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滿善
(金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甘肅 金昌 737100)
風險分級管控與隱患排查治理是指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兩個方面的預防性工作,是為防范生產安全事故而構筑的兩道防線。實現安全風險有效管控是企業安全風險分級管控與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體系建設的終極目標,落地運行是實現安全風險有效管控的關鍵。本文針對雙重預防體系運行過程中反映出的問題,依據國家規范性文件、制度、規范要求,通過總結實踐經驗,從風險分級管控與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體系運行程序、運行內容、運行評價等方面提出工作思路和具體方法。
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是相互關聯、互為支撐的關系。風險分級管控體系具有前瞻、預控、全過程管控、全時段管控、主動性參與等基本特征,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具有排查、消缺、生產過程管控、定時管控、被動性參與等基本特征(表1)。因此,企業要通過風險分級管控與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體系的落地運行,將安全風險管控融入到生產經營各項管理的全過程,將隱患排查治理融入到生產管理全過程。

表1 風險分級管控體系與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基本特性一覽表
企業安全風險分級管控體系運行包括安全風險告知、風險管控培訓、管控措施落實、風險管控檢查、風險動態管控、等工作,隱患排查治理體系運行包括隱患分級告知、隱患管控培訓、事故隱患排查、事故隱患治理等工作。各項工作要“綜合考量、有效銜接、無縫對接”。
雙重預防體系運行程序見圖1。
(1)安全風險告知
按照“分別告知、應知必知”的原則,將各級各類人員安全風險管控責任范圍內必須知道的安全風險、管控措施、管控責任通過告知欄、告知卡、多媒體、書面告知等各種形式向負有安全風險管控責任的各層級人員進行告知,告知內容與管控責任相對應。
(2)風險管控培訓
企業安全管理部門負責組織工作組成員對企業領導、各部門管理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進行以“較大及以上安全風險管控清單”“較大及以上安全風險管控方案”為核心的安全風險管控培訓,使其知悉本部門及本崗位安全管控責任、管內容和管控方法等。

圖1 雙重預防體系運行程序圖
企業安全管理部門負責組織工作組成員對車間領導、管理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進行以“一般及以上安全風險管控清單”為核心的安全風險管控培訓,使其知悉本部門及本崗位安全管控責任、管控內容和管控方法等。
車間負責對班組、崗位等最小工作單元從業人員進行“班組安全風險管控清單”“崗位安全風險告知卡”為核心的安全風險教育和技能培訓,使其熟悉工作崗位和作業環境中存在的安全風險及管控責任,知悉本班組、本崗位能夠落實的管控措施及相應的管控方法。
班組要充分利用班前會、周安全活動等對班組風險管控清單、崗位風險告知卡的內容進行學習,熟練掌握其管控方法,并能應用到實際工作當中。
(3)管控措施落實
崗前操作風險思考。崗位操作人員在進行作業前要根據安全風險管控清單,對作業存在的風險、管控措施進行思考,然后進行作業。
工作任務風險分析。高風險作業實施前,根據該作業存在的風險類型,在執行相應的安全風險管控清單的基礎上,進一步開展專項辨識,并根據辨識情況及時調整風險管控清單的要求;對涉及的高風險作業(含危險作業)、合并多種危險作業的檢修作業,對其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進行進一步辨識、評價,在此基礎上編制并落實高風險作業安全措施卡。
作業過程安全檢查。崗位人員崗前進行設備設施、安全防護、安全措施、作業場地、物品堆放、個體防護用品等檢查;班組崗前進行人員到崗情況及互保聯防落實、勞保用品佩戴、交接班安全確認及記錄等檢查;班組班中進行設備設施及工器具、安全防護設施、安全通道、作業環境、作業場所照明等檢查;作業結束后,崗位人員進行設備設施、作業場地、安全防護設施、物品存放等檢查。
制定并落實審批、掛牌上鎖、監護、應急等一系列的管控措施,并在作業前根據作業環境、具體作業內容進行進一步辨識,嚴格實施作業方案的要求。
按照較大及以上安全風險管控方案明確的責任單位和責任人、資金、時限等管理要素開展工作,落實措施。
(4)風險管控檢查
企業主要負責人每季度至少組織檢查一次風險管控措施和管控方案的落實情況。
車間每月至少組織一次風險管控措施和管控方案落實情況的檢查。
(5)風險動態管控
機構發生重大調整時、法律法規發生改變時、工藝流程發生改變時、設備設施發生改變時、作業環境發生改變時、安全設施變更時、生產安全事故后等必須重新進行安全風險辨識、評價,重新制定相應管控措施。
根據對各類危險有害因素辨識和風險等級評定實行動態管理的要求,原則上每年對危險有害因素和風險等級重新進行一次辨識、評價。及時對相關操作規程或作業指導書進行評估或修訂,對相關單位和人員進行告知和培訓。
(1)隱患分級告知
分別編制以企業、車間、班組為單元的隱患排查清單,供各層級領導和管理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學習,知悉本崗位隱患排查治理責任和相關具體內容。
(2)隱患管控培訓
企業安全管理部門負責組織工作組成員對企業領導、各部門管理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進行以“公司級事故隱患排查清單”“部門事故隱患排查清單”為核心的事故隱患管控培訓,使其知悉本部門及本崗位事故隱患排查治理責任、內容等。
企業安全管理部門負責組織工作組成員對車間領導、管理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進行以“車間級事故隱患排查清單”為核心的事故隱患管控培訓,使其知悉本車間及本崗位事故隱患排查治理責任、內容等。
