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羽
隨著生態文明建設在全國范圍內如火如荼展開,各地美麗鄉村紛紛涌現。如何將保護良好生態與發展鄉村產業結合起來,南京江寧旅游產業集團依托生態資源稟賦,打造鄉村旅游名片,走出了一條“點綠成金”的新路。

江寧旅游產業集團參與建設的黃龍峴金陵茶文化旅游村鳥瞰圖
江寧旅游產業集團成立于2017年3月,作為統籌推動全域旅游資源開發運作、一體化發展的綜合性國企集團,主要從事南京市江寧區內旅游基礎設施投資建設、旅游服務、旅游產品和商品的開發及銷售、旅游商業地產開發等業務,已形成民宿餐飲、休閑旅游、文化創意、汽車租賃、生態農業等產業板塊。該集團有9個部門,13家控股公司,2家參股公司,還牽頭成立了江寧區文化產業聯合會、江寧區民宿發展促進會等行業組織。
江寧旅游產業集團作為江寧美麗鄉村、田園綜合體、特色田園鄉村等建設進程的主力軍、排頭兵,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二十字”總要求,參與了江寧全域旅游創建的全過程,成功打造了黃龍峴茶文化小鎮、龍鄉雙范精品民宿村、云水澗文化展示中心、溪田田園綜合體、金陵水鄉錢家渡等一批鄉村旅游金名片。
截至目前,共建成鄉村旅游道路165公里,建設國家級田園綜合體試點1個、省級特色田園鄉村試點村莊1個、鄉村旅游特色村莊5個、旅游驛站16個,打造出了一批沉淀江寧味道、鐫刻江寧記憶、凸顯江寧特色的鄉村建設新品牌,走出了一條“集體經濟強、村民收入高、鄉村產業旺、社會效益好”的鄉村振興之路,較好地詮釋了國資主導投資建設的“小撬動”,來助推江寧美麗鄉村建設發展“大繁榮”的新模式。
江寧旅游產業集團在推進美麗鄉村示范片區建設中,依托獨特的生態資源稟賦,聯合當地街道和社區對村莊進行整體開發打造,通過國資注入、街企合作,有效盤活集體資產,帶動群眾創業就業,促進農民致富增收,走出了一條綠色和可持續的生態文明發展之路。
自2017年以來,該集團新增旅游服務點57個,累計接待游客390萬人次,政務考察1200余次,累計獲得“中國美麗鄉村百佳范例”等國家級榮譽6項、“江蘇省五星級鄉村旅游區”等省級榮譽26項、市級榮譽31項、區級榮譽59項。

錢家渡村村民將房屋交與專門的酒店運營公司做民宿和餐飲等,來實現資產增值。
江寧旅游產業集團將解決實際問題與夯實工作基礎有機統一起來,從基礎支撐、生態修復等多個方面入手,整體推進、綜合施策,在項目選擇和產業開發上堅守生態紅線,在有效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持續積累生態“紅利”。累計完成環境整治40萬平方米,新增污水處理設施35個、新增綠化面積50萬平方米、改造高標準農田1800畝、河道清淤13000米、新增造林面積4100畝,全力打造顯山露水、添綠增彩的生態空間,使得天藍、水清、村美成為常態。
自參與美麗鄉村建設起,集團始終致力于充分彰顯村莊原有生態肌理、山水基底和環境優勢,凸顯江寧區的鄉土氣息和田園意境。
一是實施“生態旅游綠道工程”,先后在江寧西部、中部片區實施了“生態旅游綠道工程”,僅在西部片區就建設了總里程約100公里的美麗鄉村循環線和45公里自行車專用道,串聯起了牛首山、銀杏湖、黃龍峴、石塘竹海等多個旅游景點以及14家驛站。
二是實施“村莊人居環境改善工程”,重點展開農村廁所、污水、垃圾“三大革命”,突出鄉間小路、景觀小品、小型池塘和小微菜園“四小實事”的建設,全面改善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最終實現“村村是花園、處處是景區、個個創業者、人人富裕戶、家家好風尚”的藍圖愿景。2019年7月啟動建設秣陵、江寧、湖熟、橫溪、麒麟共5個街道、71個社區、653個村莊的環境整治,先后建成生活污水處理系統、生態停車場、旅游公共廁所等一系列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改善村容村貌,改善村莊人居環境,集中展現新農村的新風貌和新風氣。
三是實施“城鄉公共服務提升工程”,不斷完善服務配套功能,加大農村光纖寬帶網絡、4G通信網絡深度覆蓋和24小時安全監控等配套設施建設投入,先后建成游客服務中心、電商平臺、景區辦公室(警務室)等各類旅游配套設施,進一步提升景區服務和體驗功能,有效推動了農村生產功能、生活功能、產業功能的有機融合,提升了農民獲得感和幸福感。

