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人民日報刊發了一則讀者來信,信中稱有鄉鎮干部反映,工作中遇到難事急事,請示相關部門怎么辦,有時得到的答復是“按規定辦”。然而,按什么規定辦、如何辦卻不多講,讓基層無所適從。這時,旨在照章辦事、一視同仁的“按規定辦”,就會變成看似公事公辦,實則不擔當、不作為的表現?!鞍匆幎ㄞk”,也由此變成“無法辦”“不能辦”,不知道“該咋辦”。對于這種現象,您怎么看?
“微話題”欄目參與方式:掃碼關注黨員生活微信公眾號(微信ID:黨員生活),點擊下方“互動”-“‘微話題互動”,即可參與最新一期“微話題”征集活動。一經選用,稿費從優。
按“規定辦”變“無法辦”得治
樹牢以人民為中心思想
作為基層干部,要樹牢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只要是為廣大群眾辦實事、辦好事,都要大膽闖、大膽試,但要把握事前、事中和事后三原則:即事前要廣泛調研,多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建議,多分析利弊得失,多考慮克服不確定因素和不利方面的舉措,多向上級匯報爭取支持;事中,要及時跟進,掌握事情進展情況,及時研判分析問題,提前預防和化解矛盾問題,消除不利影響;事后,要及時總結,向上級報告工作成效,及時對能擔當、會擔當的干部記功表彰,營造干事擔當的良好氛圍。同時,在日常工作中,對墨守成規不愿擔當、不敢擔當、不會擔當的干部要加強教育管理,引導大家比學趕超,爭做履職盡責、服務群眾的表率。? ? ? ? ? ? ? ? ? ?(宜城? 梁華偉)
讓規定“活”起來
“按規定辦”,其實無錯。涉及人民群眾的事,不論大小,能嚴格按規定辦,應該給予充分肯定和表揚,“無規矩不成方圓”。癥結是掌握規定的人,缺少擔當,敷衍塞責不作為,令執行者無所適從,使規定有了“死扣”。解決之法,需要把考核措施落到實處,把工作業績與服務基層、為基層獻計獻策解疑釋惑掛鉤,不使獎勤罰懶成為空置的一紙“規定”。要加強監督,引入競爭機制,有效運用網絡、新聞媒體等,虛心聽取基層的呼聲和反映,適時曝光工作狀態、結果,打破一崗定終身體制,讓勤政者上,懶政者下,變壓力為動力,服務意識強了,規定便會“活”起來,執行者有章可循,效率必高。
(襄陽樊城? 李培竹)
要更“走心”一些
“按規定辦”并沒有錯,錯的是沒有告訴按什么規定辦、有哪些步驟、需要哪些材料、要跑哪些地方等具體細節。“按規定辦”相比于那些“走后門”“靠關系”“打招呼”的辦理,是最為規范的一種辦事方法。但要讓“按規定辦”辦得更好,需要更“走心”一些。一方面相關部門要細化標準,讓那些規定易操作、能落地。另一方面要根據基層實際,及時調整辦事規定,確保一事一策、一事一答。同時,針對基層遇到的急事難事,更要有克難攻堅的方向路徑和應急舉措,也可以利用微信號、二維碼,讓基層遇到問題能掃碼查、掃碼辦。? ? ? ? ? ?(杭州臨安? 吳昊)
不可認“按規定辦”死理
“按規定辦”助力政策落實
按規定辦,無論是對公職人員,還是群眾來說,都是一件好事,但同時也對政府部門和公職人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標準、更嚴格的要求:要加強制度建設,讓群眾辦事有規可循、有章可依,尤其要建立健全“急事現辦”“特事特辦”便民機制;要抓好工作落實,讓規章制度不是只掛在嘴上、寫在紙上、貼在墻上,而是真正的落實到行動上,付諸為民解難分憂的工作實踐;要壓實工作作風,形成常態化調度、督導機制,讓“按規定辦”成為便民利民的催化劑,推動政策落地落實,提升群眾獲得感。
(洪湖? 張小方)
在實踐中優化規定
按規定辦無可厚非,但政務處理切不可認“按規定辦”的死理。在實際工作中,會遇到很多突發情況,如果一味按照規定辦,不遵循事務發展的變化規律和特殊性,則會把制度政策變成“畫地為牢”的藩籬,讓原本應該服務于實際的制度成為束縛。事急從權,在堅守政策紅線的前提下,遇到緊急情況,應根據事情的特殊性酌情處理,從規定中尋找處理問題的方法,在處理問題中創新工作方法,結合各種突發情況,綜合優化規定,讓規定推陳出新,逐步完善,用規定指導實踐,在實踐中優化規定,方能相得益彰。? ? ? ?(利川 張倩)
基層要主動提出建議
基層處于第一線,新問題、新事物不斷涌現。而現有的法律法規是對過去發生事實及經驗總結基礎上制定的,不可能將新出現的問題現象解決辦法全部涵蓋其中,存在滯后性。因此,基層遇到急事難事,請示上級相關部門,上級也可能不知道怎么辦?;鶎涌梢詮木S護群眾利益的角度出發,主動作為,積極探索,形成真知灼見,一并建議,而不是簡單請示怎么辦。作為相關部門,也要放下身段,深入基層,在遵循相關法律法規原則大前提下,敢于擔當,支持創造,鼓勵創新,共同推動問題解決。? ? ?(云夢 黃永強)
要多想想“怎么行”
制定的規定要切實可行
按規定辦變成了無法辦、辦不成,既折射了一些干部的懶政思想,也給規定的制定者提了醒。規定是對條件、程序等的規范,其初衷是為了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因此,在制定規定時,一要著眼“企業是否高興、群眾是否滿意”,多從公正、便捷、高效的角度考量,確保規定能奔著解決問題去、完成目標去、達到效果去;二要在規定制定前廣泛征求意見,執行中做好宣傳和答疑釋惑,回應群眾關切,爭取支持和理解;三要善用改革的辦法,妥善解決規定執行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尤其是對行政審批、辦事流程等方面的規定,要加大改革創新力度,推動流程再造、審批提速、環境優化。? ? ?(孝感? 陳綱)
要以“辦”為立足點
“按規定辦”要以“辦”為立足點,“規定”是要“辦”得更加規范化而不應是“不辦”的搪塞借口。大多數基層干部面臨的是“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而且日常工作更側重于具體實踐,他們對“規定”的理解往往不如上級業務部門深入精準,他們的疑惑只能求助上級業務部門解答。相關部門雖然多數工作不直接面對群眾,但是根本宗旨還是“為人民服務”,只有更好為基層干部答疑解惑、指明方向,才能更好為群眾排憂解難。? ? ? ? ? ? ? (嘉魚? 張一明)
要多想想“怎么行”
欲改變現狀,要優化頂層設計,明確部門責任,簡化辦事程序,讓基層干部求助也“最多跑一次”;要明確“誰規定,誰解釋,誰指導”,通過有效監督讓相關部門低下身子,解疑答惑時“多說一句話”“多出幾個點子”,不要總說“不行”,要多想想“怎么行”;要通過培訓和指導,不斷提高部門和基層工作人員的業務素養和服務本領,增強為民服務意識;要成立難題專家團,就基層提出的“不好辦的事情”,讓專家參與探討,依據現有政策,找到“適合的解決辦法”。對于無先例的事情,可以考慮出臺專門的地方規定,既可以“解決目前的問題”,還能夠給“后來的相同問題”樹立處理標桿。? ? ? ? ?(利川? 唐汝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