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廣民 劉淑濱
2016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黑龍江時強調,要堅持把改進干部作風作為振興發展的重要保證。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提出6條重要要求,第一條就是“以優化營商環境為基礎,全面深化改革”。為全面落實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部署要求,省委、省政府以作風建設破題開路,連續兩年春節后上班的“第一會”均以“整頓機關作風優化營商環境”為主題,特別是在新一輪機構改革中組建省市縣三級營商環境建設監督局,著力構建統一領導、權責一致、權威高效的營商環境建設體制機制,為全面加強全省優化營商環境提供了堅強組織保證。
省營商環境建設監督局緊緊圍繞群眾最反感、市場主體最困擾、最制約發展的“三最”問題,統籌兼顧、迎難而上、大膽突破,抓謀篇布局,抓制度性安排,抓重點工作突破,抓專項整治工作,重服務能力提升,取得了體制機制建設創新完善、政務服務水平大幅提升、企業投資吸引力顯著增強、市場主體和群眾獲得感與日俱增、社會各界反響良好的初步實效,為黑龍江省優化營商環境高標準起步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加強頂層設計,營商環境制度建設實現“三個歷史性突破”
制度是管根本、管方向、管長遠的。為此,省委、省政府在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中不斷創新完善體制機制,形成較為完備的推進落實體系,確保營商環境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一是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實現歷史性突破。2019年1月18日,《黑龍江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經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通過,并于2019年3月1日起施行。《條例》是黑龍江省第一部提交省“兩會”審議、協商通過的地方性法規,也是全國第四部省級優化營商環境專項立法,彰顯了黑龍江省重塑營商新環境的堅定信心與決心,標志著黑龍江省營商環境建設全面步入法治軌道。圍繞貫徹落實《條例》,省委、省政府出臺50條《關于重塑營商新環境的意見》,頒布全國第一部營商環境監督專項規定《黑龍江省營商環境監督辦法》。此外,黑龍江省還先后制定《關于推進“辦事不求人”工作的指導意見》《加快推進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建設實施方案》《“清賴行動”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招商引資項目服務保障暫行辦法》《“頭雁”行動方案》《關于持續深化壓縮企業開辦時間的通知》等一系列制度性政策文件,不斷完善營商環境法規制度體系并有效落實。
二是營商環境監督監測制度建設實現歷史性突破。堅持“開門抓環境”,形成社會監督大格局,邀請262名營商環境特約監督員,選設652個營商環境監測站點,讓企業和群眾成為評判主體。編制黑龍江省首部《重塑投資營商新環境·2019》白皮書,首次發布黑龍江省營商環境監測報告,企業和群眾對營商環境滿意和基本滿意率為87.8%,對營商環境明顯變化和變化感知度比例達93%。省委巡視辦將優化營商環境作為第五輪巡視監督檢查重點,組織全省各市(地)和132個縣(市、區)黨委巡察組同步開展專項巡視巡察,有力推進了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深入有效開展。
三是營商環境考核評價機制建立實現歷史性突破。黑龍江省率先在全國引入第三方評價機構,對13個市(地)和哈爾濱新區開展營商環境評價,把脈全省營商環境的現狀,做到知短板明弱項。各市(地)出臺固化“以評促改、以評促建”改革政策措施863條,7項重點指標耗時平均壓縮48.2%,效率提升2.1倍,極大地縮小了與全國先進地區的差距,有力提升了營商環境整體水平。
突難點疏堵點,企業和群眾辦事便利度發生“三個顯著變化”
省委、省政府緊緊圍繞提升企業和群眾辦事便利化這條主線,緊盯辦事難、辦事慢、政府失信違諾等重點問題,強力突難點疏堵點,收效明顯。
