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一璞
夏一璞 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博士
人民健康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基礎,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終是中國共產黨執政興國的基本遵循。
北京一核酸檢測采樣點醫務人員
2020年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專家學者座談會,就如何構筑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發表重要講話。在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不僅從內容上對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總體指導與具體部署,而且從思維方式、工作方法上就全面增強中國共產黨執政本領制定了行動指南。他運用“戰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和“底線思維”等六大科學思維將筑牢強大公共衛生體系的方方面面進行了深入闡釋。
戰略思維是對事物發展做出全局性、總體性和長遠性的綜合分析、判斷與決策的思維方式。習近平總書記曾經說過,“戰略問題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根本性問題。戰略上判斷得準確,戰略上謀劃得科學,戰略上贏得主動,黨和人民事業就大有希望。”戰略思維要求以小見大、以點及面、見微知著、由表及里地進行分析。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治工作中,通過戰略思維分析,明確了預防“常備不懈”“關口前移”的重要性,因此習近平總書記在此次專家座談會上著重強調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是保護人民健康、保障公共衛生安全、維護經濟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并具體提出了八個要點,即要立足更精準更有效地防控,在理順體制機制、明確功能定位、提升專業能力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要建立穩定的公共衛生事業投入機制;要優化完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職能設置,建立上下聯動的分工協作機制;要加強國家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能力建設;要健全疾控機構和城鄉社區聯動工作機制;要創新醫防協同機制,建立人員通、信息通、資源通和監督監管相互制約的機制;要加強疾控人才隊伍建設,建立適應現代化疾控體系的人才培養使用機制;要建設一批高水平公共衛生學院。
恩格斯曾經說過,“歷史從哪里開始,思想進程也應當從哪里開始。”歷史思維的核心是知古鑒今,更揭示了人類正確思維的原則,即永遠不要脫離歷史來看待問題,要善于學習與總結歷史,為今天的工作提供科學指導。愛國衛生運動是中國共產黨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確立的,有效地將群眾路線與衛生防病工作緊密結合在一起的社會動員方式。中共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倡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工作中,愛國衛生運動起到了團結全國人民、組織各方力量、開展全面行動的積極動員作用。因此,習近平總書記在此次座談會上明確要求總結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爭經驗,豐富愛國衛生工作內涵,創新方式方法,推動從環境衛生治理向全面社會健康管理轉變,解決好關系人民健康的全局性、長期性問題。
辯證思維要求看問題時承認矛盾、分析矛盾、解決矛盾,善于抓住關鍵、找準重點,從而洞察事物發展規律。任何事件的發生并非孤立、靜止與片面的,而是普遍聯系、變化與系統的,需要在紛繁的現象中把握住本質與重點。就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而言,重點就是把握住增強早期監測預警能力這一“當務之急”,從而“織密防護網、筑牢筑實隔離墻”,整體推進人民生命與健康保障工作。為此,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議上提出了六條具體要求:要加強實驗室檢測網絡建設;要建立公共衛生機構和醫療機構協同監測機制;要健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預案體系;要強化基層衛生人員知識儲備和培訓演練;要深入開展衛生應急知識宣教;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建立定期研究部署重大疫情防控等衛生健康工作機制。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處理事情決不能因循守舊、僵化機械,而是要以敢為人先的銳氣,開拓創新前行的方向。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中國采取中西醫結合、中西藥并用的治療方式,傳承中醫藥精華,發揮西醫藥科技力量,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體現了“守正創新”思維的科學指導作用。2020年5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袁隆平、鐘南山、葉培建等25位科技工作者代表的回信中寫道,“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是戰勝困難的有力武器”“希望全國科技工作者弘揚優良傳統,堅定創新自信,著力攻克關鍵核心技術,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勇于攀登科技高峰,為把我國建設成為世界科技強國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創新不是毫無根基的“飛來峰”,更不是亦步亦趨的抄襲,而是在自身基礎上作出的創造性飛躍。因此,習近平總書記在專家座談會上就如何在固本培元中醫藥傳統的基礎上發揮現代科技的創新引領作用提出了四點指導意見,即要加強古典醫籍精華的梳理和挖掘;要加強中醫藥服務體系建設;要強化中醫藥特色人才建設;要加強對中醫藥工作的組織領導。
中國是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各項治國理政活動都是在法治框架之內進行,絕不能游離于法治之外,更不能凌駕于法治之上。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與救治是自覺地在法治軌道上實行的制度化、法律化的治理,最大限度地保障救治工作的合理性、合法性與科學性。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議上明確指出要有針對性地推進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法等法律修改和制定工作,健全權責明確、程序規范、執行有力的疫情防控執法機制,進一步從法律上完善重大新發突發傳染病防控措施,明確中央和地方、政府和部門、行政機關和專業機構的職責,同時要普及公共衛生安全和疫情防控法律法規,推動全社會依法行動、依法行事。
孟子云,“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底線思維最大的特點是居安思危、未雨綢繆,做到有備無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動權。國家風險是多種多樣的,“各種風險我們都要防控,但重點要防控那些可能遲滯或中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的全局性風險”,習近平總書記如是說。人民健康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基礎,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終是中國共產黨執政興國的基本遵循。疾病威脅人民生命健康是直接影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的全局性風險之一。因此,在這次專家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人民安全是國家安全的基石,必須強化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時刻防范衛生健康領域重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