車間負責對班組、崗位進行以“班組事故隱患排查清單”為核心的事故隱患管控培訓,使其知悉本班組及本崗位事故隱患排查治理責任、內容等。
事故隱患管控培訓與相應的風險分級管控培訓一并進行。
(1)綜合、日常、專業檢查
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和隱患排查的需要,各層級開展隱患排查時要按照各層級事故隱患排查清單制定綜合、日常、專業檢查表。每次的檢查結果應如實記錄,分類整理存檔。
企業安全管理部門每季度組織一次生產安全事故隱患排查,企業總經理每月組織并參加一次生產安全事故隱患排查,企業安全管理部門每旬至少組織一次生產安全事故隱患排查。
各專業化職能部門根據自身業務特點,按照專業化管理的要求每月至少組織一次專業生產安全事故隱患排查。
車間每周至少組織一次生產安全事故隱患排查。
班組每班由班組長帶領有一定工作經驗的員工進行生產安全事故隱患排查。
崗位員工每班不少于兩次生產安全事故隱患排查。
(2)專項檢查
出現下列情況時,企業各專業化職能部門、車間應當及時組織專項事故隱患排查。
與本單位安全生產相關的法律、法規、規章、標準以及規程制定、修改或者廢止的;
設備設施、工藝、技術、生產經營條件、周邊環境發生重大變化的;
停工停產后需要復工復產的;
發生生產安全事故或者險情的;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組織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活動的;
氣候條件發生重大變化或者預報可能發生重大自然災害,對安全生產構成威脅的;
重大節假日、大型活動期間;
其他應當進行專項事故隱患排查的情況。
(1)隱患分級治理
按照安全風險辨識評價結果中辨識出的低安全風險、一般安全風險管控措施失效所導致的一般生產安全事故隱患,實行車間、班組、崗位三級治理。
按照安全風險辨識評價結果中辨識出的較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失效所導致的一般生產安全事故隱患,實行企業、車間、班組、崗位四級治理。
重大事故隱患實行企業、車間、班組、崗位四級治理。
(2)隱患專業治理
各級各類檢查排查出的事故隱患由牽頭部門下發檢查通報,按照生產組織、工藝技術、設備設施、作業環境、作業行為、安全管理等分類由歸口的專業化管理部門及專業人員負責組織整改核銷,安全管理部門負責監督。
事故隱患單位接到檢查通報后,按照“三定四不推”的原則組織整改并向檢查部門進行核銷。
下發事故隱患的部門在接到事故隱患單位的隱患整改核銷表后,進行復查驗收,并做好記錄。
事故隱患單位對無法整改的一般事故隱患,要制定臨時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并將防范措施及無法整改的原因以書面版形式由主要負責人簽字后上報下發通報的牽頭部門,需要協調解決的要及時書面報告相關專業化管理部門。
重大事故隱患報告、治理方案制定、整改措施落實、整改評估驗收要嚴格按照《生產安全事故隱患排查治理規定》(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令第16號)的規定執行。
企業應當建立事故隱患排查治理信息臺賬,并及時向企業所在地安全生產綜合管理信息化平臺進行填報;重大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應當建立信息檔案。
企業安全管理部門定期向全體員工通報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情況,重大事故隱患治理情況應當由企業主要負責人向職工代表大會報告。
企業應當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規范、標準的要求,每年對安全風險分級管控與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體系運行情況進行檢查評價,評價結果用于指導企業生產、設備、技術、應急等方面的安全管理,以及安全風險管控、隱患排查治理等工作。評價程序和主要內容如下:
成立由主管安全負責人為組長,安全管理部門負責人為副組長,各部門、車間相關管理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崗位操作人員代表等為成員的評價小組。
根據運行評價要求,采用檢查評價法進行運行評價。即按照體系建設單元、風險辨識單元、風險評價單元、風險管控單元、風險動態管控單元、隱患排查治理單元分別編制檢查表進行運行評價。
查閱各層級風險管控相關資料。包括安全風險管控信息臺賬和安全風險管控清單、較大及以上安全風險管控方案、高風險作業清單及安全風險比較圖、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制度、隱患排查記錄、隱患排查治理臺賬、隱患排查治理制度等。
現場檢查各層級安全風險管控清單、安全風險分布圖、崗位安全風險告知卡的懸掛情況,以及管控措施的落實情況、隱患排查治理情況等。
由評價人員對照檢查評價表,對各評價單元逐項進行評分;在此基礎上,由評價組組長召集全體評價組成員進行充分討論,對各評價單元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綜合考量評價得分和安全績效,提出評價意見。
根據評估結果,提出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持續改進措施,確定建設等級,做出評估結論,形成評價報告。
企業要通過安全風險告知、風險管控培訓、管控措施落實、風險管控檢查、風險動態管控、隱患分級告知、隱患管控培訓、事故隱患排查、事故隱患治理等,有效運行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體系,使其落地生根。
企業要通過定期自評,保證雙重預防體系運行效果,推進風險分級管控與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建設向縱深發展,實現“關口前移,把風險管控挺在隱患產生前,控制風險轉化為隱患,實現源頭管控;重心下移,把隱患管控挺在事故發生前,控制隱患轉化為事故,做到防患未然”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