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鴻祥
(作者鄭鴻祥現為中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碩士研究生,中山大學第二十屆研究生支教團團長,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在西藏林芝市第一中學支教。)

本文作者與林芝一中的同學們合影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句話已經深入人心,可在雪域高原還有一句“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西藏幅員遼闊,生態資源豐富,但海拔高且地廣人稀,生態環境保護面臨一定壓力。請看一位內地援藏支教志愿者記錄西藏林芝是如何進行環保教育的。
“青藏高原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在生態”,作為一名環境專業的支教志愿者,我始終沒有忘記習近平總書記這一重要講話,在確定自己即將前往西藏支教的那一刻起,便開始思考如何將專業所學與支教工作相融合,助力當地校園環保教育的發展。那時候的自己,不曾想過這一年的西藏支教經歷帶給我的啟示與教育遠多于我所能給予當地的。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是一句早已深入人心的重要論述。而初到西藏,我還見到了這句話的下半部分——“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那是我第一次見到這種表述,經查閱才知道習近平總書記早在2016年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黑龍江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中便提及這一觀點。從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到其他地級市,從市區到鄉鎮,這兩句標語在道路兩側的廣告牌、單位門口的LED屏幕和校園內的宣傳欄等許多地方均可見到,足見西藏各地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視。
來到服務學校,當得知自己將要教授的科目是生物時,我倍感興奮,因為生物與生態環境密不可分,我可以將更多的專業知識穿插到課堂教學中。開學第一課,照例是要與學生相互認識的,在介紹自己環境專業的時候,我聯想到前面提及的兩句標語,便想考考學生。令我驚訝的是,在我說出第一句話時,所有的孩子都不約而同地喊出了下半句“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接著,我詢問他們對于這句話的理解,教室的氣氛仿佛瞬間被點燃,幾乎每一位孩子都在用自己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觀點。吵鬧之中,我聽到了一個詞。
“請問剛剛是哪位同學提到‘萬物有靈’這個詞呀?”我開始尋找說出這個詞語的孩子。
全班突然安靜了下來(這是西藏課堂的一個特點,當需要一個人回答問題的時候,往往學生們都會很害羞),良久,有幾個同學指向了一位叫卓瑪的女生,她非常害羞地站了起來。
“卓瑪,你剛剛提到萬物有靈,能跟我們分享一下你的觀點嗎?”
“老師,所有的東西都是有生命的,雪山里面也有很多生命,這是我們西藏的財富,我們要保護他們。”卓瑪很小聲地回答。
“雪山、河水、石頭等等,這是都是有生命的?”我追問。
“丫丫(藏語意為嗯嗯),老師。”
“你們也都是這樣認為的嗎?”我轉而問其他學生。
“是的,老師”。我得到了一致肯定的答復。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西藏人民對于生命的認知,或者說是一種敬畏。在之后一年的時間里,我無數次地感受到這一點。寒假期間,我們發起“青翼計劃”項目,帶領西藏林芝的少數民族學生到廣東研學旅行,在海邊的時候,有幾位學生看到擱淺在沙灘上的一條小魚,竟然哭了,而且一整天心情都比較壓抑。她們說:看到一個生命就這么消失在自己眼前,非常難受。敬畏生命,敬畏自然,保護環境的理念似乎早已根植在雪域高原人們的心里。

林芝一中綠印環保社成員用廢棄物制作的手工藝品
我所服務的學校是林芝市第一中學,這是一所自治區級重點高級中學、自治區級生態文明示范學校。
“感覺自己來到了一座花園,而不是校園”,第一次來到一中的我不禁如此感慨。
“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我們希望學生們可以在這樣的綠色環境中學習成長”,帶領我們參觀校園的靳兵建校長笑著介紹。這位老家在河北省的校長,大學畢業后就扎根西藏教書育人,已經三十多年了,他為學校凝練出的辦學理念在綜合大樓頂一字排開,格外顯眼——“建綠色生態校,做書香文化人”。
第一次漫步在校園中的我,難掩激動,因為這里是一個進行現場教學的良好場所,我可以帶著學生為植物掛牌,編寫校園植物圖鑒等。然而,我所想到的這些做法早已在學校辦學理念的指導下,由生物教研組牽頭完成。我認真學習了老師們編寫的《林芝市第一中學校園植物圖鑒》,了解到許多過去不曾認知的高原物種,也在之后利用這些資源帶領學生進行植物認知實習。
除了擔任生物科老師,我也擔任學校綠印環保社的指導老師,這個環保社團創立于2012年,由時任援藏副校長和中山大學研究生支教團共同成立。當時,在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的支持下,藏粵兩地優秀高中生齊聚林芝,共同開展環保嘉年華系列活動。自那以后,社團主要由學校生物教師指導,開展的活動以觀影和植物認知為主。作為環境專業的學生,我希望在原有的基礎上,給學生們帶去更多環境知識、體驗。因此,我嘗試帶領環保社的孩子們進行校園環境監測,希望通過實際數據讓他們直觀感受校園的生態環境狀況。為了更好地開展監測,我特意邀請了西藏農牧學院的專業老師共同指導。每一次活動,我們都會先進行室內的講解培訓,并將學生們分組;要求學生自行完成組內分工,獨立完成監測活動;監測結束后指導他們撰寫監測報告,鼓勵他們站上講臺進行展示。每周一次的社團課,孩子們總會提前來到教室,看得出他們很喜歡這樣的學習形式。