煙雨朦朧中的黃龍峴金陵茶文化旅游村
江寧旅游產業集團堅持把產業發展作為新時期新農村建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環節,按照“產業高效化、經營規模化、生產綠色化、產品品牌化、功能多元化”的要求,不斷發展壯大農村產業,打造出“農業+文化+旅游+體育+互聯網”的發展模式,推動“一產連二產接三產”融合發展。
一是跳出傳統農業做大現代農業。堅持引導當地社區和村民跳出傳統農業發展方式,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創新開展經濟作物種植和特種水產養殖,提升經濟附加值,讓農業真正成為有奔頭的行業。以溪田田園綜合體為例,通過把分散種植變為“農業+”經營體系的產業發展模式,采用生態管養和噴灌技術進行治理,由溪田公司統一種植,統一以“溪田雨花茶”品牌取得了全國首批非木質林產品認證、中國森林茗茶品牌認證和國際森林經營認證,使茶葉獲得出口資質,品牌迅速打響,平均每斤售價已超過千元。
二是圍繞“度假經濟”做活鄉村旅游。利用“農業+互聯網”、“農業+文化”、“農業+旅游”等模式,精心打造“親農”鄉村旅游品牌,促進農業資源向旅游資源轉變。溪田田園綜合體在從事現代農業種植、養殖的同時,圍繞良好的田園資源和農業特色,不斷延伸產業鏈,打造集農耕體驗、農機觀賞、農事觀光于一體的特色體驗產業;結合177畝生態蔬菜基地打造無公害綠色品牌,線上線下同步銷售,銷售量已達50萬斤,產值超200萬元;結合鄉村特色和當地文化傳說,開發文化衫、定制茶杯等10余種文創產品,推出了農事體驗、垂釣、兒童娛樂等旅游休閑項目,讓鄉村休閑旅游、研學體驗成為一種新時尚。
三是堅持富民為本帶動百姓增收。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本著保護生態環境的原則,集團在主動參與當地基礎設施建設和旅游服務項目經營的同時,還引入南京農業大學、南京林業大學等科研院所的技術力量,參與新農村的建設、開發。例如,黃龍峴景區與南農大茶研所等科研單位合作,將已流轉的120畝集體茶園作為試點,加強土壤改良、品種優育、技術革新,建立并推廣黃龍峴茶標準化生產體系;龍鄉雙范民宿村先后引進了大緣文化、蔦舍等民宿、餐飲品牌與國學館、陶笛館、陶器鋪、茶館等特色文化體驗項目;錢家渡景區將村莊內18棟房屋整體出租給擇城居酒店管理公司,用于民宿、餐飲、會務、培訓等業態經營。黃龍峴村52戶村民中,有43戶自主經營茶樓、餐廳、客棧、茶鄉土特產等特色項目,6戶村民將自持房屋交由公司運營,該村農家樂經營戶年均收入50萬至100萬元。
集團還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精準扶貧的工作要求,扎實開展青海省西寧市大通縣、陜西省商洛市洛南縣美麗鄉村對口援建工作,將江寧美麗鄉村開發建設工作經驗、運營模式、成熟技術帶上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把江寧“美麗經濟新模式”復制到青海大通、陜西洛南,與當地協力打造美麗鄉村新品牌。

金陵水鄉錢家渡景色

江寧旅游產業集團援建青海大通美麗鄉村建設項目

溪田田園綜合體的農事觀光已經成為當地旅游的亮點
在參與江寧鄉村旅游建設開發的同時,集團積極參與長江江寧段岸線19.08公里沿江造林綠化,以及背水面157萬平方米生態景觀配套項目建設。以構建長江森林帶,修復長江岸線生態環境,打造“臨江、近江、見江”景觀綠地為主要目標,以綠道為紐帶,濱水藍帶為核心,將不同的景觀節點串聯,并將休閑廣場、運動場地、活動空間、景觀花帶等相融合,突出生態保護和文化傳承,圍繞濱水體驗形成空間布局結構,以生態化的設計手法營造獨具特色的景觀,同時依托新濟洲濕地生態和江寧厚重的文化底蘊、濱江臨江特色,挖掘了江豚文化、長江文化、歷史文化、漁民文化等多重文化特色。

