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麗
通常人們把改善營商環境比喻為“栽樹筑巢”,把招商引資、招商合作稱之為“引鳳生蛋”,或“借雞下蛋,借船出海”。那么,究竟是先筑巢后引鳳,還是引來鳳后再筑巢或是邊筑巢邊引鳳?實際上,二者相輔相成、互為推動。近年來,黑龍江省的營商環境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通過全省上下整頓機關作風建設,深化放管服改革,先后出臺一系列改環境、強服務、惠企業、促發展的政策法規和制度建設,使我省的營商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并取得一定成果。據不完全統計,僅2019年,我省通過招商引資及多渠道的招商合作,已成功簽約千萬元以上的招商項目280個,到位資金380.5億元。截至2019年底,110個百大項目全部開工,完成年度計劃投資1215.77億元,投資完成率達110.31%。
一、統籌規劃,高起點筑巢
首先要全面分析,冷靜洞察,客觀評估我省的地情、社情及民情。從版圖上看,我省的地域面積為45.4萬平方公里,在國際上接近于日本+韓國的面積,在國內接近于吉林+遼寧+山東三省的面積總和,具有與俄羅斯近3000公里的邊境線及25個國家級一類口岸,有得天獨厚的對俄貿易合作的區位優勢。從資源稟賦上看,我省是公認的大農業、大森林、大能源、大草原,而且具有龐大的裝備制造業基礎。從歷史方面來看,東北抗聯精神、北大荒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等艱苦創業的基因猶存。既然占有如此多的優勢,為什么經濟發展相對滯后呢?這就要求我們在看到優勢的同時,也要看到劣勢。
第一,從地理環境上講,我省地處祖國東北角,氣候寒冷,生產同樣產品成本偏高。交通方面,鐵路優勢減弱,公路物流成本偏高。能源不缺,但價格不優。尤其是由于歷史原因和計劃經濟的影響,產業結構比較單一,民營經濟起步晚、發展緩、總量弱。與發達地區相比,人們的開放觀念、經營管理水平及產品銷售渠道也相對滯后狹窄。所以,我們必須要在如何避開劣勢或變劣勢為優勢方面痛下功夫。
第二,瞄準世界發達國家及國內發達地區營商環境的規劃布局及建設標準,結合我省的比較優勢,確立高起點的筑巢布局,或揚長補短,或嫁接長項,或引入尖端。措施上先易后難、分步實施。在“引鳳”方面,也要適度提升門檻。依據國家及全省的產業發展目錄,按照鼓勵類優先、允許類適度、限制類嚴控的原則梯次推進。當下,要緊緊抓住國家在我省哈爾濱、黑河、綏芬河三地聯合設立中國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寶貴契機,利用哈爾濱新區深哈工業園區及國家級、省級經濟(高新技術)開發區的平臺辟建對俄高端合作的產業集群,打通我國北上絲路帶。創建一批不受地緣、氣候限制,如IT產業、LED產業和電子類對外服務外包產業的產業基地。將“冷資源”變成“熱經濟”,發展壯大我省的優勢資源深加工的產業鏈,如石墨深加工等。
二、突出法治,讓投資者放心經營、放手發展
營商環境,涉及到政策環境、法治環境、交通環境、人文環境、服務環境等多種環境要素,而法治環境則成為營商環境優劣的重要一環。因為對于大的投資者,尤其是戰略投資者來說,并不在意眼前的讓點兒地方稅,免收些配套費等既得利益,而更看重的是,公平競爭的法治環境和不讓外來人受氣的安全保證良好的社會治安環境,所以法治便是最好的營商環境。第一,創造營商的良好制度基礎。針對在市場準入方面,完善商主體種類立法,降低商主體設立成本,方便民間創業主體以各種主體形式進入市場,向社會資本釋放更大發展空間。針對企業融資難問題,進一步完善融資擔保法律方式,完善企業發行債券制度,便利企業以各種方式融資。第二,創造營商良好的執法環境。政府一方面要減少對市場主體經營的直接干預,以法律手段管理經濟。另一方面,在行政執法上明晰執法主體的權限、職責、程序、任務,增強執法工作透明度,實行執法工作的責任化。貫徹考核獎懲制度,執法錯案追責制度。有效防止錯誤的執法傷了投資者的心,斷了企業發展的根。第三,創造營商良好的司法環境。針對侵犯企業財產權、知識產權以及損害民營企業聲譽、企業家人身安全的違法行為,要排除干擾,公正司法,堅決保護企業合法權益。尤其是對外來投資者的法律糾紛案件,堅決打擊地方保護主義。第四,誠信守約,一張藍圖繪到底。政府要帶頭講誠信守契約,決不能“新官不理舊賬”。一個項目從動工到達產往往需要好幾年的時間,如一換領導,就使項目發生擱置,這種現象要堅決杜絕。對待關系到立省立市舉足輕重的大項目,只有一任接著一任干,一張藍圖繪到底,才能體現誠信政府的政策連續性,才能讓投資者放心經營、放手發展。
三、強化擔當,為投資企業保駕護航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明確提出:“完善構建親清政商關系的政策體系,建立規范化、機制化政企溝通渠道,鼓勵民營企業參與實施重大國家戰略”,這便是當下政府加快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的角色定位。作為有為政府,我們既要為企業擔當,也要為擔當者擔當。既要鼓勵干部干事不出事兒,避免出現項目上去了,干部倒下了的現象發生,又要完善容錯糾錯機制,允許一些干部因熱情有余、經驗不足或對相關政策理解不夠全面深入而出現的某些失誤,或急于求成、探索嘗試中形成的個別閃失。對于能干事兒干成事兒的干部,只要不逾越法律紅線,不突破個人道德底線,不搞權力尋租,都可納入容錯糾錯的范疇。政府可建立為投資者、企業服務的負面清單和正面清單,規定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不能碰。要對標國內外一流營商環境標準,構建親清型的政商關系,鼓勵各級干部當好投資企業的“店小二”,敢為外來投資者掙口袋。以情感商,以環境留商、富商。
(作者單位:哈爾濱商業大學)
責任編輯/劉淑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