一是以機關作風轉變帶動營商環境改善發生顯著變化。全省嚴肅查處損害營商環境的人和事,2019年共受理營商環境投訴舉報案件1507件,辦結1281件。深入開展“清賴行動”專項整治,劍指政府不守信諾、新官不理舊賬、拖欠民營企業賬款等問題,完成整治“新官不理舊賬”事項8291項,督促償還欠款83.2億元,完成年度目標的115.88%,一大批困擾企業和群眾多年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其中一件沉淀長達24年的疑難問題徹底破解,大大增強了企業投資興業信心。
二是以“辦事不求人”為“小切口”帶動“大問題”解決發生顯著變化。累計公布“辦事不求人”易發事項“負面清單”1082項,在“看病不求人”“上學不求人”“落戶口、上車牌、辦護照不求人”“辦理海關事項不求人”等方面取得階段性成效。全省出入境、交警業務窗口繳費實現電子支付,“電子居住證”“身份證丟失補領”等熱點業務全程網上辦,百姓可以通過“互聯網+戶籍業務直辦平臺”實現31項戶籍管理業務“一次不用跑”。哈爾濱市公布“辦事不求人”事項492項,設立 “24小時不打烊”全自助政務服務大廳,可在全天各時段通過自助方式完成稅務發票購買、代開等952個區級政務服務事項和公積金查詢等全市22447個政務服務事項的辦理。全省三級醫院全部開通24小時問診電話,306家醫院接入健康龍江平臺,118家二級以上醫院設置入院準備平臺,176家二級以上醫院在門診大廳設置自助查詢設備,基本實現患者找專家不求人、掛號不求人、住院不求人、看病取結果不求人。
三是以打破“信息孤島”實現“數據共享”的電子政務信息化建設發生顯著變化。全省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政務信息共享交換平臺建成并上線運行,目前已完成與國家平臺對接,13個市(地)、137個縣(市、區)、47家中省直部門入駐,打通52個中省直部門數據交換通道,開發98個國家部委數據接口服務,制定涵蓋28個部門526項數據共享清單,形成了全省政務服務“一張網”。黑龍江“全省事APP”上線試運行,政務服務掌上辦邁出實質性步伐。
打造市場化營商環境,企業生產經營成本呈現“三個明顯降低”
省委、省政府以打造市場化營商環境、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為主題,統籌推進減稅降費、破解融資難融資貴、壓縮行政審批時限等綜合措施,大幅有效地降低了市場主體生產經營成本。
一是企業人工、用地、用電、物流、融資、稅費等綜合經營成本明顯降低。2019年,全省失業保險共減輕企業負擔26.7億元,降低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費率減輕企業負擔43億元,減輕企業用地成本1.48億元,減輕電費負擔3.77億元,免收通行費1.2億元,降低社會物流成本2.3億元,為企業和個人減稅降負279.5億元。降低融資成本,全省小微企業貸款余額4684.57億元,較年初增長4.46%,高于全省各項貸款平均增速0.26個百分點;全省“銀稅互動”貸款余額16.17億元,惠及小微企業3300余戶。黑龍江省以“減法”換取企業效益和市場活力,哈電集團減稅降費受益達到2億元,一重集團減稅降費1.08億元。一些小微企業,更是減去“包袱”、減去“負擔”,輕裝前行。哈爾濱市安德森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尹君表示,企業2019年降低成本45萬元,幅度64%,節省的資金用于“終端銷售服務”和“人力投入”,營業收入同比增長了28%,利潤翻八倍。
二是市場主體準入門檻明顯降低。高度重視各類市場平等發展,進一步放開民營企業市場準入范圍,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推動“非禁即入”全面落實,鼓勵民營企業與其他類型企業按同等標準、同等待遇參與PPP項目。全面清理違規設定市場準入事項,進一步精簡市場準入行政審批事項,嚴禁額外對民營企業設置準入條件。截至2019年底,全省梳理規章、行政規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措施1443件,保留1079件,修改16件,廢止348件。
