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海
(甘肅省地礦局第一地質礦產勘查院,甘肅 天水 741020)
天子坪金礦位于甘肅省隴南市徽縣縣城北西約45公里處。該區位于西秦嶺造山帶東段,北、中秦嶺接合部位,地層屬中秦嶺地層子區,出露地層主要為中泥盆世舒家壩組一套以變砂巖、變粉砂巖、板巖等為主的淺變質沉積巖建造。地層與構造方向均為北西-北西西向展布。金礦體主要賦存于舒家壩組一巖段深灰色鈣質板巖、細粒石英雜砂巖、粉砂質板巖中。目前該金礦床規模已達中型,礦體控制垂深普遍在170m~270m之間。研究該區的地球化學異常及元素的分帶特征,對預測盲礦體,指導深部找礦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測區各元素平均值與西秦嶺水系沉積物背景值相比較Au、Cu、Pb、As、Mn較為富集(表1)。Au、Sb、Hg元素分異性均較強,顯示出Au元素良好的地球化學成礦前景。
根據不同礦床熱液來源及元素地球化學特征的差異,導致每一種礦床都有一套自己特有的原生暈指示元素組合。為了研究勘查區內金礦體的原生暈變化規律,選擇區內施工的鉆孔進行了原生暈測量工作,以期研究天子坪金礦元素組合特征及分帶特征,并進行深部盲礦體的預測。

圖1 ZK0-2主要元素含量垂向變化曲線圖

表1 測區土壤地球化學參數表
從ZK0-2鉆孔內部的元素含量垂向變化看(圖1),As、Sb、Hg、Ag等元素異常主要集中于1530標高附近,Au、Cu、Pb等元素含量隨著標高降低,呈現出低→高→低的變化規律,而Bi、W等元素含量隨著鉆孔加深,含量在深部變高。同時As、Sb、Hg、Ag在1350標高附近,形成二次富集,顯示出成礦作用的二次疊加,該區深部可能會有隱伏盲礦體存在。同時0號勘查線上的ZK0-1也顯示出與ZK0-2較強的吻合性。

圖2 0號勘查線礦體周圍原生暈模式圖
從0號勘查線上原生暈元素的異常情況看,As、Sb、Hg、Ag元素的異常位于金礦體上部,Au元素為直接近礦指示元素,異常與金礦體的產出位置相對應,而Bi、W元素異常則位于金礦體下部。確定前緣暈-近礦暈-尾暈元素組合分別為As、Sb、Hg、Ag-Au(Cu、Pb)-Bi、W(Mo)。

圖3 天子坪金礦區剝蝕程度三維立體圖
選擇前緣暈元素As、Sb、Hg、Ag做全區剝蝕程度圖,可以看出,全區剝蝕程度較低的地段主要位于安家溝、土地溝西部、徐家臺子東部一帶(圖3),同時勘查區南部局部地段的剝蝕程度也較低。
總體來看,AP-3、AP-4綜合異常區及AP-7、AP-8異常區部分地段,前緣暈元素異常較為集中,顯示出該區域剝蝕程度較淺,深部發現隱伏盲礦體的可能性較大。
目前已經發現和控制的金礦(化)體主要位于AP-3異常區,而該區域前緣暈元素異常濃集,表明該區剝蝕程度較淺。
目前地表工程揭露及深部鉆孔驗證情況看,金礦化在地表向深部逐漸變強,ZK0-2在垂深170m之后,見到較好的金礦(化)體,ZK0-3在垂深290m之后,見到較好的金礦(化)體,見礦情礦與化探異常推斷吻合度高,顯示出深部較好的找礦前景。
根據本區原生暈元素分帶劃分,Au元素為主要的近礦指示元素,AP-4綜合異常區,Au元素及前緣暈疊加異常套合很好,前緣暈異常發育表明該異常區的地層剝蝕程度低,近礦暈元素異常發育,表明隱伏盲礦體埋藏較淺;同時異常呈長橢圓狀北西~南東向展布,與區內地層及控礦構造方向一致,該區地表槽探工程揭露雖未發現較好的金礦(化)體,與AP-3異常區相比,該區前緣暈異常及Au元素異常均有明顯優勢,顯示出非常好的深部找礦潛力。

圖4 礦區中部前緣暈異常與Au元素異常、綜合異常套合圖
天子坪金礦元素垂向地球化學分帶特征為:前緣暈-近礦暈-尾暈元素組合分別為As、Sb、Hg、Ag-Au(Cu、Pb)-Bi、W(Mo)。
AP-4綜合異常區,Au元素及前緣暈疊加異常套合很好,前緣暈異常發育表明該異常區的地層剝蝕程度低,近礦暈元素異常發育,表明隱伏盲礦體埋藏較淺;同時異常呈長橢圓狀北西-南東向展布,與區內地層及控礦構造方向一致,該區地表槽探工程揭露雖未發現較好的金礦(化)體,與AP-3異常區相比,該區前緣暈異常及Au元素異常均有明顯優勢,顯示出非常好的深部找礦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