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盛,周卸才,馮敬騫,李姜言,程萱
(1.衢州市衢江區農業特色產業發展中心,浙江 衢州 324000;2.浙江仙霞湖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浙江 衢州 324000; 3.衢州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衢州 324000;4.衢州中醫醫院,浙江 衢州 324000)
鐵皮石斛為蘭科植物鐵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的干燥莖,因其富含單糖、多糖、多酚、生物堿等成分,具有抗衰老、抗腫瘤、降血糖、增強機體免疫力、減輕肝損傷等作用,廣受市場歡迎。鐵皮石斛也是《中國藥典》收錄的名貴中草藥之一,具有滋陰清熱、益胃生津等功效,也是養生保健的佳品。
鐵皮石斛的自然繁殖率很低,加上長年無節制的采挖,野生資源逐漸枯竭。我國從1980年以來,在多地開展了鐵皮石斛人工規模化種植的研究,并從2008年后,種植規模迅速擴大,但主要以大棚地栽方式種植為主,這種模式雖然長勢好、產量高、便于管理,但在品質和藥效上要比野生的鐵皮石斛差。所以近年來,逐步興起仿野生種植技術,仿野生種植主要采用貼樹種植的方式,也有采用巖石種植的方式,理論上后者更接近野生鐵皮石斛的生長環境,但對自然條件要求極高,為了能起到示范作用、便于后期大面積推廣。
衢州地區大部分樹種都能作為鐵皮石斛的附生母樹,考慮到附生母樹的郁閉度、樹皮的粗糙程度、粗糙樹皮的裂紋特征、樹皮水分等因素會對鐵皮石斛的生長、品質產生影響。經過初步篩選確定板栗樹、松樹和苦櫧樹為試驗樹種。試驗時,將已馴化的鐵皮石斛組培苗綁在樹干上,并抹上泥漿或牛糞,再以青苔等材料覆蓋根部。試驗結果顯示,板栗樹作為鐵皮石斛附生母樹,鐵皮石斛組培苗的成活率最高超過97.5%;而松樹最低,存活率僅為88.9%,苦櫧樹栽的成活率為90.8%。因為板栗樹樹皮粗糙,還有縱裂溝和苔蘚,保水性好,樹冠為傘形,橫向分枝較多,樹葉茂密而均勻,郁閉度較大,為鐵皮石斛生長創造了良好生境。松樹木樹皮光滑,保水性差,而且冠幅小,郁閉度低。因此,選擇板栗樹作為主要的附生母樹。同時對母樹的樹齡進行比較,發現5年~15年的板栗樹的樹皮粗糙度、水分含量比較適中,樹栽鐵皮石斛的生長情況良好,品質優異;而15年以上的老樹,因其樹皮粗糙較干燥,且郁閉度過大,鐵皮石斛的生長也會受限[1-2]。
因鐵皮石斛的自然繁殖率低,目前多采用組培苗馴化,影響組培苗馴化成功的因素包括馴化季節、煉苗時間、開瓶晾置時間、培養基質、定植方式等。課題組通過試驗選出組培苗馴化的優化條件,結果表明,初夏和秋季的成活率較高,尤其是初夏成活率超過96%。分析原因主要是冬季氣溫偏低,組培苗生長緩慢甚至停滯,而盛夏高溫高濕,馴化苗的質量也較差,初夏時的氣溫、濕度最適宜組培苗馴化。煉苗時間應大于30d,因為時間太短,組培苗對外界環境的適應性還較弱,成活率偏低。開瓶后可以讓鐵皮石斛組培苗適應外界自然環境,但同時也會感染霉菌,所以掌握開瓶時間非常重要,經試驗開瓶晾置2~3d培養基無霉菌感染,比較合適。移栽前要將培養基洗掉,以免移栽后滋生霉菌,造成爛根。洗苗的同時,需根據苗高、莖粗度進行質量分級。采用鋸末、水苔、泥炭等作為馴化基質,經過試驗篩選,以水苔:泥炭:鋸末=2:1:1的比例配制的基質移栽 60d成活率均高于96%。但其中的鋸末須經過堆漚發酵處理,泥炭使用前也要經過高溫消毒。組培苗采用穴盤定植方式,其成活率超過97%。
在將鐵皮石斛苗樹栽綁定時,要求綁扎物能自然腐爛,從而使得鐵皮石斛經過一段時間生長會自然的附著在樹干上,這樣才不影響后續生長,故綁扎物選擇易腐爛的麻繩。綁定時,先挖掉母樹栽苗點處的苔蘚,再把苗的根基部貼在栽苗點上,然后用麻繩綁緊,要求根系盡量舒展。固定點應在苗根部與根莖基部以上2cm處,不能直接綁在苗基部,以免影響基部發芽和新根生長。為了促進發芽和新根生長可在根基部涂上泥漿或牛糞[1-2]。