江寧旅游產業集團參與建設的人居環境整治項目
緊扣“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敗”的發展理念,江寧旅游產業集團用資金、技術投入來保障建設速度和質量,并將生態文明發展理念貫穿新農村的開發、建設、運營全過程,將當地豐富的農村自然生態資源稟賦轉變為經濟效益,環境增優、資源增值、農戶增收、企業增效、政府增譽的多贏局面也逐步呈現。
一是環境增優。集團持續加大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著力完善以交通、景區設施、綜合配套設施、環境建設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為重點的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為鄉村旅游提供良好發展契機。在較短的時間內讓偏僻的村莊換了“新顏”,大幅提升了村莊人居環境。例如,黃龍峴村就獲得了國家住建部頒發的“2017年全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示范村”榮譽。
二是資源增值。現在的黃龍峴、錢家渡等村莊已由過去的普通自然村變成了全新的鄉村旅游村,土地、房屋等資源都在發生質的變化。街道、社區將黃龍峴村1560畝土地、210畝水面、120畝茶園、3200畝林地以及村內溝壩渠等集體資產作價入股,通過經營、生產及資產增值,該村集體資產由原來的20萬元增至2300萬元。黃龍峴、錢家渡等村莊原來普通房屋的價值只有10萬元,經過近幾年的開發建設,這些房屋價值已升到200萬元左右。
三是農戶增收。集團通過引導、鼓勵和支持農民積極參與鄉村旅游業的投資、經營,搭建農民致富增收平臺,描繪出鄉村振興的現實畫面。一方面,在“農業+旅游”的發展新路徑上,農民和村集體加快融入新業態,家門口就業和創業成為現實。另一方面,通過引導扶持農民和村集體經濟組織在產業鏈條延伸、新產業新業態培育等方面找準切入點,不斷夯實農村集體經濟實力和內生發展力。
四是企業增效。除當地茶葉、蔬菜、經濟作物等農產品收入外,黃龍峴、溪田田園綜合體等景區的旅游服務收入也在不斷增加。此外,公司集體資產和資源也有所增加,這對企業可持續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一方面,集團品牌知名度不斷提升,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帶動了江寧鄉村旅游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集團資產總額達36.64億元,較成立之初增長了101.54%。
五是政府增譽。隨著黃龍峴、溪田田園綜合體、云水澗文化展示中心、錢家渡特色田園鄉村、茶鄉星谷、愛之谷等景區相繼對外開放,共接待游客390萬人次,分別獲得“中國最美休閑鄉村”“第二批江蘇省五星級鄉村旅游區”“江蘇省四星級鄉村旅游區”“2018年度江蘇省水美鄉村”等國家、省、市、區級榮譽100余項,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欄目曾三次對黃龍峴進行專題報道。

江寧旅游產業集團建設的云水澗文化展示中心

江寧旅游產業集團援建陜西洛南北斗村美麗鄉村建設項目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江寧旅游產業集團不斷探索,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鄉村振興的各方面和全過程,走出了一條生態文明建設引領鄉村振興,最終實現點綠成金的新路,有一些經驗值得一提。
第一,緊扣宜居環境高質量,當好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使者”。
在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一方面要因地制宜塑景觀,尊重村莊原有的生態肌理、環境優勢和農業特色,實施生態改造工程,實現偏僻閉塞小村莊的華麗轉變;另一方面還應緊貼民心提品質,加強村莊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景區服務和體驗功能,有效推動村莊生產功能、生活功能、產業功能的有機融合,提升了農民居住與游客游玩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第二,緊扣特色業態高質量,當好生態文明建設“產業精銳”。
在江寧及大通、洛南等地的美麗鄉村建設開發過程中,該集團以“農業+文化+旅游+體育+互聯網”的發展模式,推動了“一產連二產接三產”融合發展。一是跳出傳統路徑,做強現代農業;二是豐富休閑旅游內涵,做大度假經濟,深化“農業+”、“旅游+”等模式,精心打造“親農”鄉村旅游品牌;三是挖掘文化元素,做活文旅產業,文化是美麗鄉村的靈魂。要不斷賦予美麗鄉村建設新的時代內涵和表現形式,打造各具特色的農村文化標識和旅游名片。
第三,緊扣農民生活高質量,當好生態文明建設“富民向導”。
江寧旅游產業集團始終帶著“利民”情懷和社會責任感進行生態文明建設,初步探索出了一條特色鮮明、可持續發展、惠及各方的生態文明建設之路。
首先,積極引導村民參與經營,采取“少限多引、少投多扶”的原則,采取“以獎代補”、技能培訓、外出學習參觀等方式給予經營扶持和指導,提升村民的參與意識和服務水平。以黃龍峴為例,自主創業的村民比例超過80%,直接帶動了1500多名村民及大學生就近就業。據不完全統計,該村創業戶平均年收入超過30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從原來的1.8萬元增加至8萬余元,6年翻了兩番,村民成了美麗鄉村建設的真正受益者。
其次,全力帶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引導街道、社區采取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等方式,對當地社區土地、山林、茶場及水域等集體資源進行聯合開發和運營,集體經濟進一步增強了造血功能,確保集體資產保值增值。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江寧旅游產業集團另辟蹊徑,闖出了一條生態文明建設引領鄉村振興,最終實現“點綠成金”的新路。但攀登正未有窮期,如何將更多的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江寧旅游產業集團還在繼續探索之中。

溪田田園綜合體遠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