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慧華
隨著手機影像系統的發展,旗艦手機基本都搭載了三攝、四攝方案,覆蓋焦段全面,具備夜景、超廣角、超高清、遠攝變焦等功能。有的機型講究平衡,有的機型追求高像素,有的機型變焦倍數高,有的機型拍攝的夜景更美,各有各的優勢。在選購手機時,消費者需要切合自己常用的拍攝場景來選擇。為此,我們挑選了6款旗艦手機,綜合體驗它們各自的優勢,為消費者選購提供參考。
構建新的影像系統
近年來,旗艦手機影像系統的配置越來越高,也越來越追求綜合實力。除了廣角主攝之外,超廣角攝像頭、長焦從像攝像頭幾乎成了標配,多顆攝像頭之間不僅成像風格統一,還加強了合作,在變焦、虛化等方面相互協作。在此次體驗中,我們選取了iPhone 1l Pro Max作為基準參照,與熱門的A機型、B機型、C機型、D機型、E機型進行對比。
從參數上看,旗艦手機一般都在廣角端和長焦端搭載雙OIS光學防抖功能,確保成像穩定;主攝像頭追求大尺寸、大光圈、高像素,只有iPhone 11 Pro Max和B機型的主攝像頭還停留在1200萬像素級別;超廣角攝像頭的配置也很豪華,有的提升到和主攝相同的級別,甚至配備了和上代機型主攝相同的CMOS。變焦倍數上,有的通過攝像頭硬件實現2X光學變焦、5X光學變焦,有的通過長焦鏡頭和主攝像頭協作裁切實現3X、10X混合變焦,有的數字變焦倍數達到了60X。此外,還有3款機型配備了第4顆攝像頭,或以ToF攝像頭、人像鏡頭實現更好的虛化效果,或搭載濾光攝像頭優化色彩風格。
多個攝像頭之間進行裁切融合、接力變焦,就要將不同攝像頭拍攝的畫面通過算法進行精確的重疊,雖然Al算法會考慮不同攝像頭之間的位置差異,在融合的時候進行平移和修正。但如果兩顆攝像頭的距離太遠,無疑會有許多部分無法重合,最終生成的圖像或者局部畫質下降,或者取景區域縮水。為了避免這種問題,旗艦手機往往會根據需要對攝像模組進行排列設計,讓需要協作的攝像頭盡量靠近。有的手機的超廣角攝像頭、主攝像頭和長焦鏡頭兩兩融合變焦,那么將攝像頭排成一列,主攝位于中間就能較好地解決問題;有的手機融合變焦的邏輯更復雜一些,涉及更多攝像頭之間的聯用,采用矩形或三角形排布會更適當一些。
值得一提的是,從規格表中我們還可以看到旗艦手機的CMOS幾乎已被索尼占領,只有少數機型使用了三星、豪威的傳感器。特別是A機型定制的IMX700、iPhone定制的IMX503,這些深度定制的產品在為索尼提供不小利潤的同時,也在消費者心中強化了索尼CMOS的地位。
超高清模式體驗
前面說到旗艦手機的主攝像頭像素越來越高,在默認模式下它們常常通過像素4合1技術將小像素合并成大像素,提升CMOS的感光能力,輸出高畫質的照片,也設有超高清模式輸出高解析力的照片。之前我們在評測單款機型時,就常常對比默認模式和超高清模式之間的差異,在光線充足的情況下,超高清模式的畫質不會比默認模式差很多,解析力提升十分明顯,在日間拍攝時無疑有不錯的優勢。
在此次體驗的6款機型中,作為參照的iPhone 11 Pro Max不具備超高清模式,而是以默認模式拍攝,其余機型則切換成超高清模式拍攝。我們通過三腳架固定機身,選取高樓樓頂處為對焦點,關閉HDR進行拍攝。對于一部分需要將照片打印成大海報的用戶來說,局部細節尤為重要,如果解析力不夠強行拉伸的話很容易出現“馬賽克”。所以在這個環節里,我們將拍攝所得的原圖中截取大小相近的區域進行對比。
首先在原片的曝光方面,iPhone 11Pro Max和E機型可以說是6款機型中的標桿,曝光很準確,能夠勾勒出藍天白云,向陽的建筑沒有出現過曝,右側大樓墻面又不會過暗。B機型和C機型的畫面亮度稍微降低了一些,C機型的右側大樓略微欠曝,丟失了一些細節。A機型的曝光更低一些,D機型整個畫面略顯暗淡,晴朗的天氣里顯得有些沉悶。
