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傳
來時,母親平整的小腹微微鼓起
春江水暖
你有幾斤幾兩,母親最先知道
生來怕光,你躲在母親的小宇宙里
練習倒立。提前適應各種顛倒
然后出生,成長,在人間寫詩
被厚重的外殼包裹。未能逃出
一張薄薄的紙
死后,故鄉(xiāng)平整的土地上
又多隆起一個小土堆
你躲進漆黑的棺木里
四平八穩(wěn)。仍舊怕光
鼻血錄
第一次是父親打的
我像一枚小小的硬幣
印上了父親的正反兩面
從此總是避讓脆弱的鼻子
第二次是因為喝酒
大年初一,在太陽壩子
氣泡在杯子中消散,又在肚子里
膨脹。哪里弱小,就在哪里壓迫
鼻子反抗以流血的形式進行
五天里,不定時,癥狀像極了白血病
母親急哭了,到處尋醫(yī)問藥
摘了映山紅,喝了亂頭發(fā)水
滾雞蛋立筷子,無一管用
故事以去市醫(yī)院途中不治而愈收尾
父親常說:“大丈夫,流血不流淚。”
那天我一直努力笑著,他卻哭了
就像一個
脆弱的鼻子
大拇指永遠不倒
不會喝酒的人也許不會知道:
“大拇指永遠不倒”
這是劃拳的規(guī)則
舉個例子:出一個食指
就算大拇指沒出,也算二
父親愛喝酒
酒醉后鬧過事,吃過虧
兄長喝過很多不必要的酒
沒有幾個真心朋友
我寫詩,也喝酒
酒能解愁,也能添愁
到現(xiàn)在,我們仍在酒場上
大拇指永遠不倒
而母親的大拇指
卻因為骨質退化
倒下了
月琴
記不清是哪一年
但那是他最難的一年
妻子病危,他賣了四棵大樹
換回四十塊錢
為了讓妻子體面地走
除了置辦棺材
他準備上街買衣服和襪子
卻被扒手把錢偷了去
回到家中,妻子斷了氣
那一年,我還沒有出生
他是我的爺爺
經過都是父親講述
電視中的某個畫面
使我第一次得知
爺爺還會彈月琴。原來
當了一輩子農民的爺爺
也有屬于他自己
青春的溫柔
骨節(jié)草
野生于水田、溝旁和陰濕地
這三個地方父親常往
他對我們說:
“做人,要像這草一樣有骨節(jié)”
這草又叫筆桿草
在父輩眼里
只有握緊了筆桿
才能挺直腰桿
小時候父親用這草
為我止過鼻血
以彌補他酒醉后犯下的錯
如今再見這草
才知它還可以活血,舒筋
治療翳膜遮睛
迎風流淚
圍困
在城市,農民工掘地三尺
不為尋找一個痛恨的人
而是安放好每個石頭
像曾經為求學的兒子鋪路
灌以水泥砂漿,插入脊骨
磚刀在既定的分寸上拼砍
他們筑起四周
越來越高
將自己攔在井里
蓋子應運而生
房東們在樓頂種植花草
將排好數字的房間
租給了農民工的兒子
(而己,本名楊林,1997年生于貴州興仁,現(xiàn)就讀于貴州師范大學文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yè)。作品見于《星星》《飛天》《散文詩》《詩歌月刊》等刊物。)
編輯:耿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