經過上述栽培方法,分別采集了不同附生母樹的鐵皮石斛樣品,從性狀等方面進行了初步的分析,經鑒定為蘭科植物鐵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的干燥莖,不做螺旋處理,為直條,作為含量測定所需的鐵皮石斛樣本[3]。
取本品粉末(過三號篩)約0.3g,精密稱定,加水200mL,加熱回流2小時,放冷,轉移至250mL量瓶中,用少量蒸餾水分3次洗滌容器,洗液并入同一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搖勻,濾過,精密量取續濾液2mL,置15mL離心管中,精密加入無水乙醇10mL,搖勻,冷藏1小時,取出,4000r/m離心20分鐘,棄去上清液,沉淀加80%乙醇洗滌2次,每次8ml,離心,棄去上清液,沉淀加熱水溶解,轉移至25ml量瓶中,放冷,加水至刻度,搖勻,即得供試品溶液。精密量取供試品溶液1mL,置10mL具塞試管中,精密加入5%苯酚溶液1mL(臨用配制),搖勻,再精密加硫酸5mL,搖勻,置沸水浴中加熱20分鐘,取出,置冰浴中冷卻5分鐘,以相應試劑為空白,照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在488nm的波長處測定吸光度,以吸光度為縱坐標,濃度為橫坐標,按標準曲線上讀出供試品溶液中無水葡萄糖的量,計算,即得含量結果,見表1。
取本品粉末(過三號篩)約0.12g,精密稱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80%乙醇適量,加熱回流提取4小時,棄去乙醇液,藥渣揮干乙醇,濾紙筒拆開置于燒杯中,加水100mL,再精密加入內標溶液2mL,煎煮1小時并時時攪拌,放冷,加水補至約100mL,混勻,離心,吸取上清液1mL,置安瓿瓶或頂空瓶中,加3.0mol/L的鹽酸溶液0.5mL,封口,混勻,110℃水解1小時,放冷,用3.0mol/L的氫氧化鈉溶液調節pH值至中性,吸取400μl,照校正因子測定方法,自“加0.5mol/L的PMP甲醇溶液”起,依法操作,取上清液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含量結果,見表1。
取供試樣品粉末2.000g放入蒸餾瓶中,加入100mL 95%乙醇溶液浸提1h,稱取蒸餾瓶質量并記錄,在沸水浴中回流提取1h,取出冷卻,稱取蒸餾瓶質量加水補至與m1一致,過濾。吸取濾液20mL于烘至恒重且已知質量的蒸發皿中,于沸水浴上蒸干,轉移至烘箱中105℃烘3h,取出至干燥器中冷卻稱重,即得含量結果,見表1。
稱取0.2g均勻磨碎的試樣于10mL離心管中,加入在70℃中預熱過的70%甲醇溶液5mL,用玻璃棒充分攪拌均勻濕潤,立即移入70℃水浴中,浸提10min(隔5min攪拌1次),浸提后冷卻至室溫,轉入離心機在3500r·min-1轉速下離心10min,將上清液轉移至10mL容量瓶。殘渣再用5mL70%甲醇溶液提取1次,重復以上操作。合并提取液定容至10mL,搖勻。再移取1.0mL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刻度,搖勻,待測。在每個試管內分別加入5.0mL的福林酚試劑,搖勻。反應3~8min,加入7.5%碳酸鈉溶液4.0mL,加水定容至刻度,搖勻。室溫下放置60min,在765nm波長條件下用分光光度計測定吸光度。根據標準曲線計算出茶多酚的濃度,即得含量結果,見表1。

表1 樹栽鐵皮石斛主要成分含量的結果
綜上所述,以鐵皮石斛不同附生母樹的樹栽工藝入手,對其栽培技術要點展開深入的探究和分析,并對主要成分含量進行測定,從含量測定結果看,板栗樹作為附生母樹所樹栽的鐵皮石斛主要成分較高,較適合作為鐵皮石斛優良的附生母樹,適合在山區大力推廣,整體推動鐵皮石斛仿野生栽培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