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振坤 嚴靜

陳君直是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革命老區禾洞鎮的一名抗美援朝老兵,現在已95歲高齡,黨齡70年。曾經參加過淮海戰役、抗美援朝戰爭,身上留下了多處戰爭的傷痕,這種傷痕卻一直提醒著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他描述自己戰場上的經歷時雙眼會發光,他講到自己的戰友時會眼含淚水。
陳君直20歲的時候就被國民黨抓去,當了一年多的通訊兵。因為不贊同國民黨政策,毅然離開了國民黨,加入了共產黨,從此以后他就有了自己的新使命—跟著共產黨走、守護新中國。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陳君直隨著部隊跨過鴨綠江,趕赴朝鮮戰場。作為一名機槍手,他冒著死亡的危險射殺了一千多敵軍。在這場戰爭當中,陳君直脖子中槍,休養了大半個月。但是他并沒有放棄戰斗,為了完成使命,又重新站起來戰斗。縱使戰爭艱苦,部隊被困山上,天氣惡劣,食物不足,但是他和戰友們苦中作樂,互相激勵,帶著用生命守護新中國的信念,打贏了這場戰。這場仗,打了兩年多,整個部隊共3000多人,戰爭結束后,只留下了不到300人。而他所在的小隊伍當中,卻僅剩下他和另一個戰友。
陳君直說:“打仗的時候沒有害怕過,艱苦的時候想想新中國的四億同胞,也就能繼續堅持。”這種堅持和勇敢,正是我們這代人最需要的。
1953年抗美援朝勝利回國,幾經輾轉,回到了老區禾洞鎮家鄉。當時整個禾洞鄉只有他一個黨員,沒有支部,參加政治生活要去另一個鎮—太保鎮。當時交通不發達,從一個鎮到另一個鎮需要走很遠的路,路途艱苦,政治生活都是以搞生產、勞動為主,但是他沒有埋怨,仍然堅持著參加黨的政治生活。
堅持學習。陳君直說:“沒有共產黨的話,現在連房子都可能住不上。”他篤定地說。他會積極向身邊的群眾宣傳黨的政策,號召他們加入共產黨。他會利用空閑時間,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做到活到老學到老。
陳君直雖已年老,不能為家鄉建設出謀劃策,但也會用另一種方式,貢獻自己的力量。
掛黨員戶牌亮黨員身份。陳君直說:“一塊牌子就是一份責任。”一走近陳君直的房子,就能看到門的旁邊掛著一張顯眼的牌子—共產黨員家庭。他很少尋求鎮政府幫忙,并做到了時刻亮身份、做表率。
陳君直喜歡和年輕人聊天,用自己的經歷喚醒年輕黨員逐漸迷茫的信念,激發他們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讓年輕人跟隨黨的腳步,建設家鄉,重振革命老區。他希望能以一個從戰場上活下來的老兵、老黨員的余熱,給黨組織政治生活帶來一份純粹,所以當鎮政府和學校邀請他講革命故事的時候,他都義不容辭。
陳君直雖然已經九十多歲,但他每天都會利用閑暇時間加強學習以及了解黨和國家大事,用自己的赤誠之心詮釋著一名老兵的光榮一生,用自己的行動去詮釋一位老黨員堅定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