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網聯汽車是運用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具有自動駕駛功能的新一代汽車。近年來,主要發達國家抓住汽車產業轉型機遇,積極布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頒布國家級的戰略規劃。
2020年2月,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十一部門聯合印發《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明確了未來5年智能汽車發展戰略。隨著戰略中各項任務的有效落實,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將駛入快車道。
當前,各地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狀況如何?有哪些的發展模式和發展趨勢?賽迪顧問汽車產業研究中心從城市產業基礎、政策支持、發展要素及產業氛圍四大維度,科學評價區域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水平。
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處于發展初期,核心技術正處于研發積累階段,相關企業多為初創類企業。區域內的人才儲備、產業基礎、政策扶持、營商環境對于產業發展至關重要。

從評價結果看,產業投資潛力強市主要集中在經濟發達的地區,特別是廣東、浙江、江蘇、山東和湖北等省。從區域上看,主要集中在華北、中南和華東地區。其中華東地區占比最高,產業投資潛力最大,有望成為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先頭區域。

2019年主要省市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新增專利數

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投資潛力城市Top20
從分布上看,產業集群趨勢明顯。產業投資潛力強市主要聚集在京津冀、長三角、渝湘鄂及珠三角四大地區,形成產業集群。長三角地區和渝湘鄂地區入選城市較多,整體區位優勢較為明顯;珠三角地區城市得分較高,區域整體質量較高。
城市布局重點存在差異。除北京、上海等發達城市具備產業多維度布局潛力,絕大多數城市根據自身基礎和特色選擇某一產業維度重點布局。
從投資潛力Top20看,北京、深圳等排名靠前城市仍具備較大產業空間,未來仍然具備較大發展潛力。Top20城市潛力值均超過74,未來有望成為產業中心城市,輻射帶動周邊城市,促進產業快速發展。
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投資潛力頭部城市,具備四大共性特征:具備經濟基礎、具備汽車及相關產業優勢、具備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需求以及針對性規劃和設計。后部城市普遍不具備某些維度共性特征。
東北地區雖然汽車產業基礎雄厚,但是區域經濟相對滯后,電子信息制造業、互聯網等相關產業薄弱,具備發展潛力的城市較少。山東省具備經濟、產業及需求三方面要素,但缺乏針對性的布局規劃,全省區域內無規劃建設的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場。山東省內雖然產業投資潛力強市較多,但整體實力均偏弱,未來存在掉隊風險。如進行頂層設計規劃,針對性布局,彌補產業發展短板,未來具備趕超潛力。對于后部城市產業發展,機遇與挑戰共存。
北京:技術驅動、全面布局。北京聚集了國內領先的高校及科研院所,高端人才匯聚,先進技術迅速孵化,科創類企業密集。
政策方面,北京具備國內最完善的政策規范及標準體系。測試方面,北京在海淀、亦莊等地有多個智能網聯測試場及開放測試區。產業方面,北京匯聚了國內半數以上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重點企業,在產業鏈各環節均有相關企業布局,企業以技術研發為主,生產類相對較少,產業上下游配套協作能力處于國內領先地位。
但是,北京用人成本和用地成本較高,對于生產類企業限制較大。產業鏈現有環節初創企業市場空間受限,企業間對于人才、土地、資金等發展要素競爭激烈。未來產業發展將基于高端人才和產業基礎優勢,趨向于核心技術研發和產業生態完善。
深圳:龍頭引領、轉型升級。依托于華為、騰訊、比亞迪等龍頭企業戰略布局,深圳在核心零部件制造、系統軟件以及計算平臺等產業環節迅速發展。
政策方面,深圳作為對外貿易的主要口岸,擁有國內最優異的營商環境以及行政效率。產業方面,深圳主要布局軟件算法以及零部件制造,主要企業為進行戰略布局的龍頭企業以及電子信息制造業企業。深圳憑借電子信息制造業雄厚基礎,未來將是硬件生產類企業落地的重要選擇。
深圳具備充足的人力、土地及資金等發展要素,未來通過平臺吸引高端人才,進行核心技術研發以及產業趨勢引領。上游的電子信息制造業企業依托于健全的供應鏈體系進行核心零部件生產,成為產業Tier1供應商。
杭州:產業融合,聚焦應用。杭州主要聚焦于應用場景探索,依托阿里巴巴在云計算方面技術積累,融合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打造城市智慧交通系統。
產業方面,杭州主要以技術研發為主,聚集了阿里達摩院、之江實驗室等先進的技術研發機構,在場景自動駕駛以及智慧交通規劃領域進行技術突破。政策方面,杭州具備完善的人才招引以及企業扶持政策體系。測試方面,杭州擁有智能網聯技術模擬測試平臺以及開放道路測試區。
杭州是未來產業應用探索的重要示范,與其他城市形成差異化發展。杭州通過將智能網聯汽車與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產業交叉融合,探索在數字交通領域的應用模式。
長沙:筑巢引鳳、構筑生態。長沙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作為工業升級的主要突破點,建立國內最為完善的智能網聯測試設施,通過提供政策支持,吸引產業頭部企業進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