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瑩瑩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要通過各種方式加大對長期疲勞作戰的社區工作者、基層干部、下沉干部的心理疏導工作力度。今天,我就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黨員干部心理調適,講一節微黨課,與大家共勉。
妥善應對戰斗的耗竭
自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之時,黨員干部紛紛深入一線,“疲憊感”“耗竭感”明顯增強。當城市“重啟”、壓力有所減輕時問題逐漸暴露。有學者將這種心理異常狀態概括為“壓力上癮癥”,即當壓力超過正常負荷,生理與心理逐漸會出現異常狀況,但在壓力持續存在的前提下并不會完全顯露,一旦壓力減輕或消除,各方面的問題便會顯現。
應對因持續戰斗耗竭引發的心理問題,需要黨員干部覺察和接納自我,設立調適壓力的“減壓閥”,學會通過轉變思維、健康飲食、規律運動、宣泄情緒等多種途徑增強心理韌性,必要時也可以從專業團隊中獲取支持與幫助。與此同時,還應當建立健全立體的減壓——賦能心理支持體系,各級黨組織運用正向激勵、談心談話等方式加大對干部的關心關懷力度。
努力克服內心的恐懼
武漢“封城”之初,資源緊張物資匱乏之時,一件雨衣、幾只普通口罩就是一線黨員干部的全部行頭。黨員干部也是血肉之軀,也會害怕被感染、害怕被感染后影響家人、害怕工作失誤影響疫情防控大局被問責追責,只是這種恐懼長期被緊迫的工作壓制在心底。
克服恐懼情緒,黨員干部需要意識到恐懼是企圖擺脫、逃避某種危險情境而又無能為力時的情緒體驗,深入思考并厘清造成恐懼情緒的原因,通過轉移注意力、系統脫敏以及積極地自我暗示等方式及時調節情緒。同時,各級黨組織要積極推動容錯糾錯機制精準落地,為黨員干部“心理松綁”。
正確解決瑣事的煩惱
疫情防控時期,黨員干部面臨諸多煩擾。應對工作中的煩惱,避免焦慮情緒蔓延,理解第一。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對群眾出現的一些情緒宣泄,我們要多理解、多寬容、多包容,更要做深入細致的工作,包括心理疏導、解決實際困難”。黨員干部應提高政治站位,對群眾的情緒宣泄多一分體諒與包容。在感覺煩躁時,掌握一定的放松身心方法有助于緩解焦慮情緒。
積極消除精神的憂慮
一位干部在心理求助熱線中表示:“兩天前從社區撤回休整,但晚上很難入睡,一日三餐沒有食欲,不時想起疫情爆發之初居民請求安排床位,但無法馬上安排時絕望的眼神……”這種感受也被稱為替代性心理創傷,源自經歷大量損害程度超過部分人群的心理和情緒耐受極限的破壞性場景后,間接導致的各種心理異常現象。
應對替代性心理創傷,需要黨員干部有意識地、主動地采取積極行為帶領自身走出創傷。例如,可以通過做家務、看電視、烹飪大餐、鍛煉身體等方式為自身帶來積極情緒;也可以通過與家人、朋友、同事等討論和分享相關防疫工作和心理感受獲取心理支持。必要時,還可以通過撥打心理熱線、參加減壓教育或危機減壓團體活動來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積累并提升心理資本。
(講課人單位:武漢市委黨校哲學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