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婷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這次疫情既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一定程度的沖擊,又是對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一場大考。在短短數月內,從中央到地方的黨組織和政府部門調動一切資源力量,發動人民群眾全力抗擊疫情,到3月中下旬,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在這場疫情阻擊戰中,中國共產黨在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體現出的強大執政能力,成為取得戰“疫”階段性勝利的決定性因素。通過研究我們黨領導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實踐,在組織優勢下的動員力、黨的先進性的感召力和執政資源體系的整合力三個方面都有十分生動的體現。
組織優勢下的動員力
在此次抗擊疫情過程中,我們黨以強大的動員能力和高效的組織體系經受住了疫情的考驗,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充分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和黨員模范帶頭作用,黨組織的強大動員能力和優勢得到了充分彰顯。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部署,時刻關注相關工作進展情況,對疫情防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為全國疫情防控工作的組織開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學指導。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對疫情防控工作進行全面部署,一系列應對措施陸續出臺。疫情暴發之初,黨中央一方面迅速成立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并向湖北省等疫情嚴重地區派出工作指導組,推動有關地方全面加強防控一線工作;另一方面,對各級黨委政府、各級黨政領導干部提出明確要求,要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來抓,切實保證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各地黨組織積極響應,各地成立了黨政主要負責同志掛帥的防疫領導小組,統一領導、統一指揮,保證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在本地區的貫徹落實,做到有令即行、有禁即止。武漢市采取嚴格疫情防控措施以后,為切斷傳染渠道組織4萬余名黨員和7100余名社區工作者,深入到武漢13800多個網格中,打造了社區防控的“第一道防線”。作為駐武漢市的央企,中建三局臨危受命,火速牽頭火神山、雷神山兩座醫院的建設,各級黨組織負責人以身作則、奮戰一線,成立了4個臨時黨支部和14個黨員突擊隊,共有2688名黨員沖鋒在前,3萬多管理和作業人員投身項目建設,10個晝夜后交付兩座分別擁有1000張和1600張床位的全功能呼吸系統傳染病專科醫院,創造了中國乃至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跡。體現的中國速度、中國力量令全世界刮目相看、震撼不已,也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抗擊疫情的力量和決心。
黨的先進性的感召力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政黨,我們黨自成立之初便義無反顧肩負起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一以貫之地體現在黨的全部奮斗征程中,并在其中不斷構建體現黨的階級性和歷史規定性的本質特征的政治和文化象征,使其成為體現黨的先進性的力量所在。
我們黨始終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根本宗旨,堅持人民至上在抗擊疫情期間得到了充分體現。在疫情暴發之初,黨中央就明確提出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來抓,不僅舉全國之力對新冠肺炎患者“應收盡收,不漏一人”,而且最早宣布并實行醫療費用財政補助的政策,不惜一切代價搶救患者生命。這與西方某些大國在面對疫情時主張“群體免疫”、選擇性診療的政策形成了鮮明對比。截至目前,來自國家醫保局的數據顯示,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因新冠肺炎確診或疑似患者發生的醫保結算費用10.4億元,而實際投入的資金和醫療資源卻遠遠高于這一數字,充分體現了我們黨的責任與擔當。同時,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也成為檢驗黨員干部入黨動機、意志品質、擔當作為的試金石,在抗疫一線的廣大醫護人員、公安民警、社區工作者中,不斷涌現出主動請纓、沖鋒在前的先進人物。在優秀共產黨員、先進模范的感召下,一大批優秀積極分子萌生了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強烈意愿,在抗疫一線火線入黨,在莊重的入黨宣誓儀式上,“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的誓言成為他們銘記終生的高光時刻。黨員的先鋒模范的感召力量,使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力量在抗疫斗爭中得以凝聚,不斷匯聚成眾志成城的強大合力,這正是戰勝疫情的強大武器。
執政資源體系的整合力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為保障人民生命和健康安全,盡快取得抗疫的勝利,作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及時調動并整合各類執政資源,以最短時間發揮了這些資源的快速調配的效力,顯示出卓越的資源整合力。
從中央到基層的組織體系是我們黨執政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階段性勝利的實踐證明,這一組織體系不僅上下貫通,而且執行力強、運轉高效,能在短時間內保證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全面覆蓋。尤其在思想上,面對突發復雜的疫情防控工作,我們黨始終“緊緊把住進一步解放思想這個總開關,做到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用創新的思維和辦法應對、解決前進路上的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抗疫的成功,離不開中央的堅強領導,也離不開黨的地方組織對中央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更離不開黨的基層組織戰斗堡壘作用的發揮,組織資源的高效運行發揮了巨大作用。抗疫是一場人民戰爭,這場戰役的勝利離不開舉國上下的齊心協力,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應對疫情時的多措并舉,正是黨對執政資源體系強大整合力的集中體現。黨和政府及時建立全面、科學、系統的應對機制,為抗擊疫情提供了健全有序的制度支撐。不僅衛生健康和疾控管理部門參與其中,財政、工信、金融、市場監管、公安、應急管理、交通運輸等各部門也都各司其職,在各自的崗位上為抗擊疫情貢獻著自己的力量。為緩解疫情重點地區的救治壓力,黨和政府動員全國醫療力量支援湖北、支援武漢、支援綏芬河等。整個疫情期間,全國各地共調派醫療隊340多支、醫務人員42000多人支援湖北,各地接到指令到組建醫療隊2小時完成、24小時內抵達。全國各地支援武漢的各類重要物資也在武漢封城后陸續到達,有效緩解了疫區壓力。為應對疫情,黨和政府緊急召集頂級醫學專家,鐘南山院士、李文娟院士等逆行出征,廣大醫務和科技工作者在疫情期間成為廣大人民群眾充分信賴的力量。改革開放40多年積累下來的強大的經濟實力則為抗疫提供了充足的資金保障,制造業大國的生產能力在短期內提供了大量的醫療物資和生活物資。群團組織和社會團體積極參與抗疫捐贈物資的接收和發放中,我國日益成熟的志愿服務體系也為抗疫的進行助益良多。抗疫的實踐證明,作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在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這樣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從黨的歷史責任和使命擔當出發,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本著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充分調動和有效整合了各類執政資源,經受住了疫情的重大考驗。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全黨要更加自覺地堅定黨性原則,勇于直面問題,不斷增強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確保我們黨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強大戰斗力”。在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我們黨體現出的組織優勢下的動員力、黨的先進性的感召力和執政資源體系的整合力,在精神內核上與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具體目標相一致。此次抗擊疫情中展現的應對重大突發事件時的強大執政能力,正是我們黨續寫輝煌、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的有力保證。
(作者系上海大學黨委統戰部副部長、副研究員)
責任編輯/賈程秀男