細節方面,在iPhone 11 Pro Max的樣張中,樓頂向陽面的出風口細節丟失明顯,噪點較多;暗處的窗子能看到一些細節,不會漆黑一片。A機型的超高清模式中,建筑墻體細節有了很明顯的提升,樓頂向陽面的出風口柵欄清晰可辨,墻面線條更加明銳,暗部窗子的細節不多。B機型的超高清模式通過長焦鏡頭實現,依然保持著和主攝一樣的明快風格,在有足夠的細節下畫面沒有明顯的涂抹感,建筑線條相對A機型更加銳利,出風口柵欄保留了足夠的細節。C機型在這一環節的表現不是很好,相對其自動模式而言,超高清模式并沒有明顯地提升畫面的細節,建筑墻體和出風口柵欄有較多的噪點。D機型以1.08億像素主攝在這一環節中獲得出色的表現,超高清模式下細節十分豐富,出風口柵欄清晰可辨,建筑墻體線條明朗銳利,就連暗部的窗子也保留了不錯的細節。同樣采用IMX689主攝的E機型顯然經過了一番調校,畫面亮度比C機型提升了一大截,建筑線條更銳利一些,解析力方面已經和B機型的6400萬像素相當。
就超高清模式的解析力來看,我們為6款機型進行一番排序,像素最高的D機型細節豐富,沒有明顯噪點,B機型E機型緊隨其后,A機型稍遜一籌,C機型只比不具備超高清模式的iPhone 11 Pro Max略強一點。
超廣角模式
旗艦手機的超廣角鏡頭越來越重要,它不僅可以用來拍攝大場景、多人合影,也可以與主攝協作彌補邊緣畫質,此外部分具備AF自動對焦功能的超廣角鏡頭還可以拍攝微距照片。啟用手機的超廣角功能,一般需要視情況開啟畸變矯正功能,防止畫面邊緣出現變形扭曲。在這一環節中,我們主要考察6款機型關閉HDR、開啟矯正功能后的超廣角模式中,視角是否有明顯差異,畫面邊緣修正是否出色。
iPhone 11 Pro Max在超廣角模式下會自動開啟矯正功能(沒有關閉選項),與其他機型對比來看,它的視角最大,邊緣修正不夠好,右側邊緣欄桿依然有比較明顯的彎曲。A機型的超廣角經過矯正后,可能是為了裁切掉明顯變形的區域,畫面視角明顯變小,矯正效果自然也比較突出了,僅有輕微的變形。B機型矯正后的視角僅次于iPhone 11 Pro Max,矯正效果是6款手機中最出色的,同時曝光準確,層次分明,藍色的天空也有了更多細節。剩下的三款機型在經過矯正后,視角范圍沒有明顯差異,略小于B機型,其中C機型和D機型的畫面邊緣沒有明顯變形,而E機型的右側邊緣欄桿還是存在輕微的彎曲。
光學變焦、混合變焦和數字變焦
在長焦鏡頭方面,旗艦機型的搭配表現出多樣化,有的依然保留著過去的人像鏡頭,通過人像鏡頭實現2X光學變焦;有的配備了長焦鏡頭,和主攝裁切后的畫面融合實現3X或10X混合變焦;有的則充分發揮潛望式長焦鏡頭的優勢實現5X光學變焦。各個機型的數字變焦能力也各不相同,較差的iPhone 11 Pro Max只能進行10X數字變焦,較強的C機型則可以實現60X數字變焦。這一環節中,我們根據6款機型相機默認的變焦倍數進行分別對比。這里我們也注意到,C機型相機界面設置有2X、5X、10X變焦按鈕和最高60X調節條,比其他機型的調節設定更豐富,在切換焦段時顯得更加方便。
2X變焦
具備2X變焦按鈕的3款機型中,iPhone 11 Pro Max和D機型均屬于光學變焦,而C機型則是采用混合變焦。我們將照片以原始尺寸顯示,截取其中20cm×15cm的局部進行對比。iPhone11 Pro Max照片的細節損失較少,樓頂的欄桿比較分明;同樣采用光學變焦的D機型也保留了較多細節,欄桿也很清晰,墻體線條銳利;C機型混合變焦后丟失了一部分細節,樓頂的欄桿和大字都稍顯模糊。
3X變焦
B機型和E機型的3X變焦都是通過長焦鏡頭和主攝協作而得,成像風格上,B機型略顯昏沉,而E機型相對明快一些。對比原始尺寸顯示的20cmx15cm區域細節可以看到,在硬件上不占優勢(實際輸出800萬像素)的E機型通過優化,延長曝光時間( l/553s)、提升ISO(1OO),獲得了充足的進光量,細節保留也更多;B機型(實際輸出1200萬像素)的曝光時間為1/861s,ISO為25,畫面涂抹感相對明顯一些,欄桿的細節丟失較多。
5X變焦