三是政務服務制度成本明顯降低。圍繞推動全省深化“放管服”改革,完成省級權責清單梳理更新,行政權力事項由2899項壓減至1025項,行政許可事項精簡率24.5%,減環節271個;全省企業開辦時間壓縮到2至3天,比2018年底所需要時間壓減5.5天。哈爾濱新區對社會投資工業類和倉儲類建設項目實行“標準地+承諾制+代辦制”審批制度改革,實現了從取得土地使用權到獲得開工建設許可僅用9個自然日的“新區速度”,邁入全國第一梯隊。北京泰銀集團計劃總投資120億元制藥項目落戶七臺河市,從簽約到開工僅用42天。該集團董事局主席汪龍表示,“就是被龍江的資源稟賦和不斷改善的營商環境所吸引”。寧夏伊品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計劃投資68億元項目落戶大慶,當地政府成立5個專項推進組,幫助企業推動項目,僅用14個月就完成了常規需要18個月才能建成的項目。牡丹江恒豐紙業5萬噸包裝紙項目當年啟動、當年開工、當年竣工,集團投資部部長張欣深有感慨:“問題有人管,‘短腿有人幫,龍江效率極高。”全面加強政務服務大廳規范化建設,推進辦事“多門”變“一門”。全省新增政務服務大廳57個,新增服務面積64470平方米,新增自助服務設備1337臺(套);各市地設置綜合窗口1233個,占政務服務大廳窗口總數的61.17%。過去企業開辦手續繁瑣,單個事項多處跑,材料重復交,如今各地建立企業開辦服務專區,實行“一站式”服務,串聯審批變成并聯辦理,辦理環節有效壓縮,有效打通縣級政務服務大廳向基層延伸“最后一公里”。
開門開放抓環境,多點合力,營商環境建設呈現出“三個持續增強”
省委、省政府堅持開門開放抓環境,著力打造“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國際化營商環境,以堅定決心創新措施重塑龍江投資新環境,有力回擊了唱衰龍江負面影響,凝聚起全民全面全方位優化營商環境的良好氛圍。
一是市場主體活力持續增強。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極大激發了全社會創新創業熱情,截至2019年12月底,全省實有市場主體發展到246.4萬戶,同比增長8.6%;中國(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成立,新和成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實現達產。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臺塑集團總裁王文淵、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綠地集團董事長張玉良、融創中國董事長孫宏斌等一大批工商業巨頭密集到黑龍江考察,投資“必過山海關,首站最東北”的氛圍愈加濃烈。
二是投資吸引力持續增強。營商環境的持續改善營造了龍江投資的“洼地效應”。浙江新和成、四川鴻展實業、牡丹江恒豐紙業等重點產業項目竣工投產,東北亞國際貿易中心、恒大文旅產業園、冰雪大世界四季冰雪等一批大項目簽約落地,簽約千萬元以上內資招商項目280個,到位資金380.5億元,全省施工項目和新開工項目個數增幅分別高于去年同期45.7和41.4個百分點。截至2019年底,110個“百大項目”全部開工,完成年度計劃投資1215.77億元,投資完成率110.31%。
三是人人皆為營商環境的意識持續增強。在省委、省政府的示范引領下,各級各部門對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人人是環境、事事是環境、處處是環境”的重視程度持續增強。全省新聞媒體全方位多角度報道優化營商環境的重大舉措和創新成果,進一步唱響了破除頑疾、團結奮進的龍江營商主旋律。各級廣播電視機構累計播發相關報道5900余條,開設“營在龍江”等專欄近百個,播發宣傳片7000余條次、滾動字幕14000余條次,強力樹立了“龍江漸成投資沃土”的新形象,有力回擊唱衰龍江經濟的負面輿論,凝聚起“投資必過山海關”的思想共識,釋放了“企業負責茁壯成長,政府負責陽光雨露”重要信號,營造了“人人皆為營商環境、事事關乎龍江形象、處處打造一流環境”的良好氛圍。
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面對新情況、新矛盾、新挑戰,黑龍江省優化營商環境之路任重道遠,仍需接續奮斗、久久為功。為此,全省上下將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迎著困難上,扛著責任走,致力創新突破,奮力追趕超越,為推動我省營商環境持續好轉和經濟高質量發展,實現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責任編輯/賈程秀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