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晏華


摘 要:在人類文化的發展史上,城市的建設始終是社會文明與進步的象征。環境的規劃、公共藝術品的呈現、人們對視覺世界追求的高度都體現著一個地域的經濟文化發展層次。文章結合宿遷市政建設分析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共藝術設計的運用。城市公共藝術設計對于該地域的人文特性、形象風貌起著重要的作用,不僅承載著人類的歷史文明,還改善了城市的公共環境,彰顯地域文化特色和時代精神。
關鍵詞:地域文化;城市環境;公共藝術
地域文化是城市公共藝術設計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融入了地域文化的公共藝術作品更能表現出一個城市的文化內涵與歷史文明。城市公共藝術設計是當代城市人文生活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城市公共藝術作品中融入地域文化亦能夠更好地弘揚民族文化,地域文化與城市公共藝術設計因此而緊密相連。隨著個人修養的提高,人們已經開始慢慢意識到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但在生活中真正接觸到的傳統文化少之又少,我們對文化的了解經常會產生很多誤區。文化的發展與傳承,更多的是添加新的元素,使其更加長遠持久地發展。地域文化的應用,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我們生命的延續,是我們給了它進一步的發展。
一、地域文化的定義及特點
(一)地域文化的定義
從廣義上來說,地域文化是指中國不同區域的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總和,時間上則是從古至今的一切文化遺產。狹義上來說,地域文化專指先秦時期中華大地不同區域范圍內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總的來說,地域文化指中華大地特定區域內獨具特色、傳承至今的文化傳統,是特定區域的民俗、生態及傳統習慣等的文明表現,它與飲食、方言、信仰、建筑、移民、地理環境等因素息息相關。中國地域遼闊,生活著五十六個民族,地域文化很難細化,不同的地區,遷入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傳承在一起相互吸收融合,一個新的地域文化便會誕生。但不管時間如何變化,我們的傳承不能斷,我們來自先祖的智慧不能斷。傳承與發揚地域文化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
(二)地域文化的獨特性
地域文化的形成靠的是時間的積累,與某一特定區域的發展、變化是成正比的。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因此獨特性原則是地域文化的一大重要特點。不同的社會結構和發展水平導致地域的民俗風情、自然地理環境、政治經濟、生活習慣、飲食與方言存在差異,孕育了各具特色、不同特質的地域文化,如中原文化、齊魯文化、三晉文化、燕趙文化、三秦文化、楚文化、蜀文化、徽文化等等。這些個性獨特的地域文化,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更是中華文化的精髓。再如我國的民族分布在不同地區,各民族在遷移時都會帶去文化,融入原本的地域文化,隨著時間的發展,文化相互吸收影響產生了新的地域文化,因此文化的獨特性便顯現出來,它不能被替代,卻一直在進化,不斷融入新的時代元素。
二、城市公共藝術設計中地域文化的融入
(一)多元化、多樣化的結合發展