擁有潛望式長焦鏡頭的A機型和C機型可以實現5X光學變焦,而D機型也能夠實現5X混合變焦。在這一焦段上,A機型和C機型可謂棋逢對手,兩者的細節都十分豐富,樓頂的欄桿和字牌都看得很清晰。通過三腳架固定的D機型在面對較大倍數變焦時出現虛焦的問題,同時由于采用的是混合變焦,丟失了部分細節,墻面有輕微的涂抹感。
10X變焦
在這個焦段,iPhone 11 Pro Max已經采用數字變焦,細節丟失明顯,樓頂欄桿比較模糊,而墻面也有明顯噪點。A機型、B機型和C機型則采用混合變焦,其中A機型和C機型的潛望式長焦鏡頭依然發揮著自身的優勢,從5X光學變焦切換到10X混合變焦并沒有丟失太多細節,欄桿依然很清晰,墻面沒有明顯的涂抹感;B機型的畫面進光量進一步下降,樓頂欄桿還算清晰,但墻面的噪點明顯增加。
30X/50X/60X數字變焦
5款Android旗艦機型的最高數字變焦倍數各不相同,但嚴格來說,在這么大的變焦倍數下,輸出的照片已經沒有畫質和美感可言,畫面都有明顯的噪點和涂抹感。采用潛望式長焦鏡頭的A機型和C機型還可以比較容易地辨認出“財富”二字,僅進行30X數字變焦的B機型和E機型因倍數不高也將就能用。進行50X數字變焦的D機型即便使用三腳架固定,也很容易因輕微的抖動而“糊片”,畫面精度較低。D機型切換成超高清模式拍攝,原始尺寸顯示下的局部細節反而不錯,相當于B機型和E機型的30X數字變焦。從6款機型的變焦對比環節來看,光學變焦效果優于超高像素裁切,超高像素裁切優于混合變焦,至于更高倍數的數字變焦僅作應急之用。
超級夜景模式
對于年輕用戶來說,超級夜景模式是很常用的拍攝功能。它通過Al算法將連續拍攝的多幀照片進行合成,不僅考量著攝像頭的能力,還要看Al算法的優化。在默認模式下,iPhone 11 Pro Max、A機型的進光量不足,暗部細節丟失較多,樓頂的燈牌又略微過曝;D機型比A機型稍微提升了畫面亮度,暗部細節多了一些;B機型、C機型和E機型的曝光都很準確,保留很多暗部細節,其中C機型更出色一些,還略微抑制了亮部過曝;D機型自動模式下出現明顯過曝。
切換成超級夜景模式后,iPhone 11 Pro Max略微抑制了燈牌產生的眩光,但畫面亮度沒有提升;A機型明顯提升了進光量,暗部細節得到了改善,燈牌過曝得到一些改善;B機型略微提升了畫面亮度,暗部細節更多,同時也略微抑制了燈牌的過曝問題;C機型的進光量更加充足了,但燈牌出現了光暈;D機型適當地提升了不夠明亮的畫面,燈牌過曝問題也得到了很好的修復,同時保留了較多亮部和暗部細節;E機型有效提升了畫面亮度,也加重了燈牌的過曝。
從實際體驗來看,各品牌的多幀合成算法有好有差。比如iPhone 11 Pro Max的超級夜景模式在有足夠光源的情況下并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改善效果不明顯;C機型和E機型在使用超級夜景模式后雖然能夠增加暗部細節,但容易出現亮部過曝問題;A機型、B機型和D機型的夜景算法相對來說更好一些,暗部、亮部細節都得到很好的保留。
寫在最后
經過多個日常場景的拍攝體驗后,我們可以看到旗艦機型的影像系統正在全面均衡地提升,也有著各自的特長和優勢。iPhone 11 Pro Max的三顆攝像頭成像風格統一,雖然缺乏高倍變焦能力,夜景模式效果一般,但在光線充足的場景下表現還行。擁有潛望式變焦鏡頭的A機型和C機型實現了全焦段覆蓋,即便在最高倍數的數字變焦下也能充當望遠鏡,愛好旅行的用戶選擇搭載潛望式鏡頭的機型肯定不會錯。B機型在超廣角拍攝和夜景拍攝中都有不俗的表現,對于喜歡社交和夜生活的年輕人來說很有吸引力。依靠1.08億像素主攝和深度優化的夜景算法,D機型既有強悍的解析力,又能拍攝討人喜歡的夜景,白天黑夜都有用武之地,長焦拍攝時也有不錯的表現,實力比較均衡,可以說是一款普遍適用的拍照旗艦。E機型在超高清模式和3X混合變焦中表現出色,其他方面則中規中矩,同樣是一款注重均衡的“水桶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