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阿希爾·克勞德·德彪西,是對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的歐洲音樂界影響力頗深的作曲家之一,也是之后印象主義音樂風格的代表人物,他的音樂風格對之后印象主義音樂風格的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力。《阿拉伯風格曲》之一是他初期鋼琴音樂作品中的一首,這首樂曲既沿襲了一部分浪漫主義音樂風格的特色,也有了印象主義音樂風格的雛形特征,是在鋼琴教學中了解、學習演奏印象主義音樂作品的優秀教材。《阿拉伯風格曲》之一中曲式的創作大多沿用了傳統音樂的技法,但是在踏板的運用、和聲的進行等方面又給聽眾帶來了一種新的感受。他在這首樂曲的節奏及調式調性方面明顯表現出了印象主義音樂風格與浪漫主義音樂風格的不同。
關鍵詞:德彪西;印象主義音樂;演奏
中圖分類號:J624. 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 (2020) 15-0076-01
一、作品本體分析
1888年,德彪西創作了兩首《阿拉伯風格曲》,其中第一首為E大調。因為其動人的旋律及典型的五聲調式音階所產生的濃厚東方色彩而被廣泛學習。整首樂曲已經表現出德彪西早期音樂作品中的印象主義風格音樂的先兆。“阿拉伯風”一開始是中世紀時期阿拉伯建筑上的專有詞,具體指一種由神怪、花卉、人物、飛禽等以小棕樹葉穿織交錯在一起的裝飾性建筑圖案。德彪西把這種以天然之物為主的視覺藝術,表現在了聽覺的藝術中,音樂的旋律華麗且富有變化,轉調也比較自由,除少數應用了色彩性和聲,多數情況下高低聲部均勻的使用了單音、三連音與八分音符組成的兩條單線條旋律交錯組合,巧妙地將自然界中的聲與景緊密結合。第一首《阿拉伯風》的曲式結構可分為A、B、A三段。
二、作品的演奏分析
《阿拉伯風格曲》之一的旋律柔美生動,但彈奏者想僅僅用手指演奏出樂曲中包含的曼妙意境還是有一定難度的。演奏者演奏時要十分注重處理旋律線條與和聲進行的關系,這就要彈奏者具有非常熟練的演奏技術外,豐富的聯想能力以及對樂曲的深刻感受也十分重要。這首《阿拉伯風格曲》中低音聲部從頭至尾的琶音與中高音聲部優美的旋律相映照,使得這首樂曲所描畫的各種形象可以在彈奏者的完美演奏中栩栩如生地表現在聆聽者的而前。這首曲子隱藏在樂句中上下行模進的根音,以及樂曲內樂句強弱與節奏音型的變化,使這首樂曲的旋律起伏感更加明顯,讓聆聽者可以在音樂中享受心情,對內心美滿的事產生無窮的幻想。所以,演奏時對樂曲中朦朧的感覺、輕盈旋律的若隱若現要十分注重,對手指力度一定要有很好的控制。在整首樂曲中,大都并不要求很強的力度,因此可以在輕柔的觸鍵中分清音樂的層次,以“摸鍵”的演奏方式,制造輕柔縹緲的旋律色彩。
《阿拉伯風格曲》第一首的每個段落中同時需要注意的是調式變化,曲子中經常通過各類型的延長音轉調。在新的調式出現之前,彈奏者內心就需要提前做好準備進入新的調式調性。這樣才能使整體音樂旋律自然和諧的進行轉換,音樂色彩方而也可以更加具有想象空間。
《阿拉伯風格曲》之一在節奏上常常發生變化,樂句中三連音和兩個八分音符的節奏型連接經常出現,彈奏時這些連接要做到時值的準確,但由于整曲的音樂色彩生動中又帶有安靜的氛圍,整體的旋律線條不可以太古板,這就要求演奏者要注意指法和手腕的運用,如果演奏者在彈奏時手指跑動不夠靈活,那音樂帶來的美好感覺就會受到很大影響。所以在彈奏這首樂曲時手指要放在琴鍵上由外向內彈,同時手腕放松,使音樂感覺變得更加連貫優美。樂曲中三連音節奏型的出現非常多,這些三連音在彈奏時不僅要求均勻有顆粒性,還要有流動的效果。特別是樂曲中很多三連音有連音,其中在開始部分的兩小節三連音是十分重要的。在這一部分彈奏者在演奏時要從手臂到手腕完全放松,使力量集中在指尖,讓每個音符既有自己的特色,樂句上又可以產生類似海浪式的音效。最后這首曲子的結束要在安靜的氛圍中進行,讓人可以感受到朦朦朧朧的畫而,似乎進入夢境中一般,在音樂結束時聽眾依然聽到裊裊余音。
這首曲子中踏板的運用也要注意,德彪西的音樂對踏板的運用十分嚴謹。他的音樂不像古典音樂時期的和聲進行那樣簡明,其音樂中常常會出現很多過渡音,許多時候需要通過使用踏板來烘托氣氛,因此在踏板的運用時要特別注意把旋律音連接在一起,主要是要隨和聲變化進行,在前一個和聲即將結束時松開踏板,下一個和聲進行之前踩下踏板。
三、結語
德彪西是印象主義音樂風格的鼻祖,他譜寫出的奇妙音樂,帶給聽眾一種飄緲的美感,音樂的和聲細膩、色彩豐富。此后,這類被稱為印象主義的音樂風格為之后幾十年乃至上百年的音樂道路指出了新方向。德彪西譜寫的作品總數雖然不多,但每一首都有他特殊的音樂風格,都值得后人仔細品味,其中具有的“印象主義”特征,為深刻理解印象主義的音樂風格特點,感受近代音樂革命所帶來的震撼,從中發現當代世界音樂進程的軌跡都具有不可忽略的深遠意義。
參考文獻:
[1]王文,“調性”觀念的探索與創新一一德彪西、斯克里亞賓調性手法研究[J].中國音樂學,2004(02).
[2]李則生.德彪西音樂風格的發展、締造與演繹的探討[J].價值工程,2010 (01).
作者簡介:申楠寧(1994-),女,山西長治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鋼琴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