝術品到底是什么意思進行再認識。通過這件藝術品的物質面和該藝術品所具有的兩極性即美學性價值、歷史性價值來進行再認識?!比觥げ继m迪(Cesare Blandi)的理論:藝術品具有“雙重二元性”,即“物質面和圖像面”與“美學價值和歷史價值”。
現代修復理論是從三條原則出發的,即可逆性修復原則、可識別性修復原則和最小干預性修復原則,提倡預防性修復。這些理論已經逐漸被我們接受,有一些已經開始應用到文物保護修復中。如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相關的修復標準、規范也在制訂中。
3 現代書畫文物保護修復理念及技術路線
針對傳統書畫文物修復中的過度修復以求以“假”亂真的現象,現代書畫文物保護修復從最基本的訴求出發,即保護書畫文物的價值,讓傳統修復技藝與西方文物保護修復的理念盡可能趨同存異,尊重傳統裝裱修復技藝,在充分汲取傳統書畫裝裱修復養分的基礎上,又納入國際通行的文物修復與保護原則。
首先,重視書畫文物的預防性保護,即通過控制和改善書畫文物的保管、展陳環境,創造“穩定、潔凈”的保存環境,達到“治未病”、為文物“延年益壽”的目的。書畫文物的老化變質是材料自身與外界共同作用的結果。紙張纖維的老化是根本因素,即內因;而環境條件是外因。因此,我們要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措施。國家文物局制定的《博物館藏品保存環境試行規范》指出:建議書畫保存環境溫度為20攝氏度、相對濕度為50%~60%,其中環境溫度日較差不得高于2~5攝氏度,環境相對濕度日波動值不得大于5%。同時,建議書畫收藏或展示場所應當與其最初保管地的氣候環境相近,并保持穩定。
其次,如若書畫文物受損到了必須“進醫院”的地步,也應遵循以下原則。一是可逆性原則。書畫文物作為歷史實物遺存,隨著時間的流逝,需要不斷地修復和保養。應優先采用經實踐證明且得到廣泛認可的可逆修復材料和技藝,任何修復行為都應為以后的修復和研究留有余地,為后人彌補改善甚至替代當今技術的不足提供可能的空間。二是可識別性原則?,F代書畫文物保護修復相較于傳統修復而言,最大的區別就在于“可識別”。傳統修復追求文物修復后的無欠缺性完整美,但可識別修復要求書畫文物修復后“遠看一致,近看有別”。三是最小干預原則。在書畫文物保護修復中,應以最小干預、防止病害進一步蔓延劣化、延長文物保存壽命為主要目標,采取的修復技術應該根據實際需要控制在最小限度和范圍,不得過度修復。例如,不過度清洗、少量修補就能解決的破損不必揭裱修復,即在綜合考慮書畫文物的價值、破損程度及裝裱續存性的基礎上,優先利用能夠延續書畫文物主要價值的最基礎的修復方法,其意義在于保留書畫文物研究的原真性。
在現代書畫文物保護修復理念的指導下,針對傳統書畫修復地域分隔、師傳徒技藝、經驗化、科技含量不足等問題,修復師將現代分析、檢測技術充分運用到書畫文物保護修復過程中,形成一套更科學完善的書畫修復方法。總技術路線如圖1所示,修復人員根據書畫文物的實際情況確定是保留原裱或還舊處理或重新裝裱修復,每種修復方式也有其相應的技術路線,分別如圖2、圖3、圖4所示。
4 現代書畫文物保護修復常用的分析技術及評估方法
現代分析技術在書畫文物修復中已得到廣泛的應用,可使修復選用材料更嚴謹,去除文物病害更有針對性,紙張染色更科學。例如,對比畫芯與補料,通過纖維儀和紅外光譜(FT-IR)判斷紙張纖維,再挑選同樣纖維的紙張染色后作為修復配紙;通過視頻顯微鏡和掃描電鏡能譜(SEM-EDS)對紙張填料及污染物進行分析,依據分析結果選用相應的去除污漬的方法。再比如,對于畫面中不同色彩所用顏料的鑒定,主要采用視頻顯微鏡、掃描電鏡能譜(SEM-EDS)和顯微拉曼(Raman)光譜三種分析手段。先通過視頻顯微鏡觀察顏料厚薄程度,根據掃描電鏡能譜判斷顏料所含元素,推斷該顏料為何種化合物,再結合顯微激光拉曼對顏料的測試對比該顏料標準拉曼光譜圖,準確測定繪畫所用顏料,并在修復中采用同樣的顏料在需要全色接筆的地方進行修復。這里值得一提的是,對畫面進行接筆前需分析原畫作的筆路和畫風特點,有據可依的可考慮接筆,無據可查的不得接筆。具體分析項目和方法如表1所示。
為檢測書畫文物保護修復后的病害消除情況,確保修復效果,同時驗證整個操作過程的規范性與科學性,需進行效果評估。效果評估也是整個保護修復過程中的重要一項,主要分為專家評估和檢測評估。專家評估主要是由書畫裝裱修復大師及相關專家從細、凈、軟、平、美、雅這六個方面考量,如工藝是否精細、用料是否優良、畫面是否整潔、色彩是否協調、厚薄柔軟是否適中等。檢測評估采用無損分析技術、pH值檢測、光澤度及厚度檢測,主要采用隨機多點測試;色差儀針對紙張染色及全色作色差對比,ΔE表示總色差的數值大小,要達到“遠看一致,近看有別”的要求,ΔE最大不得超過4.0。通過對比書畫文物保護修復前后的檢測數據,判斷書畫文物保護修復是否科學。
一件書畫文物,從藝術角度,我們可以窺得當時的審美水平和創作者的個人風格;從科技角度,可以研究那個時代的造紙技術和顏料獲取方式;從工藝的角度,能夠推斷當時錦、帛、絲綢等紡織品的織造工藝和裝裱技藝的發展水平。每件書畫文物都是在當時的科技水平下,創作者按照自己的藝術審美以及現有的工藝水平創造出來的,具有很高的文化內涵和歷史、藝術、科技價值。因此,書畫文物的保護修復應嚴格遵守三項原則,力求最大限度地保護其價值。書畫文物保護修復自始至終是一個批判的過程。我們在保護修復過程中不斷地評論和總結前人的工作,分析由于歷史時代和科技水平的局限性而造成的缺陷,在沿用傳統方法的同時,摒棄一些錯誤的觀念和技術,并把現代的先進技術和我們現在認為合理的改進方法運用其中。如此一代一代批判地繼承下去,書畫文物保護修復才能不斷成熟、完善。
參考文獻
[1]郭宏.論文物保護科學研究的內容與方法[J].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2003(3).
[2]馬里奧·米凱利,詹長法主.文物保護與修復的問題[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3] 陸壽麟.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在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第五次學術年會上的講話[C]//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故宮博物院文保科技部.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第五次年會論文集.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
[4]南京博物院.中國書畫文物修復導則[M].上海:譯林出版社,2017:69.
[5]王世仁.為保存歷史而保護文物—美國的文物保護理念[J].世界建筑,2001(1).
[6] 李濤.文物保護與修復理念的沿革及對當今文物修復技藝的影響—《晚清八言聯》修復實例[J].博物院,2018(2).
[7] 周明霞,周世玉.現代科技在古舊書畫傳統修復中的作用[J].文物修復與研究,20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