綠印環保社制作的垃圾分類宣傳手冊


林芝一中的同學們在校園里進行植物認知實習

作者在林芝一中講課
校園噪聲監測、空氣質量監測、植物多樣性調查……孩子們拿著自己親自測定的數據與環境質量標準進行比較,與其他城市的數據進行比較,對于自己所處的環境質量有了更多的認識。

林芝一中的同學們共同繪制的“環保樹”
“你們應當感到自豪,因為你們的家鄉有綠水青山,有藍天白云,有著多少城市夢寐以求的環境質量。但你們也要知道,西藏的生態環境是脆弱的,美麗家園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共同守護!”第一學期最后一次環保課堂,在聽完同學們的匯報后,我對他們如是說,希望他們能夠成為美麗西藏的守護者。我也深信,他們會的!

綠印環保社指導學生檢測噪音
2018年,教育部辦公廳等六部門發布了《關于在學校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工作的通知》。看到這個文件時,我就想在校園內推廣垃圾分類工作。不過,西藏尚未建立起垃圾分類處理體系,大部分垃圾依靠填埋或運到周邊省份進行處理,在校園內進行垃圾分類似乎沒有很大的必要。加之學生們每天都會對整個校園進行打掃,學校衛生環境保持良好。因此,我起初只在綠印環保社的課堂上向孩子們普及垃圾分類的知識。
后來,學校爆發了“水痘”疫情,這本是很常見的一種傳染病,卻不曾想到高一年級竟然有接近一半的同學需要隔離,嚴重影響教學工作。我曾經得過水痘,因此主動報名去隔離區照顧學生、輔導功課。相比于校園環境,寢室里的衛生狀況并不樂觀,特別是男生寢室。盡管宿舍管理老師三令五申要及時清理垃圾,也將此納入獎懲體系,但學生們似乎不是很重視。在與老師的交談中,我了解到每年學校都會發生大大小小的一些傳染病,這也與學生們的衛生習慣有關系。這個時候,我開始意識到在校園進行垃圾分類和健康衛生教育的必要性。恰好,時任學校黨總支書記拉巴次仁找到我,希望我來協助推進校園的垃圾分類工作。
“別看學校衛生環境這么好,但這群小孩根本沒有垃圾分類的意識,大多數人打掃校園只是在完成任務。我們趁著這個時機,按照國家最新的標準,把一中的校園垃圾分類宣傳教育做好。”他對我這樣說。
于是,在學校領導的支持下,我配合總務處對校園的垃圾分類箱進行重新布置,設計了藏漢兩種文字的標識牌,并粘貼在垃圾箱上以便引導學生正確投放垃圾;制作了《林芝市第一中學垃圾分類宣傳手冊》,派發給學校每一位師生;帶領綠印環保社成員,發起校園垃圾分類倡議活動并拍攝宣傳視頻,向更多的人科普垃圾分類知識……
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校園內掀起一股垃圾分類的新風尚:時常可以見到學生在垃圾分類箱前站立,討論著應該將手中的垃圾丟進哪個箱子。更令我驚訝的是,綠印環保社的部分同學自發地在放學時當起“垃圾分類指引員”,幫助過往同學快速而準確地丟放垃圾。
“能夠幫助同學們,我覺得很快樂!”西藏孩子的淳樸善良又一次打動了我。此前,我們曾經嘗試帶領學生開展關愛環衛工人,到孤兒院當義務教師等志愿服務活動,很快就有許多學生報名參加。
六一兒童節前夕,林芝團市委面向全市中小學、幼兒園舉行大型游園活動,邀請支教志愿者和林芝一中學生志愿者參與。我將這一消息告知綠印環保社的孩子們,他們非常激動,嘰嘰喳喳地討論起用什么方式向小朋友們宣傳環保。于是,一個主題為“Green Life(綠色生活)”的宣傳攤位出現在這次游園會中,環保社的“大孩子們”用廢舊材料制作精美手工品、布置攤位,設計小游戲并配合宣傳手冊向“小孩子們”科普垃圾分類知識,傳遞環保理念。看著大小孩子們興高采烈地交流著環保知識,將他們對環境的構想繪制在“環保樹”上,我似乎看見了一顆顆綠色種子已在他們心里悄然埋下,逐漸萌發……
如今,早已結束支教回到中山大學求學的我,時常會想起雪域高原上那群可愛的人。我曾經設想著帶給他們多少改變,而事實上我所做的不過是將所學知識告訴他們,可以說是微不足道。相反,他們卻讓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只有心存敬畏,才能真正呵護生態,保護環境。
這些孩子們終將長大,相信他們會好好守護西藏這片凈土,就像無數生態環境人今天所做的一樣。
生態環境保護教育,從心出發,細水長流,前方必然是生機勃勃的春天。

林芝一中校園里的垃圾分類宣傳

林芝一中校園三季有花,四季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