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佩戴口罩?打噴嚏怎么遮擋?多久開窗通風一次?洗手為什么要分六步?……過去一知半解的健康知識迅速深入人心。一些健康常識,在《中國公民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2015年版)》中都有,為何此前沒能引起足夠重視?
跑步減肥,肉沒甩掉,膝蓋卻吃不消了;“擼鐵”塑形,肚腩沒小,卻患上橫紋肌溶解綜合征;不正常進餐,卻花錢買保健品補充營養……一些人標榜的健康生活實則荒唐。
在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下,這一現象尤顯突出,“維生素C可以預防新冠肺炎”“放煙花爆竹可以防瘟疫”“鹽水漱口可以防病毒”……看似可笑的健康謠言卻吸引大批擁躉。
健而不康
俗話說,“飯后走一走,活到99”。68歲的蘇州老人陳四根發現,身邊不少人通過微信朋友圈曬步數,似乎誰的步數越多,就越健康。于是,他也開啟“暴走模式”。幾個月下來,他堅持日均2萬步以上,在朋友圈里名列前茅。不過,身體狀況卻每況愈下,經常感覺膝蓋疼。
去醫院檢查后,他得知自己患上了滑膜炎。醫生告訴陳四根,他這個年紀,不適合暴走運動,日均步行數量不宜超過1萬,以免對膝關節造成過度磨損或損傷。
還有人對保健品癡迷。一些女性為保持身材,營養全靠保健品或代餐,最終患上厭食癥。南京曾有一位老人花20多萬元購買保健品服用后,不再正常吃飯,不僅沒有保住健康,還檢查出腸穿孔。營養專家表示,只要膳食結構平衡,人們可以從食物中獲取充分的維生素等物質,不必額外補充。
無知的代價
健康素養不足,主要表現在健康知識不足。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健康科普分會主任委員田艷濤說,幾年前,他曾根據病情讓一名胃癌患者先化療再手術。但這位患者在朋友圈看到有人說化療對身體危害大,未遵醫囑,而是選擇去旅游。一年多后,患者病情加重,到手術時癌細胞已嚴重擴散?!捌鋵嵒煷嬖趥€體差異,對多數人來說,化療是有效的治療手段,少數案例不代表大多數。”
防不勝防的健康謠言,吞噬民眾原本不多的健康素養。由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中國醫師協會健康傳播工作委員會等聯合發布的“疫情期間健康類謠言榜單”顯示,“水果蔬菜表面有新冠病毒”“維生素C可以預防新冠肺炎”“大量喝水能預防新冠肺炎”等謠言層出不窮。
“造謠張張嘴,辟謠跑斷腿?!蹦暇┟窬?、網絡辟謠達人王海丁說,在信息大爆炸和社交網絡發達的互聯網時代,普通民眾很難辨識信息真偽。
補課重于補藥
健康專家認為,疫情既是對全民健康的挑戰,亦凸顯健康素養教育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疫情過后,宜抓住契機,加快補課。
多位一線醫務工作者認為,提高健康素養本質上是一個教育過程,需要教育部門協同支持和深度參與。讓健康素養教育進校園,融入教育體系,才能實現更好的健康促進效果。
健康知識傳播不是單向的、灌輸式的,而是要注重反饋和互動。媒體應以靈活多樣的形式,有針對性地釋疑解惑,帶動公眾參與。
(新華網202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