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9年,鄧小平訪美時戴上了牛仔帽
1979年1月28日至2月5日,中國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對美國進行了正式訪問。這次訪美發生在中美建交后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是新中國成立后中國領導人首次訪美。
在美國期間,鄧小平同美國總統卡特等領導人就發展中美雙邊關系等問題舉行了一系列會談。訪問期間,兩國簽署了科技合作協定、文化協定等一系列文件。
作為正式訪問,鄧小平在美國得到了國賓禮遇。1月28日,鄧小平的專機降落在美國阿拉斯加空軍基地時,美國副總統蒙代爾、國務卿萬斯分別偕夫人迎上去握手歡迎。隨行的新華社副總編輯彭迪后來表示:“這次美國政府的迎賓規格超出了常規。通常情況下,即使是外國元首對美國作正式訪問,美方也只由高級禮賓官員到機場迎接。國務卿只在市中心華盛頓紀念碑后等待前來的貴賓。”
1月29日,鄧小平在白宮南草坪上受到了美國總統卡特、國務卿、內閣重要成員、三軍參謀長、眾參兩院議長的歡迎。除了鳴放19響禮炮(副總理級規格)外,美方當時對鄧小平的接待,一切都是按國家元首級標準進行的。當晚,卡特總統為歡迎鄧小平舉行的國宴更是盛況空前。白宮方面此前還特地找到中國駐美聯絡處主任柴澤民,打探鄧小平喜歡吃什么。后來美方聽說鄧小平愛吃牛肉,于是幾乎每頓飯都為他準備了牛肉。以致后來有人問鄧小平:“這次來美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鄧小平開玩笑地說:“小牛肉啊,小牛肉!頓頓都是小牛肉!”
這次訪問給人印象最深的一個畫面,就是鄧小平在觀看牛仔競技表演時戴上牛仔帽的瞬間。2月2日晚間,在美國得克薩斯州休斯敦的騎術表演場,當鄧小平副總理一行到達的時候,人們全體起立,掌聲和歡呼聲交織在一起。兩位女騎士策馬來到鄧小平副總理和方毅副總理面前,把兩頂白色牛仔帽獻給了他們。鄧小平和方毅接受了這一禮物,立即戴在頭上,并同大家一起鼓掌。隨后他們又頻頻揮動牛仔帽,向歡騰的人群致意。
這一極富情趣的鏡頭被攝影記者捕捉到,并成為中國外交史上一段珍貴的記憶。隨訪的新華社攝影記者謝豐泉回憶,當時氣氛很熱烈,現場有好幾千人,簡直可以用“沸騰”二字來形容。
和謝豐泉同時隨訪的新華社攝影記者錢嗣杰說:“在得州的賽馬會上,鄧小平欣然戴上一頂大牛仔帽,給美國人留下了美好的印象。當時大家都以為他不會戴那頂帽子。”
在錢嗣杰和謝豐泉為中央領導人攝影的生涯中,這樣的場面并不多見。謝豐泉說小平同志平時還是挺嚴肅的,可照片中的小平卻神采飛揚。
中國首任駐美大使柴澤民回憶說,小平同志的舉止,使美國人了解到,中國人不是美國人所認為的那樣僵硬,那樣不可接近,而是很有人情味。
“鄧小平是第一位訪問美國的中國領導人,他的舉止風度、個人魅力,尤其是他的直率,贏得了美國人的信任。當年他去了得克薩斯州,戴上了牛仔帽,吃燒烤,他的‘入鄉隨俗,改變了美國人對中國領導人和中國的傳統看法,留下非常好的印象,這是他在外交戰略上成功的一個具體體現。”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國際關系高級研究學院中國研究部主任、著名中國問題專家蘭普頓教授在接受中國媒體采訪時說。
隨后,兩國高層互訪十分頻繁,兩國政府間在1979年一年中就簽訂了27項各種條約和協定,中美關系的內容一下子就豐富了起來。
復旦大學學生在黃山的“奇遇”
1978年夏天,王曉望順利考入復旦大學新聞系。在一次采訪中,她深情地回憶了自己1979年暑假在黃山的“奇遇”。
7月11日,我和陶維佳、劉曉紅、陳靜溪來到了黃山,只有陳靜溪一人是男生。那天傍晚,我們幾個在山腳下逛,陳靜溪突然指著輛黑色轎車喊:“鄧小平!”待我們回過神去看,車早已走遠,我們瞪著陳靜溪表示不信。
第二天,我們按原計劃往山上走,沒受到任何阻攔。這讓我們對陳靜溪更疑惑了,可他始終堅持自己沒有看錯。
一路走來,因為看到玉屏樓停止對外營業,服務員也語焉不詳,我們意識到一定有重要接待任務。于是,我們精心做了準備:一是將學生證集中起來便于簽名,二是將第三天行程改為從前山下——如果小平同志從前山上來,我們從前山下去,總會在某個點相遇。
這個點終于讓我們碰到了!7月13日,我們從黃山最高峰蓮花峰下山,我背著行李走在最前面,陶維佳、劉曉紅可能是累了,和我拉開了一段距離,陳靜溪幫她倆拿了一部分東西,走在最后面。
我一邊走一邊往山下看,當看到一個密集的長隊時,突然意識到要見的人就在眼前。我朝后面大喊一聲:“我先走啦!”追上長隊,我便邊跑邊問:“鄧副主席在哪?鄧副主席在哪?”直到跑過兩個滑竿,才聽到從后面的滑竿上傳來一句:“就在前面,看你認識不認識。”我扭過頭,看清了滑竿上的人,大聲感激地說道:“我肯定認識,卓琳同志!”
趕到隊伍最前面時,我看見小平同志了。他似乎在休息,或是在看風景。我沖到他面前,上氣不接下氣地自報家門,說:“我是復旦新聞系的學生,我們幾個同學來這旅游,聽說您也來了,非常高興。我還有兩個同學都是老三屆的,是您改革了高考制度他們才上的大學,非常不容易,他們非常想見見您……”
小平同志沒聽清楚我一開始說的話,問:“你是哪的?”我這時才緩口氣,再次介紹自己是復旦新聞系的學生,也才發現在我說完前面那些話后,周圍人都笑起來了,有個聲音說:“你現在就可以當記者了。”這話我后來一直當作夸獎記在心里。
說話間,陶維佳、劉曉紅兩人追上來了。我們都很激動,我記得小平同志當時問了我們在學校的情況,了解了她們兩人上大學的經歷。
我們掏出學生證請小平同志簽名,他滿足了我們。我們又提出一起照張相,他說好啊。又問身邊的人,這地方叫什么名字,有人說是“百步云梯”。他點點頭,然后說就以它為背景。他當時穿著老頭衫,為慎重起見,讓人拿來了襯衫。他穿的時候,我還幫著整理了一下衣領。
新學期開學不久,我們就收到了這張合影。在這一年的新聞系迎新會上,陶維佳寫了一首敘事詩,我上臺朗誦,和同學們分享了我們的喜悅。
2004年,鄧小平百年誕辰時,報紙上又刊登了這張合影。有人給我打電話,說這張照片是他照的。我這才知道,他叫張寶忠,是小平同志的警衛秘書,現在已是將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