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坦納賽·蘇萬納帕克迪

2019年11月,RCEP文本談判已經全部結束,鋪平了東盟與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5個對話伙伴的經濟一體化道路,這是東盟實現經濟共同體、融入全球經濟的重要里程碑。
在RCEP框架下,貿易政策的微小變化都可能會對東盟貿易流通產生重大影響。其中,RCEP覆蓋范圍廣、市場規模大、貿易和投資聯動強成了驅動東盟商品貿易增長的3個關鍵因素。
RCEP包含20章內容,涵蓋全面的貿易和非貿易事項,有利于促進東盟貿易和投資的進一步自由化。它將東盟的雄心擴展到貿易和貿易政策之外,其中一些非貿易事項,如原產地規則、技術性貿易壁壘、服務貿易、電子商務和知識產權等,已被納入《2025年東盟經濟共同體藍圖》。但是,相較于東盟經濟共同體藍圖制定的目標,RCEP更有可能在非貿易事項方面“更上一層樓”。實際上,東盟已經在實施《非關稅措施準則》,旨在消除非關稅壁壘,但尚未取得明顯進展。
綜上可知,通過減少邊境和“邊境后”貿易限制,加強企業利用共同原產地規則的優惠關稅政策,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鼓勵創新,RCEP將會給東盟消費者和企業帶來福音。
此外,RCEP擁有24.8萬億美元的GDP和23億多人口,市場龐大,機會眾多。2018年,RCEP的GDP總和(按購買力平價計算)高于歐盟和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等其他貿易集團。在亞洲,RCEP的GDP總和約為東盟自由貿易區成員國的5倍,是其他亞洲國家的3倍。
RCEP成員國還通過貿易和投資建立了緊密的經濟紐帶。2018年,東盟貨物貿易總額為2.8萬億美元,其中,東盟與其5個對話伙伴的雙邊貿易占34%,內部貿易占23%。2018年,東盟外國直接投資流入總額達到1528億美元,其中25%來自對話伙伴,15%來自東盟國家。RCEP內部貿易和投資總額已經分別占東盟貿易總額的57%和外國直接投資總額的40%。
RCEP的巨大市場規模,加上東盟與其對話伙伴之間強有力的貿易和投資聯系,共同表明:任何貿易壁壘的小幅減少都有可能大幅增加貿易收益。這些成果會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讓柬埔寨、老撾和緬甸等東盟新興經濟體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和減貧目標。
這樣一來,要實現RCEP的經濟效益,決策者應確保RCEP中的貿易條款比現有的東盟自由貿易協定中的條款更深入,包括《東盟自由貿易協議》《東盟與澳大利亞、新西蘭自由貿易區協定》《日本—東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基本框架協議》《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韓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就東盟自由貿易區而言,成員國確定了各自沒有完全取消關稅的敏感行業,尤其是糧食行業。一般來說,敏感行業涵蓋的貿易越多,自貿協定下關稅減免帶來的經濟效益就越小。
盡管RCEP的全文尚未公開發布,但我們有理由認為RCEP應該比現有的東盟自貿區協定更深入。其一,RCEP應成為一項區域性協議,以鞏固現有的東盟自由貿易區,減少復雜的原產地規則對貿易流動的負面影響。其二,RCEP的關稅削減門檻應與《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相匹敵,旨在消除99%關稅。其三,RCEP也將成為一個自由貿易區,與東盟自貿區和現有的東盟+1自由貿易區相比,RCEP國家間關稅、非關稅壁壘和服務貿易壁壘的削減似乎更為全面,更普遍適用。RCEP還將豁免一些敏感行業,允許其自由投資貿易。具體是哪些行業以及數量多少,還需等到2020年底簽署協議時才能揭曉了。
·來源:《東盟郵報》
·編譯:陳志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