當地域文化與現代文明相結合的時候,也是兩者的多元化與多樣化發展的最佳時機。在現代文明高速發展的今天,高樓聳立,但是設計師們不像十多年前只知道單一模仿國外的現代公共建筑,而是在鋼筋混凝土中融入了傳統文化。西楚文化在宿遷的市政建設中大多體現在建筑群體的外觀以及城市公共藝術中。經典總是讓人不斷回味與推敲的,比如蘇州博物館完美將地域文化融入到建筑中去,因而成為經典。雖然是地域文化,但是只要把握好融入點,與現代城市不相互排斥,反而是相互吸引,地域文化成就了城市公共藝術設計 ,城市公共藝術設計也成就了地域文化。有時候傳統文化的出現甚至不是直觀的,而是寓意上的或者是微觀的,這便是它的多元化與多樣化的發展。
(二)在城市公共藝術中的創新發展
地域文化作為傳統文化,當它面臨世界多元化的不斷沖擊時,要么創新改變融入到現代化城市中,要么就只能等著被遺忘。宿遷市政決定將地域文化融入到城市的公共藝術設計中去,在本是鋼筋混凝土的高樓大廈上融入一些地域文化的建筑特點,夜幕降臨時結合燈光的彩帶效果,加上群體建筑的一致性,也是別有一番味道。道路以及周邊的規劃、小景中融入地域文化的圖騰、風格甚至是情懷,不知不覺中吸引人們的視線停留。傳承與創新地域文化,既不是排斥任何新的元素也不是來者不拒,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三、城市公共藝術設計中地域文化的
藝術表現
(一)裝飾的藝術表現
我國是一個文明大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明。地域文化在裝飾藝術中有著諸多的藝術表現。譬如漆器的裝飾藝術(圖1),它是楚文化的杰出代表,主要是以彩繪的方式來裝飾,色彩對比鮮明,表現楚人浪漫豪放的胸懷,主要色彩是朱黑二色,輔以黃、白、綠、金、銀、褐色,深邃幽遠又燦爛繽紛。其中的金銀二色的應用是中國漆器“描金”的開端。再加上它的造型紋飾,有繩紋、火紋、鳳鳥紋、獸面紋等特色鮮明的代表紋飾,有的呈單獨紋樣,有的呈連續紋樣,形式多以流暢、富于韻律感的曲線為主,飄逸流動,輕盈圓轉。作為皇室御用品,漆器更顯高貴華麗。
(二)歌舞的藝術表現
我們廣為所知的新疆舞,是中國舞蹈的主要代表之一,新疆更是有“歌舞之鄉”的美譽。不論是從舞蹈的肢體語言還是它的背景音樂中我們都可以直觀感受到新疆舞的熱情、活潑,其舞蹈步伐輕快靈巧,身體各部分肢體運用和諧,尤其是舞姿和手腕的變化十分豐富,有著濃郁的西域風格(圖2),使人在欣賞時身心不由自主地跟隨著舞動。新疆舞主要包括薩瑪舞、刀郎舞、賽乃姆舞、納孜爾庫姆舞,有的舞蹈并無規定的動作程式,隨著音樂情緒的變化而變化,展現本民族的豪邁奔放,更加彰顯了地域文化的特色。
(三)文化元素的藝術表現
中國地域遼闊,不同地域文化的鑄就了許許多多的文化元素,如不同的民族的傳統民族服裝也是不同的。在歷史傳承與發展中,漢服充分展現了古代漢族人的禮、儀、仁、智、信的道德內涵,穿著漢服可以讓人舉止神態更顯端莊穩重、瀟灑脫俗、內斂含蓄,無形中增添了氣質與美感。
再如豫西文化(圖3),它的三雕裝飾藝術紋樣,主要表現在傳統的民居上,門罩、雀替、梁柱、斗拱、匾額等與傳統的建筑結構緊密相連,每個雕刻紋樣從內涵上來說都蘊含著美好和吉祥,做工上更是細致縝密,手法靈活,將雕刻的內容展現得栩栩如生。這弘揚的不僅僅是地域文化,更體現了手工藝技法,為當今的城市公共藝術設計提供了豐富了創作素材,許多地域文化的圖形紋樣在現代的裝飾、紡織、建筑等方面被廣泛應用。
四、結語
對于地域文化的歷史傳承與發展,要想讓后世記住其曾經的歷史價值是一件非常艱巨的任務,但是有了政府的支持以及市政建設上的改觀,相信地域文化在現代化城公共藝術中可以有更加深遠的發展。地域文化在人們生活中的融入可以給我們真實的代入感,通過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來讓人們更加深刻地體會傳統文化的魅力、地域文化的情懷和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王東浩.分析城市公共藝術設計的傳承與創新[J].美與時代(城市版),2019(6):60-61.
[2]劉旭.文化名城建設引導下的城市公共藝術設計[J].智庫時代,2019(38):266,268.
作者單位:
武漢大學城市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