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分析一節單元導入公開課的教學設計,展示了“以單元主題為引領重組教材,整合教學”的英語教學方式及其良好教學效果,即優化教材資源,實現高效課堂。
【關鍵詞】單元導入;主題引領;重組教材;整合教學
【作者簡介】喻潔,南京市大廠高級中學。
一、引言
《牛津高中英語》教材每個單元都是按照welcome to the unit → reading → word power → grammar → project → task → self-assessment的順序編排的,并且《練習冊》中配有與教材同步的練習,結構非常清晰。Welcome to the unit板塊旨在激活學生已有的相關知識,激發學習興趣,為接下來的閱讀和一系列學習活動做好鋪墊。在平時單元導入課的教學中,筆者有很多困惑:單元導入課是獨立作為一課時教學還是作為閱讀課的導入部分簡單提及?如果作為獨立的一課時教學,應該補充什么內容?鑒于學生詞匯量和背景知識有限,怎樣避免教師“一言堂”,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討論?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指出,教學“應以主題為引領,創設有意義的情境,依托多題材和類型的語篇,使學生通過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新等活動,學習語言知識,發展語言技能,運用學習策略”。教師要善于結合實際教學需要,在仔細了解教材各部分的主要任務、主要內容以及相關聯系之后,對教學內容進行靈活、適當的重組,從而更加有效地整合教材,提升教學實效。筆者曾聽過本校骨干教師王老師的一節單元導入公開課,深受啟發。本文結合該公開課,探討如何開展“以單元主題為引領重組教材,整合教學”的英語教學方式,以提高單元導入課教學的有效性。
二、教學實例及評析
1. 教學內容分析。《牛津高中英語》模塊六的一單元“laughter is good for you”的單元導入課配有單口喜劇、笑話書、相聲、馬戲四幅圖片及三個討論問題。以傳統教學方式處理這一部分,往往是教師“獨唱”于課堂,而學生因為缺乏有關話題的文本及聽力材料的信息輸入,對話題并不很了解,學習興趣不濃厚,課堂上沉默寡言,單元導入十分鐘就匆匆結束了。然而王老師的公開課另辟蹊徑,讓人耳目一新。她在教授本課時加上grammar板塊中的文本和課后練習中的聽力及閱讀材料充實課堂內容,并通過緊扣話題的笑話、圖片和視頻活躍課堂氣氛,以聽讀促進學生說寫學習策略的發展。這些學習環節雖然散落在教材的各個部分,但都是基于單元主題laughter這條主線,重組、整合后的教學明顯比按部就班的教學在銜接上更加緊密,更有邏輯性。
2. 教學過程分析。
Step 1: Lead-in
T: Do you know some sayings related to laughter? For instance, “笑一笑,十年少”. How to express it in English?
Ss: Laughter makes people younger.
T: What other sayings about laughter can you think of?
Ss: Laughter is the best medicine. Laughter is the shortest distance between two people. The human race has one really effective weapon, and that is laughter…
T: what do these sayings tell us?
Ss: Laughter is good for us.
[分析] 作為導入環節,鼓勵學生在班級與同學分享中外與笑有關的諺語,再引導學生思考這些諺語的含義,這樣就自然引入了單元話題,過程簡潔而印象深刻。
Step 2: Discussion
讓學生以小組形成討論以下問題:What benefits can we get from a good laugh? 討論結束后,在師生對話互動中,教師板書討論總結的要點:
A good laugh can
** drive away our negative feelings and make us feel much better.
** keep us in a good mood.
** help us take a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our lives.
** help us enjoy life better and live longer.
** …
(注:斜體字是本單元的生詞。)
[分析] 討論環節鍛煉了學生用英語思維和表達的能力,讓學生明白笑口常開對我們有哪些益處。同時在師生互動時,引導學生用本單元的生詞來表達觀點,擴充了學生的詞匯量。
Step 3: Reading A (P9 Part A of grammar section)
引導學生思考是否有科學解釋證明笑對人的身心有益,然后通過閱讀并填寫grammar板塊的reading A, 獲取進一步的認識。
T: After reading Part A, can you find out any supporting scientific/medical explanations?
