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蕓 杭州市婦產科醫院
旦旦一周歲了,但是仍然不會說話,家長很著急,爺爺奶奶說:“孩子不會說話都是舌系帶太短,去醫院剪一刀就好了。”真的是這樣嗎?在孩子的成長發育過程中,對于孩子的語言發育,家長存在一些誤區。
貴人語遲
有寶媽發現,在孩子2歲時,有時聽不懂她的指令,也不會開口說話,但是周圍總有很多人說:“自古以來貴人語遲。”
破解誤區:大量科研證據表明,3歲兒童的語言能力可預測孩子三年級的閱讀能力。換言之,語言能力落后的3歲兒童,多數在三年級時閱讀能力也相對落后。如果父母發現孩子語言能力落后于同齡兒童,就需要及時帶孩子接受兒童保健醫師或康復醫師的專業評估,幼兒在早期被診斷為單純的語言發育遲緩或障礙后,越早干預,康復效果越好。
孩子口齒不清和舌系帶過短有關
有寶媽發現,孩子口齒不清,連蒙帶猜基本也能聽懂孩子說的話,但幼兒園老師和其他家人朋友都很難聽懂孩子說話。老人說“孩子說話不清楚跟舌系帶太短有關”。
破解誤區:舌系帶過短是指兒童出生后舌底下正中的薄的帶狀結構沒有退縮到舌根下,使舌部運動只限于口腔底部很小范圍,舌頭伸不出口。舌系帶過短在新生兒中發病率為4%~5%,臨床上,除非存在明顯的母乳吸吮困難,否則不建議進行舌系帶過短的手術治療。大量研究表明,舌系帶過短與孩子的語音發展無關,不會導致兒童發音不清。如果孩子有口齒不清的情況,建議帶孩子接受兒童保健醫師或康復醫師的專業評估。
電子產品里的節目能幫助嬰幼兒發展語言
有寶媽發現,孩子開口比較晚,孩子白天由爺爺奶奶照顧,平時喜歡在家跑來跑去,在沙發上亂跳,但是只要爺爺奶奶把平板電腦給孩子,他就會安靜地自己玩,晚上自己照看孩子,發現孩子喜歡平板電腦,便下載了很多語言學習的APP,希望一邊玩平板電腦,一邊發展語言。
破解誤區:嬰幼兒的語言發展跟學齡兒童的語文學習有一個根本的不同點:嬰幼兒的語言發展是在和爸爸媽媽以及周圍的人的社交活動中發生的。臨床研究表明,嬰幼兒通過和成人玩耍過程中的互動來習得語言是有效的,相比之下,通過屏幕讓嬰幼兒看和聽來學習語言是無效的。嬰幼兒過多的屏幕時間和兒童肥胖、睡眠問題以及語言和社交發育遲緩有關。
我的孩子不會講話,但聽力肯定沒有問題
有寶媽發現,孩子3歲,還沒有開口講話,日常互動中基本不回應別人,平時也容易情緒失控。醫生建議做一個聽力檢查,但是平時家里關門的時候,孩子都會轉頭看,有必要做聽力檢查嗎?
破解誤區:聽(即語言的輸入),是說(即語言表達)的基礎,每一個語言發育遲緩的兒童都應該接受聽力檢查,排除聽力問題導致的語言發育問題。雖然每個孩子出生后在醫院都接受過新生兒聽力篩查,但是有些聽力障礙是遲發性的,且發病年齡不一致。聽力損失兒童有時候看起來好像可以聽懂家長的指令,因為這些孩子可以通過其他觀察(比如對肢體語言和手勢的觀察)等做出反應。所以,對處在習得語言關鍵期的嬰幼兒進行定期聽力篩查非常重要。
溫馨提醒
如果父母發現孩子語言能力落后于同齡兒童,就需要及時帶孩子接受兒童保健醫師或康復醫師的專業評估,幼兒在早期被診斷為單純的語言發育遲緩或障礙后,越早干預,康復效果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