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朝暉
人為什么要去爬山?英國探險家馬洛里回答說:“因為山在那里!”這句話成為人們至今經常引用的名言。山水之美為人類向往,人類本性中就存在著對山的摯愛。
與舊時的寄情山水、繪畫寫生、登高望遠不同,現代意義上的登山,成了挑戰自然與自我的極限方式,變化成一種體育運動,并被賦予了奮斗向上的精神內涵。電影《攀登者》展現的正是中國登山運動員為了國家與榮譽的偉大與奮斗。
在娛樂與消費不斷發展的今天,登山這一行為也發生了諸多變化,從苦行式的攀登發展到了時尚生活方式一般的體驗。這種運動在體育的屬性外,又被添加了旅游的因子。不同于《攀登者》折射出的那個時代“登山”所背負的期望與重量,越來越多的人把高原上的山山水水當成是暫時擺脫城市生活的樂園。“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以其雪山、冰峰、曠野、湖泊以及富于傳奇色彩的民族古風,成為國際旅游新的熱點之一。近年來,登山體育旅游以其與大自然最為接近的形式,獨放異彩。
“我想我會試圖找出能使他們激動的事。不管你在哪個領域:教育、科學或商業,總有許多事需要你去克服,迎接各種挑戰。如果你能戰勝這些挑戰,你就會得到滿足感。一個商人取得巨大商業成功的感受和一個人登頂山峰的感受是一致的。你能克服困難;你會害怕死亡,但當你戰勝挑戰后,幸福是不言而喻的。”
上面這段話出自世界上第一個成功登頂珠峰者,新西蘭登山家埃得蒙·希拉里之口,在某種程度上也解釋了為什么很多原本是登山“圈外”的商業大佬,屢屢把登頂成功作為自己的另一種身份牌。
搜狐老板張朝陽曾跟隊員上珠峰,并且全程彩信直播報道登山活動。他在海拔五六千米上網,遙控指揮公司的日常工作,他還忙里偷閑,在山上打了一小會兒網絡游戲。登頂珠峰的大佬還有創業怪才史玉柱,以及萬科總裁王石。
王石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多次陳述登珠峰不是為了炫耀,而是對生命和死亡的一種感悟,“攀登關乎人性、自我、勇氣和尊嚴”。除了登山外,王石還有另一項洋氣的運動愛好——賽艇。在劍橋訪學期間,62歲的王石每天早上6點起床,參加賽艇集訓,他還當選了亞洲賽艇聯合會主席。
這些老板、企業家在攀登世界屋脊后,搖身一變,成為征服大自然、頂天立地的英雄,有了傲視平輩的底氣。王石在自傳中寫道:“正因為我有登山的經歷,商業談判時我往那兒一坐就有優越感,無論從意志上還是體力上你都磨不過我。”
一名戶外運動培訓師曾說:“這些企業家來登山基本是這種想法,他們的人生很成功,還想尋找另一方面的成功,從別的方面證明自己有實力。”不可否認,與籃球、足球等集體運動相比,登山這項運動更能塑造出個人英雄形象。這確實帶動了珠峰攀登熱。
不管是不是大佬們的標桿作用,珠峰熱是被帶動起來了,隨之而來的是各種戶外登山的流行,而且成為新中產人群一項時髦的生活運動方式。
去年5月,珠峰登山季出現交通堵塞的奇觀。由于珠峰遇到難得的好天氣,竟然有三百多名沖頂者在珠峰南北兩側海拔8000米的地帶,排隊等待登頂。三百多人沿著路繩鑲嵌在一起,一個緊挨一個,堵在通往珠峰山頂的路上,仿佛故宮長城這樣人滿為患的旅游熱點。
對于登山者來說,海拔超過8000米意味著進入“死亡地帶”,除了雪崩等意外,登山者還需要克服缺氧、極寒、高原反應等眾多挑戰。而在攀登海拔8800米以上的珠穆朗瑪峰時,類似因素都在威脅著登山者的生命安全。
但是在逐漸轉為由消費市場支撐的珠峰攀登中,商業化運營帶來了更完善的醫療與緊急救援體系,雖然總體上仍然有風險存在。你可以認為這些登山者是在“花錢買罪受”,不過正因為登山有挑戰性,中產階級才會蜂擁而至。
實際上,現實的商業化珠峰攀登,遠不是過去想象中的苦寒艱苦。在海拔5000多米的珠峰大本營,現代化設施一應俱全。帳篷里鋪上了地毯,放著小書架,有24小時光伏充電板等各種電器。香蕉、橙子等新鮮水果按時供應,還能喝上手磨咖啡。如果你雇得起夏爾巴私人助手,他會為客戶燒水、做飯、鋪床、佩戴氧氣瓶。到了晚上,登山客們還可以一起吃飯、泡腳、打牌斗地主,身上臟了可以淋浴洗澡。在熙熙攘攘的珠峰大本營里,房地產大亨、互聯網CEO、時尚潮人們興沖沖地慕名而來,絡繹不絕。
在崇山峻嶺間攀爬的風險,遠遠高于在城市里的運動,因此新中產人群把珠峰攀登經歷當成一項區別于常人的標志,在他們眼里,這是一種“格局”。
西藏民間登頂珠峰第一人次仁扎西介紹,一般登山愛好者想登珠峰,需要5年以上的準備。“不管是體能,還是經濟實力的準備。”一般來說,登山者需要花費的成本包括時間、裝備、交通、保險、通信、登頂附加費用以及可能的救援費用。要想完成一次比較極限的登山,需要的花費不是個小數目。
攜程的一名工作人員透露——“從小白到可以挑戰六七千米雪山的資深玩家,循序漸進需要四五年時間,費用上,一般5萬~7萬元是比較正常的數字。”
攀登珠穆朗瑪峰,除了必須擁有7500米以上的登頂資格認證以及更加豐富的技術型雪山攀登能力外,逐年增長的攀登費用亦是一大門檻。
在21世紀經濟報道去年的一則報道中介紹,位于尼泊爾境內的珠峰南坡攀登費用,已經從2016年的4萬美元/人,上漲至2019年的4.59萬美元/人,約合人民幣31.78萬元/人。而在位于中國境內的珠峰北坡,一家西藏專業登山公司報價接近46萬元/人。
無論是選擇從珠峰的哪一側攀登,上述的報價僅僅是“團隊費用”,而另將有數萬元的費用需要攀登者自行支付,包括個人的裝備費用、交通食宿費、個人保險等。如果請了夏爾巴人向導,不管登頂與否,通常都需要給夏爾巴人1500美元左右的小費。此外,給留守大本營的后勤團隊的小費也在300美元左右。
一位山友這樣說:“很多攀登珠峰的人告訴我,能活著回來,是給再多錢都愿意的,因為當你真正在珠峰身處險境的時候,你可能花再多的錢,也買不回來一罐氧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