S1: First of all, laughing out loud helps improve our general fitness by strengthening the heart and the lungs. Second, a good laugh can relax our muscles. Also, laughter makes us feel a sense of happiness.
T: And whats the writers suggestion?
S2: The next time you feel upset or disappointed, do not worry. Enjoying a funny comedy or reading some jokes will drive away your negative feelings and make you feel much better.
[分析] 因為缺乏背景知識,學生如果想用英語清晰表達笑對身體有益的科學解釋,往往會力不從心,欲言又止,降低了學生的積極性。而通過閱讀進行相關信息的輸入后,師生互動時,就會發現大部分學生能自如地和教師交流觀點。這樣不僅充實了課堂課時內容,而且進一步強化笑口常開對身心的積極影響,引導學生樹立樂觀的生活態度。更重要的是,以閱讀促進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Step4: Brainstorming
T: What kinds of things often make people laugh?
S1: Jokes, funny pictures and circus clowns .
S2: Interesting books, funny films and amusing TV programmes.
T: What else can make people laugh?
S3: Comedies.
T: Whats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omedy?
S4: Crosstalk. Its performed by two person.
T: If the comedy is done by one comedian, what do we call it?
S5: Stand-up.? (注:斜體字是本單元的生詞。)
[分析] 通過頭腦風暴這一環節的師生會話,呈現本單元的部分生詞,并自然過渡到下一個環節。
Step 5: Fun time
分享由每組學生推薦的英文小笑話和趣圖。因為采用了游戲競賽策略,每組都精心挑選,學生在表演時再配上逗樂的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歡聲笑語不斷。接著欣賞了喜劇明星卓別林和憨豆先生的兩段視頻。
[分析] 用緊扣話題的笑話、圖片和視頻活躍課題氣氛,并為下一個環節自然鋪墊。
Step 6: Listening (P103)Listen for information about Charlie Chaplin.
Step 7: Reading B (P102)? Read for information about the British sense of humour.
[分析] 學生觀看完視頻之后,教師又實施了兩個教學環節。首先,教師問道:“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Charlie Chaplin?”問題一拋出,就有學生搶著回答:“He is famous for his acting in silent films.”接著教師又提問:“What else do you know about the famous American actor?”這時,學生因缺少相關的背景知識而無法回答,教師便引導學生去聽練習冊第103頁的聽力材料,獲取更多有關卓別林的信息。學生兩人一組,合作學習,一邊聽,一邊記下關鍵詞。聽完之后,由學生來總結敘述。在這種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主動性不斷提高。第二個教學環節是通過之前憨豆先生的趣味表演引入練習冊第102頁的“英式幽默”這一閱讀文本。通過閱讀,學生對英式幽默有了更多的認識,積累了跨文化的知識,從而就實現了以聽讀促進學生說寫學習策略的實施目的。
三、感悟與反思
這節單元導入公開課是“以單元主題為引領重組教材,整合教學”的英語教學方式的一次有效嘗試。經過授課教師的精心設計,學習活動由老師的“獨唱”變為師生間的“互唱”。學生圍繞單元話題,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語言技能都得到了鍛煉,也積累了跨文化的知識,拓寬了視野,這樣為其他板塊的學習真正起到了熱身的作用。當然,對教材進行重組、整合是一件極具挑戰性的工作,在備課時要遵循以下原則:以單元主題為引領,以學生為主體,以教材為載體,以活動為重點。
四、結語
合理有效地使用教材,對教材內容進行必要的重組、整合,有利于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適應性,提高學習興趣,使學生在不同學習內容的相互滲透和有機整合中積累知識,發展思維,提高語言技能,熏陶情感態度,從而收獲“1+1>2”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賴水梅.高中英語教材的重組與整合[J].理論研究,2013(1):1.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