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勇 張勛 王翌 黃錦韜

目前,武漢全市復工復產好于預計、快于預期,“四上”企業復工復產達產率已經追上全國,實現應開盡開,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正在加速推進。
疫情來襲,武漢暫停,企業經營中止。武漢市委、市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全力落實“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以“最大決心、最實黨建、最惠政策、最優服務”引領推進復工復產復市,為企業“搶時間”“搶進度”保駕護航。
主動作為,打出政策組合拳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讓武漢市中小企業經營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流動資金短缺、經營成本上升、人員流失、交通物流不暢……
為切實緩解企業在復工復產階段面臨的突出問題,著力讓市場“動起來”、讓企業“活下來”,3月23日,武漢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印發《武漢市支持企業復工復產促進穩定發展若干政策措施》,重點從加大資金支持力度、著力降低企業成本、強化金融支持力度和提升服務企業水平等4個方面,提出了21條政策舉措,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平穩發展。
武漢市經信局對近2000家中小微企業進行樣本問卷分析,梳理共性問題,牽頭起草并于2月21日以市政府辦公廳名義印發《關于印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業經營發展有關政策措施的通知》。這是武漢市應對疫情、支持企業發展最早出臺的綜合性政策,從減輕企業負擔、強化金融支持、保障企業用工、加大政策執行、優化提升服務5個方面提出了21條政策措施。
為幫助企業復工復產,武漢市各區配套出臺政策。武漢開發區(漢南區)出臺《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辦法》,對企業項目落戶、用地用房、加大投入等方面給予扶持;出臺《促進創新創業創造辦法》,獎勵企業技術創新、科技成果轉化;出臺《促進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辦法》,從激勵知識產權創造、促進知識產權運用和加強知識產權管理、促進知識產權服務業發展和人才培養等方面給予企業扶持。
一系列惠企助企活企政策的落實落細,為暫時受阻的中小微企業送來了“及時雨”和“破阻器”。
協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當前,武漢正爭分奪秒,加快疫后重振。4月5日,武漢市首期設立200億元紓困資金,幫助中小微企業共渡難關。隨后一個月內,基金規模擴容至400億元,并新增了200億元個體工商戶紓困基金,總額達600億元。
忙碌的機器人手臂劃出優美的圓弧,不時濺出焊接的火花,智能化的生產線上,只有4名工人在監管。“越是困難時期,企業越是要苦練內功,提升競爭力。”武漢方鼎汽車部件制造公司總經理段思清說,公司斥巨資對沖壓生產線進行智能化改造,采用了30多臺工業機器人替代人工。
和其他企業一樣,武漢方鼎也出現資金鏈緊張。武漢開發區(漢南區)汽車零部件產業園加快惠企資金撥付,解決資金難題,全力為企業“輸血”。目前,該公司收到園區240萬元技改補貼資金和農行3000萬元貼息貸款,有效緩解了資金周轉壓力。工業機器人開工后,產量和質量大幅提高。
霍尼韋爾新興市場中國總部落戶武漢,殼牌能源、博世熱力、共創醫藥等外方增資超千萬美元,沃爾瑪宣布未來5年將在武漢投資30億元、新開設4家山姆會員商店15家購物廣場及更多社區店……武漢市招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當疫情在全球擴散蔓延的情況下,部分跨國公司依然看好武漢,這得益于中央、省市一系列組合政策的扶持。
“外資‘獨角獸企業落戶,一次性獎勵500萬元;外企牽頭建科研平臺最高獎250萬元……”武漢“外資十二條”除出臺一系列獎勵政策外,還在土地出讓、用電、融資等多個方面顯著降低企業成本,在漢外資企業還可以享受“抗疫情穩外貿穩外資”專屬金融服務方案,“武漢依然是投資的熱土。”
除了省級、市級層面發力,武漢市各區也在爭分奪秒、千方百計推進穩企賦能。漢陽區委、區政府相關領導為漢陽本土企業直播帶貨,用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賦能本地企業;區人大常委會牽頭開發“云企云聯”信息平臺,搭建企業與代表交流平臺;區政協緊盯大局,召開“營與贏——四級政協委員共商營商環境、共話經濟重振”專題協商會議,邀請全國、省、市政協委員和50余名區政協委員為漢陽區經濟重振精準把脈、高質建言……各單位各部門通力合作,一批高端項目踏“云”而來,極大地促進了漢陽經濟社會發展。
靠前服務,彰顯組織力量
武漢重啟以來,“兩新”組織黨組織、黨建指導員深入產業園區、商務樓宇、商圈市場,積極充當“守護者”;黨員突擊隊、黨員先鋒崗在車間班組、經營網點、服務窗口當先鋒作表率,他們成為穩定軍心、助企解憂的“定海神針”。
“既要讓企業‘輕裝上陣,為企業‘供氧輸血,同時也要賦能企業重振,提升造血能力。”在武漢市委組織部主辦、市注冊會計師行業黨委承辦的“黨建引領·穩企賦能云講堂”第三場“財稅金融類政策專場”,武漢市財政局一級調研員閔峰卿的觀點引發網友的廣泛認同。
武漢市注冊會計師行業黨委副書記江羽翔表示,目前正在推進注冊會計師“進園區、進企業、進樓宇”活動,幫助企業解決戰略管理、財務管理、會計和稅務處理等方面的問題,以便更好地促進企業良性經營和健康發展。
“兩新”組織黨組織和黨員廣泛參與到“搶時間”大戰中。慕金文岸文化產業園是武漢臨空港經開區規模最大的特色文化產業園,入駐70余家文化科技類企業,喜馬拉雅是其中的一家優質企業,第一時間申請復工。在武漢慕金文化創意產業有限公司黨支部的幫助下,全公司45名員工順利返崗。目前,園區正研究制定物業費減免優惠措施,全力協助園區企業渡過難關。喜馬拉雅負責人表示,“正在爭分奪秒推進年初確定的商業項目,希望把失去的時間再搶回來。”
東湖高新區未來科技城綜合黨委建立“綜合黨委委員+機關黨員干部+黨建專員”梯次幫扶隊伍,秉承熱心、愛心、誠心、細心、耐心的“五心”理念,定期走訪企業、了解需求、解決困難、宣傳政策,努力做到“企有所呼、我必有應”。
江漢區在全區建立“干部聯企業、支部聯黨員、黨員聯職工”的聯動對接機制,35名市管干部重點聯系全區66個重點企業、50個億元以上重大項目和33個重點商務樓宇,438名處級以上黨員干部結對幫扶全區1068家“四上”企業,當好服務企業“店小二”,讓企業心無旁騖抓復產、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