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 蒙,孫 娟
(1. 天津泰達有線電視網絡有限公司 天津300457;2. 天云數據(天津)有限公司 天津300457)
互聯網的出現,讓網絡數據日益龐大,逐漸形成了大數據。在此背景下,傳統城市逐漸朝向智慧城市方向發展,大數據已成為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工具,有助于完善智慧城市服務功能。由于智慧城市相比傳統城市增加了新的經營模式、建設理念,可以全方位提升城市管理者對城市發展中所面臨問題的分析能力,確保城市功能與服務的完整性。而想要實現智慧城市的建設目標,信息技術的應用尤為重要,其中就包括大數據。這就需要對大數據作用和價值有一個全面認知,充分發揮大數據技術的作用,實現智慧城市的建設目標。
大數據是指海量、多種數據的集成體。大數據技術主要是借助非常規網絡工具,實現數據管理、捕捉、處理等功能,深度挖掘數據信息的利用價值[1]。大數據具有信息種類多、增長速度快、信息量龐大、低價值密度等特點。
智慧城市是指在傳統城市基礎上融合新型信息技術和理念,利用城市現有資源進行系統整合,從而提升城市資源利用率、改善人們生活、提高社會服務質量的一種新型城市建設模式。智慧城市作為“互聯網+”的產物,在城市各個建設領域中應用信息技術,可起到緩解“大城市病”的作用。由此可見,智慧城市主要是借助最新的信息技術,在知識時代創造一種新型城市形態,其中不乏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同時也要深度應用“創新 2.0”,實現城市的“五創新”目標,即大眾創新、協同創新、用戶創新、開放創新、發展創新。
大數據作為不同類別、不同結構網絡信息的集合體,其中包含了人類社會、市場經濟、自然科學等內容。在信息時代下,信息數據已經成為了人類發展不可或缺的資源。在傳統城市空間規劃中,主要是進行空間規劃,而大數據技術支持下的空間規劃已經打破了傳統思維,不再是規劃落實城市建設目標、在規劃基礎上增加信息資源,而是從服務、建設、發展、創新等多個領域出發。在智慧城市建設中,大數據可以充分顯示個人數據、集體數據,這些數據信息通過深度挖掘可以改善城市發展升級轉型的理念和方法。大數據融入到智慧城市發展中,切實貫徹以人為本的思想,一切以服務于人民為核心,為智慧城市發展提供了明確方向。借助物聯網技術,采集智慧城市數據信息,實現城市運營系統實時監控,更有助于多方資源整合,全面加強智慧城市的基礎建設,同時注重智慧城市各個主體創新,可以更好地促進智慧城市良性發展。
智慧城市并不摒棄傳統城市建設思想,而是在傳統城市建設基礎上實現創新,在空間規劃方面也是如此。智慧城市中的城市空間規劃,主要是借助大數據信息對城市空間資源進行科學劃分和配置,利用現有資源讓城市更加穩定、高效發展。借助大數據信息對城市空間體系進行優化,甚至是重建。借助數據挖掘技術找出智慧城市相關信息數據,包括城市空間布局、區域性質規劃、方案執行措施等,并借助云計算技術對這些數據信息進行分析,對現有城市資源科學調配,如城市社區、交通體系、產業聚集地等[2],具體框架如圖 1所示。同時,大數據中還包含很多的超前數據,可用于對現有城市發展規劃方案展開預測、分析、評價、總結,更好地完成智慧城市規劃工作。由此可見,大數據可以指明智慧城市的發展方向,結合智慧城市發展需求,構建完善的城市經濟、文化發展體系。在智慧城市發展中,應用大數據技術要從以下幾點出發:
①對城市政府資源、企業資源、群眾資源進行合理配置,分析不同資源對智慧城市發展的影響。
②全面挖掘智慧城市網絡數據,優化配置城市空間土地資源,確保資源調配的合理性。
③對智慧城市未來空間土地利用進行合理規劃,預測未來城市的發展趨勢。
④大數據技術還要配合移動技術,讓城市空間布局更加便捷、信息流通更加方便,有助于找出城市發展規律、人口變化特點,為后續智慧城市規劃與發展提供指導信息。
在傳統城市發展規劃中,都是由政府統一領導,此時管理機構發揮的意義重大,但由于是單一主體規劃,也會產生很多問題,如數據失真、規劃體系混亂、信息不安全、重復規劃等,最為嚴重的就是城市土地利用率低、經濟發展體制不完善。

圖1 智慧城市規劃結構Fig.1 Planning structure of smart city
為了應用大數據技術,幫助智慧城市發展進行科學規劃,我國各大城市的研究與規劃部門紛紛提出了“多方協調”規劃策略,如“五規合一”“兩規合一”等,這些都包含了智慧城市的發展理念。如圖 2所示,融合大數據技術,采用 ICT技術,可以在多規合一的基礎上,對智慧城市信息進行匯總,提煉大數據信息,為后續城市協同規劃提供信息數據[3]。同時,大數據技術的應用還體現在引進先進技術、先進理念,提供多元化的城市協同體建設方案,對協同體建設方案、政策進行落實,融合多項規則的整體規劃目標,借助大數據信息的指導作用,構建更加完善的智慧城市多規則協同體發展機制。

圖2 智慧城市協同平臺Fig.2 Smart city collaboration platform
智慧城市建設離不開物聯網技術的支撐,而借助物聯網設備,如攝像機、傳感器等,均可以為智慧城市建設提供技術支撐,同時還要積極利用網絡工具,如微博、微信等,加強信息共享和挖掘,對智慧城市發展有關數據進行采集、分析,利用評價數據,幫助智慧城市開展社會服務、經濟發展、生態環保等各項工作。因此,城市規劃部門和相關企業必須同時關注大數據和物聯網技術,充分認識這些技術的應用價值。科學利用物聯網、大數據不僅能夠降低智慧城市發展成本,還有助于提升政府部門決策質量,為推動智慧城市發展提供正確的建設方案,打造更加優質的空間。例如在智慧城市交通體系規劃中,在大數據中挖掘貨物運輸、公交體系、物流配置等信息,分析現有的交通資源和交通狀況,制定更加規劃、科學的發展體系,保證城市交通體系更加科學[4]。
在城市經濟運營體系中,通過對城市經濟數據進行分析,掌握城市資金規模、類型、風險、流動變化,對城市企業資源、社會第三方資本合理調配,通過培養人才、加強城市創新,以業務資源、協調部門利益為重點,借助大數據對現有問題進行研究、分析、處理,以統一的大數據平臺加強數據分享,有助于提升智慧城市運用管理效率,讓行政管理流程更加簡化,并且在共享平臺上鼓勵群眾參與,建設智慧城市委員會、智慧城市聯盟等,為完善智慧城市服務體系提供多種服務支持。
綜上所述,信息時代下衍生出了大數據,智慧城市發展也到了新的高度,而對大數據信息進行充分挖掘與利用,可以為智慧城市規劃提供多種的信息支持和技術支持。雖然我國智慧城市還處于初期發展階段,但相信未來通過不斷對智慧城市大數據進一步深度分析,讓智慧城市理論體系更加完善,從而有效實現智慧城市的建設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