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ndy Wang 唐能

Nacho坐在一件作品上(制作中的戶外長凳),工作室內擺滿了尚未完工的作品。
Nacho Carbonell,1980年出生于西班牙瓦倫西亞,曾在美國學習,用陶瓷、木料和相片做藝術實驗,后來在瓦倫西亞Cardenal Herrera大學接受培訓,2007年移居荷蘭埃因霍溫。他是當今最為國際化的西班牙藝術家之一。

1.灰水泥藝術裝置“communication line”的1:1設計原型,該裝置制作于2012年;由金屬塊、網眼布和涂料軟木板制成的座椅雕塑“memoralia”,兩件作品均安置于埃因霍溫的設計工作室門外。

2.私人客戶的委托定制品,幾件椅子、凳子和花盆……桌上的植物由Nacho親手栽種。

1.2008年完成的“The Tree Chair”試驗品。

2.尚在制作中的彩色水泥作品。

3.Nacho的辦公室中掛滿了各種作品草圖。墻上貼滿了綠色的“碎紙片”,桌上擺著由絨線織物制成的“communication line”小模型。

每當在某場展覽中看到Nacho carbonell設計的樹椅(數年前的巴塞爾藝術博覽會上。好萊塢明星布拉德·皮特曾經買下了該系列中的兩件,令這位藝術家名氣大增),參觀者總是覺得既有趣。又有些疑惑。它坐上去肯定不怎么舒服,但卻是一件可以隨意觸摸的藝術品。在有些人看來,這樣的設計很難說有什么實用性,要將這個龐然大物歸入某一品類也很困難,但人們還是忍不住想要伸手摸一摸,抬腳爬上去,甚至想把這件東西搬回家,雖然它又大、又貴、又沒用,不過,人們還是想體驗一下身在其中休息片刻的感受。
這就是Nacho Carbonell所追求的目的,他喜歡那些作品看起來像是活生生的有機物,能夠隨時隨地引起人們的注意,甚至令人大吃一驚。很久之前,他便決定將美感與實用性、觀察與行動、公共與私密等種種看似極端對立的情形同時在作品中進行演繹。
“我用設計講故事,展示某種情境、某個瞬間、某種技術、某種工藝。我的作品里全是這種交流性元素,盡力與使用者展開對話。人們都可以進來參觀,從中能夠得到新的體驗和新的理念。”
Carbonell從藝術中提煉出“通過作品表達自我”的概念,這并不符合主流傳統,在設計界更是有些小眾偏門。他說:“我們習慣于給一切已成型的東西貼標簽。說到底,界限只是社會強行施加給我們的概念。創作時,我會從任何牽涉到典型范例的東西中抽出精華,仔細思考自己想用項目傳達的東西。我的使命不是去定義我的作品是設計品還是藝術品。在創意世界中,任何東西都是合理的存在,創造力能夠滌清大貼標簽的風氣。”他深信,在當今時代,新的交流方式層出不窮,堅持用藝術表達并不是什么古怪稀奇的邪道。“我們都離不開最原始的感官印象和直觀感觸……我們無法單靠科技傳達信息。設計和藝術都是感官體驗的對象,我將設計品變為刺激感官、激發想象力的交流媒介,所以我愛用幻想或虛構元素。”
有些東西原本為大眾設計,如今卻變為了奢侈品,對此,Carbonell坦誠地表示:“不能把觀念和物品混為一談。大眾化的物品設計——即人人都能買到某件東西——這一觀念的確存在。在今天,如果想得到一件能夠代表某個歷史時期的標志性物品,那恐怕得花大價錢。但我不太重視物品本身,也無意于成為商業交易中的價值載體。我更注重情感功能,我的創作焦點是必須呈現實用性之外的東西。”對于贊成這一理念的人來說,Carbonell的作品的確更符合博物館和收藏家們的趣味。即便如此,對于一般愛好者來說,能夠親身體驗這樣充滿藝術氣息的設計,本身也是一次極具想象力的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